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中南丨《野性的呼唤》读后感——生命真谛与灵魂归处的双重奏

发布者:释卷泼墨 2025-11-14 13:01

当“文明”的鞭影抽碎温顺的假面,一只名叫巴克的狗在阿拉斯加的暴风雪中撕开生存的真相。从贵族犬到雪原“狼王”,它的獠牙咬穿了人性的虚伪,它的血脉中轰鸣着古老且野性的歌谣。杰克・伦敦以冷冽笔锋写下这部残酷史诗:若剥离社会的镣铐,我们究竟是驯化的囚徒,还是荒野的朝圣者?《野性的呼唤》不仅是一次冒险,更是一面照向灵魂的镜子、一曲献给自由与野性的不朽挽歌。

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外国文学作品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照亮了人类心灵深处的各个角落。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便是其中一颗极为耀眼的星,它以一只狗的传奇经历,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奥秘、人性与野性的冲突与交融,以及灵魂在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徘徊与抉择。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我都仿佛被卷入了那片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荒野,与巴克一同经历着命运的跌宕起伏,感受着它内心的挣扎与觉醒。

“初读此书时,正逢高一的青涩岁月,彼时于我眼中,唯有巴克的波折一生。待到大二重温,方觉字斟句酌间,虽无人之形貌,却尽得人性之幽微,仿若一面镜子,映射出人类社会的众生相。”

一、命运的转折:从文明的温床到荒野的炼狱

故事的开篇,我们看到了一只生活在南方庄园的狗——巴克,它享受着人类主人米勒法官精心的关爱与呵护,是文明社会中一只驯化良好的宠物,皮毛光洁如绸缎,生活如一首悠扬的田园诗。然而,园丁助手曼纽尔的贪婪如同一把利刃,割裂了巴克这平静且美好的生活。他为谋取暴利,将巴克偷卖给北方的淘金者,巴克辗转成为一只雪橇犬。

在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中,巴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这里没有南方庄园的舒适与安逸,取而代之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生存竞争以及人类的粗暴对待。它必须学会在严寒中寻找食物、抵御饥饿,在与其他雪橇犬的争斗中保护自己,在漫长而艰辛的雪橇旅程中保持体力和耐力。巴克的身体和心灵都遭受着巨大的折磨,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磨难中,它内心深处隐藏的野性开始逐渐苏醒。

巴克从文明世界到荒野的转变,不仅仅是生活环境的改变,更是它对生命认知的一次深刻重塑。生命的旅程充满了不确定性,而真正的强者能够在命运的风暴中坚定地站立,适应变化,不断成长。

二、野性的觉醒:在残酷的生存法则中找寻自我

阿拉斯加的冰原裹挟着刺骨寒风,将巴克抛入一个弱肉强食的炼狱。在这里,“棍棒与獠牙的法则”取代了文明的庇护。巴克必须学会在鞭影下奔跑,在饥饿中争夺腐肉,在雪橇犬的等级战争中站稳脚跟。它与其他雪橇犬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每一次的冲突都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也是对野性本能的激发。正如书中写道:“巴克的獠牙咬穿了斯皮茨的喉咙,雪地上溅开一朵猩红的花。”这血腥的胜利不仅是地位的更迭,更是野性觉醒的序章。它开始真正地理解并适应了荒野的生存法则,学会了用野性的力量去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同伴。

杰克・伦敦笔下的皮鞭与锁链,暗喻工业时代对人性本真的驯化。当十九世纪末的机器轰鸣吞噬劳动者的喘息,巴克的血泪亦成为对文明异化的无声控诉,恰似《摩登时代》中卓别林的机械舞,控诉着文明对生命本真的践踏。在那个物欲横流、人性被功利化社会挤压的时代,人们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机械地重复着单调繁重的工作,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人性美好的感知。

