姚增战:长篇小说《沙城情》读后感

发布者:胡冬儿默 2025-11-18 13:01

作者:姚增战

最近,我阅读了解莉芬、张晓康合著的长篇小说《沙城情》,勾起了我对榆林治沙工作的回忆,感触颇多,受到震撼。在这部长达七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中,通过描写治沙科技工作者长达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在总结人民群众治理荒漠经验的基础上,引进、培育和推广治沙优良品种,从人工种树到开辟飞播造林,彻底改变榆林北部风沙区面貌的伟大壮举,塑造了一大批献身荒沙治理、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林业科技工作者和治沙先进人物形象,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我觉得,这部长篇小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突出了治理荒沙、改善生态环境这个主题。荒漠化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尤其是非洲地区,这个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而且还有继续扩大蔓延的趋势。同样,沙化问题也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涉及到包括陕西、内蒙两省区的毛乌素沙区的形成有着漫长的历史渊源。据有关历史资料,早在秦汉时期,毛乌素地区还是水草茂盛,牛羊遍地的一片绿洲,唐代随着民族迁徙,以及大量军屯民垦,榆林北部地区开始出现沙化土壤,以后逐步蔓延,加上明清两代长期战乱,沙化土壤日益蔓延。建国初期,毛乌素沙漠面积扩大到4万多平方公里,成为全国的四大沙地之一。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地区经常发生的沙尘暴问题,包括每年向黄河输入数十亿吨的泥沙问题,严重影响到了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到这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沙城情》小说中所说的沙城、驼城,实际上就是榆林地区的代名词,虽然这只是毛乌素沙漠中的一部分,但对榆林乃至陕北地区的影响却是很大的,成为我国沙尘暴形成的根源之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大的沙进人退现象,迫使榆林城不得不几次向南迁移,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人们才能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的脆弱和无能为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在京城学习期间,经常遇到带着强烈哨音的大风和黄沙弥漫的沙尘暴天气,经常看见骑着自行车的女同志包着严密的头巾穿行在大街小巷。即使到了九十年代初,我在榆林地区下乡时,还曾遇到过大风刮起黄沙在天空中漂浮的恐怖天气。所有这些恶劣的气候现象,都与内蒙和陕西榆林地区的毛乌素沙漠以及周边地区的荒沙有着很大关联。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榆林地区各级政府和沙区人民,以及林业系统的干部职工,为治理沙化土壤付出了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实现了由过去的沙进人退到后来的人进沙退这个巨大的转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家团到榆林视察后,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沙城情》小说的作者正是抓住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主题,为读者生动形象的讲述了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动人故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二,总结了人民群众长期治理荒沙的实践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宝贵经验。可以这么说,榆林地区治沙的成功,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长期不断摸索总结的结果,也是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长期研究沙漠地质结构、引进固沙良种、培育改良沙化土壤的新品种,以及指导和推广防沙治沙的科学技术的结果。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林业行政管理系统的大力支持。早在1950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就出台了东自府谷县、西至定边县的陕北防沙林带建设规划;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文件中,就包括榆林北部风沙区的建设内容。尤其是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不久,榆林地区出台了将荒山、荒沙、荒滩、黄坡、荒沟为主要内容的“五荒地”划给农户长期使用,林木归个人的扶持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治沙的积极性,出现了一大批像牛玉琴这样的治沙大户。从中可以看出,榆林的治沙过程,从一开始就是有组织的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人民群众在治沙过程中所创造的许多原始的、零星的治沙经验,经过广大林业科技人员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逐步形成理性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并用于指导日益蓬勃发展的群众性治沙运动,为从根本上改变了榆林北部风沙区的沙漠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长篇小说《沙城情》通过一大批林业科技工作者,主动放弃城市舒适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决然地来到条件十分艰苦、环境十分恶劣的沙城,满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治沙的工作之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小说中所展现的这些在治沙过程中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都在向人们昭示这样一个道理,知识分子只有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够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和社会价值。