而巴克,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它的灵魂却始终未被完全磨灭。当它望着北方那片广袤无垠、未经文明过度雕琢的荒野时,眼中闪烁着对自由与本能的渴望。这种渴望就像一颗种子,在它心中生根发芽,冲破了人类施加的禁锢。它不顾皮鞭的抽打、饥饿的折磨,一次次向内心指引的方向奔去,这是它对命运的抗争,对被驯化结局的拒绝。

三、灵魂的挣扎:人性与野性的交织与碰撞

野性的胜利并非终点,当巴克遇见约翰・桑顿,人性与兽性的矛盾再度撕裂它的灵魂。桑顿的掌心没有鞭痕,只有温暖与信任。他将巴克从虐打中解救,轻抚它的脖颈低语:“去吧,巴克!你是自由的!”这一刻,文明与野性在巴克心中激烈碰撞。桑顿的善良与尊重,让巴克重新触摸到文明的光辉,它似乎又重新找回了在南方庄园时与人类相处的那种温馨与和谐。

但巴克内心的野性却始终在召唤着它,它无法完全摆脱荒野对它的吸引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抉择中,巴克不断地探索着自己的灵魂深处,试图找到一种能够平衡两者的方式。它护送主人穿越险境,甚至为他赢得赌注,仿佛在证明:忠诚与野性可以共存。然而,当桑顿的手指埋入金砂,巴克的目光却越过他的肩头,凝视着远方的地平线——那里有狼群的身影。

杰克・伦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种撕裂感:“它常在深夜悄然离去,又在黎明叼回猎物。”“桑顿的存在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巴克分裂的自我。它徘徊在篝火与风雪之间,既眷恋人类情感的余温,又渴望回应野性的低语。”巴克的灵魂在篝火与荒野间反复拉扯,映射着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提出的关于自然状态与社会契约的永恒悖论,恰如现代人在物质与精神、秩序与自由间的永恒困境。而“野性的低语”始终萦绕,提醒着我们:真正的生命之力,源于对本真的坚守。

四、回归荒野:生命的归宿与灵魂的解放

桑顿的死亡斩断了巴克与人类世界的最后一缕牵绊。当猎枪的硝烟散去,巴克仰天长嗥,声浪震颤星空。它听从了荒野的召唤,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人类社会,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成为了一只真正的 “野狼”。当“古老而熟悉的歌声在它的血液中轰鸣”,巴克的选择已超越个体意志,成为物种记忆的觉醒,宣告了自然法则对社会契约的胜利。这“歌声”是DNA深处的编码,是未被文明驯化的生命原力。它不再是“混血犬”,而是狼群中昂首的领袖,“野狼”的称号,既是对其混血身份的超越,亦是对文明与野性二元一体的完美诠释。

从棍棒法则到狼群长嗥,巴克的觉醒不仅是生理的适应,更是哲学立场的蜕变。它用獠牙撕碎斯皮茨,用利爪刨开雪原,最终以荒野之王的姿态,完成对文明枷锁的终极反叛。

书的结尾,巴克与狼群奔驰在月光下,在广袤的阿拉斯加土地上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野性本能,“古老歌谣在它的血脉中轰鸣”。它不再受人类社会的束缚,不再为了迎合他人而压抑自己的个性。它在荒野中找到了生命的归宿,实现了灵魂的解放。正如尼采在《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出的概念,当巴克长嗥回应狼群,它选择了尼采式的“超人”超越,拒绝被文明驯化为“末人”。

这画面并非对文明的否定,而是生命本真的回归。正如杰克・伦敦在镀金时代的喧嚣中写下此书,他揭露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却也为灵魂指明归处:唯有接纳野性中的原始生命力,才能在机械化的牢笼中保持完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荒野”,那是我们灵魂深处最原始、最纯粹的地方,只有当我们勇敢地追寻它、回归它时,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完整和美好。

五、结语:嗥声中的永恒回归

当巴克的嗥声穿透阿拉斯加的夜空,它不再是人类的宠物,而是荒野的王。这声嗥叫,既是对文明的告别,也是对生命本真的永恒回归。《野性的呼唤》以犬喻人,撕开现代社会的精致伪装,让我们直视血液中沸腾的野性——它并非野蛮,而是最纯粹的生命力。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一只狗的冒险故事,更是一部关于生命、人性、野性与灵魂的深刻启示录。通过巴克的经历,我们看到了生命在不同环境下的顽强与坚韧,人性与野性在灵魂深处的交织与碰撞,以及对生命归宿和灵魂解放的不懈追寻。

合上书页,仿佛听见远方的狼嗥与心跳共振。或许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片荒野,那里没有鞭影与锁链,只有自由的风声,和一首永不消逝的古老歌谣。

文图/胥如玲

推荐阅读
  • 书香中南丨《野性的呼唤》读后感——生命真谛与灵魂归处的双重奏

    书香中南丨《野性的呼唤》读后感——生命真谛与灵魂归处的双重奏

    当“文明”的鞭影抽碎温顺的假面,一只名叫巴克的狗在阿拉斯加的暴风雪中撕开生存的真相。从贵族犬到雪原“狼王”,它的獠牙咬穿了人性的虚伪,它的血脉中轰鸣着古老且野性...

    11-14

  • 每天 10 分钟,用读后感打开持续写作的大门

    每天 10 分钟,用读后感打开持续写作的大门

    很多人想养成每日写作的习惯,却总卡在 “不知道写什么”“对着空白文档犯怵”“坚持几天就放弃” 的困境里。其实,入门写作不用追求长篇大论,从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开始,就...

    11-09

  • 书香中南丨《儒林外史》读后感——俗人雅士,可集于一身?

    书香中南丨《儒林外史》读后感——俗人雅士,可集于一身?

    《儒林外史》是一面刺破时代虚妄的照妖镜。吴敬梓以冷峻诙谐的刀笔,将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群像刻画得淋漓尽致——既有范进中举疯癫的荒诞剧,也有王冕画荷守志的清白魂。读此...

    11-01

  • 用耳听用心写,33篇来自江苏视障读者的读后感获奖

    用耳听用心写,33篇来自江苏视障读者的读后感获奖

    视频加载中...10月28日上午,视障人士红色经典读后感征文活动颁奖仪式在南京图书馆举行。本次征文活动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读启智·书...

    10-29

  • 短文《年轻》读后感

    短文《年轻》读后感

    《收信人:心中的无线电台》读完这篇如晨钟般的文字,我忽然听见了体内某个角落传来的回响——那是名为“年轻”的电台,在调整频率时发出的沙沙声。他们总说年轻是生命某个...

    10-26

  • 读后感想...

    读后感想...

    《在生活的暴风雨中奔跑的人,连眼泪都是钻石》一文,以细腻笔触描绘普通人逆境中的坚持,宛如一首激昂的生命赞歌,令人读后心潮澎湃。文章以作者童年拔牙恐惧、腮腺炎卧床...

    10-24

  • 自己读后感:想到一段往事和代码,其实自由确有代价

    自己读后感:想到一段往事和代码,其实自由确有代价

    书稿中我写到了自由:假期再读一遍,仍有新感受。我想到了大三时,受老师委托,给学院智能小车团队新人招募出几道面试题。这个团队强力需要单片机的手艺,于是,必然得想办...

    10-11

  • 浅浅的读后感分享

    浅浅的读后感分享

    静静的时间、浅浅的分享当风吹进了一个人的身体里时,他就老了可城市里没有风声风不认识城市的路所有的风都来自野地和村庄城里的孩子不需要风有仿真电动玩具引领他们成长长...

    09-08

  • <李三清的故事>读后感

    <李三清的故事>读后感

    你可能最近也在网上刷到过这篇文章——阅读量八百多万,展现量更是高达18亿,算得上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爆款。写这篇文章的人叫李三清,她用一段段真实又细腻的自述,打动了无...

    08-28

  • 什么是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读后感就是研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段文字后所产生的内心感受与思考,并将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它并非是对原文内容的简单复述,而是一种基于个人...

    08-03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