第三,小说中大量运用治沙过程中的专业术语,以及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值得肯定之处。作者的前辈曾经在榆林治沙所担任过领导职务,是我国治沙方面的专家,十分熟悉科技工作者对治沙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拥有可供借鉴的第一手治沙资料。因此,在这部小说中运用许多专业性的语言,对治沙过程中具体做法和经验,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加以描述,加深了读者对小说反映的治理荒沙、改善生态环境主题的理解。比如通过种植沙蒿、沙柳混交造林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防沙治沙,将3至4年生的沙蒿连根挖出,以1.5至3米的行距,与风向垂直成行栽植于沙丘的迎风面,并根据沙蒿的大小确定挖沟的深浅,一般高出土层6至10厘米,栽植后还必须踏实。还有在小说中描述的以风削沙、以林固沙和以草固树的治沙思路,以及“先沙湾后沙丘,先背风坡再迎风坡、前挡后拉、四面围攻的造林治沙方法。这些专业性语言的运用,都增加了小说描写事物的真实性、鲜活性和生动性。小说中对主要人物群体心理活动的描写,也使读者对人物性格特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使故事情节更加感人,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所有这些都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

这部小说在改编影视题材时,建议对榆林荒沙形成的历史,尤其是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以及荒沙治理后生态环境的改善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再能费点笔墨加以渲染,这样可以加深人们对黄沙治理效果的认识。(作者系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上一篇:自渡—读后感

下一篇:读后感!

推荐阅读
  • 书香中南丨《野性的呼唤》读后感——生命真谛与灵魂归处的双重奏

    书香中南丨《野性的呼唤》读后感——生命真谛与灵魂归处的双重奏

    当“文明”的鞭影抽碎温顺的假面,一只名叫巴克的狗在阿拉斯加的暴风雪中撕开生存的真相。从贵族犬到雪原“狼王”,它的獠牙咬穿了人性的虚伪,它的血脉中轰鸣着古老且野性...

    11-14

  • 每天 10 分钟,用读后感打开持续写作的大门

    每天 10 分钟,用读后感打开持续写作的大门

    很多人想养成每日写作的习惯,却总卡在 “不知道写什么”“对着空白文档犯怵”“坚持几天就放弃” 的困境里。其实,入门写作不用追求长篇大论,从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开始,就...

    11-09

  • 书香中南丨《儒林外史》读后感——俗人雅士,可集于一身?

    书香中南丨《儒林外史》读后感——俗人雅士,可集于一身?

    《儒林外史》是一面刺破时代虚妄的照妖镜。吴敬梓以冷峻诙谐的刀笔,将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群像刻画得淋漓尽致——既有范进中举疯癫的荒诞剧,也有王冕画荷守志的清白魂。读此...

    11-01

  • 用耳听用心写,33篇来自江苏视障读者的读后感获奖

    用耳听用心写,33篇来自江苏视障读者的读后感获奖

    视频加载中...10月28日上午,视障人士红色经典读后感征文活动颁奖仪式在南京图书馆举行。本次征文活动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读启智·书...

    10-29

  • 短文《年轻》读后感

    短文《年轻》读后感

    《收信人:心中的无线电台》读完这篇如晨钟般的文字,我忽然听见了体内某个角落传来的回响——那是名为“年轻”的电台,在调整频率时发出的沙沙声。他们总说年轻是生命某个...

    10-26

  • 读后感想...

    读后感想...

    《在生活的暴风雨中奔跑的人,连眼泪都是钻石》一文,以细腻笔触描绘普通人逆境中的坚持,宛如一首激昂的生命赞歌,令人读后心潮澎湃。文章以作者童年拔牙恐惧、腮腺炎卧床...

    10-24

  • 自己读后感:想到一段往事和代码,其实自由确有代价

    自己读后感:想到一段往事和代码,其实自由确有代价

    书稿中我写到了自由:假期再读一遍,仍有新感受。我想到了大三时,受老师委托,给学院智能小车团队新人招募出几道面试题。这个团队强力需要单片机的手艺,于是,必然得想办...

    10-11

  • 浅浅的读后感分享

    浅浅的读后感分享

    静静的时间、浅浅的分享当风吹进了一个人的身体里时,他就老了可城市里没有风声风不认识城市的路所有的风都来自野地和村庄城里的孩子不需要风有仿真电动玩具引领他们成长长...

    09-08

  • <李三清的故事>读后感

    <李三清的故事>读后感

    你可能最近也在网上刷到过这篇文章——阅读量八百多万,展现量更是高达18亿,算得上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爆款。写这篇文章的人叫李三清,她用一段段真实又细腻的自述,打动了无...

    08-28

  • 什么是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读后感就是研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段文字后所产生的内心感受与思考,并将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它并非是对原文内容的简单复述,而是一种基于个人...

    08-03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