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五部作品,我只看了作家东西的《回响》,另外四部《雪山大地》,《本巴》《宝水》和《千里江山图》还没看,看今年能否看完吧。
今天分享的这部《有生》,是本届茅盾文学奖的提名作品之一,虽没有最终获奖,但丝毫不逊于上榜作品。作者胡学文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人,现任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而这部《有生》中的故事发生地就在张家口市的张北县,这难免让我联想到作家很有可能是基于当地的历史素材进行加工创作的,这既显示出作家对家乡的热爱,对百姓生活日常的熟稔,也在潜移默化中,给故事增添了可信度。
但这部作品,读起来其实有点难以理解的。人物多、时间跨度大、人物之间关联性弱,读这样的长篇,真是有点看流水账的感觉;另外,以祖奶和五个人物交叉叙事,用意如何,我也实在没有琢磨出什么缘由;再加上文中时不时蹦出“蚂蚁在窜”的字眼,不下百遍,似乎在暗示什么,但我啥也感觉不出来。
真正体会到的,就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时运无常,命途多舛。正如小说上下两部的章节名称,以祖奶为主线,穿插了如花、毛根、罗包、北风和喜鹊这五个各自独立的人物。祖奶的故事最为详细,尤其是她与三任丈夫共九个子女的悲欢离合。而五个独立人物又分别和钱玉、钱宝;宋慧、宋品;麦香、安敏;贺慧;黄板等人物命运交错,每一个人物的命运既辉映着个体的光芒,但也无奈的被覆盖住厚厚的历史尘埃。生活给予他们的,有喜悦,有无奈,有辛酸,有悔恨,人生百味,几乎都不会缺席。人生看似主动的选择,其实都是被时代筛选而已。
主人公乔大梅的人生与众不同,大大的不同,她是全本小说里最特别的人物,最特殊的存在。她的一生,对接生的事情极度投入,极度负责,极度重视口碑,而对家人,特别是子女,她也投入,但重要性肯定不如她的接生工作,白果就是在她给人接生完成的时候生下来的,丈夫或家人的需要根本阻止不了她去接生,甚至我感觉她家人的遭遇都是因为她忽视家庭造成的,白礼成带着白花离开她,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接生是很重要,但靠她一个人,就算能接生一辈子,接生一万多人,这又是什么值得歌颂的功德吗?没有她,难道那些人就没人接生了吗?这是我对乔大梅一生热心接生而对子女丈夫不那么上心的反思。
至于小说特别描述的如花、毛根、罗包、北风和喜鹊这五个人物,我觉得主要是比较个体对生命意义理解的不同。如花的幸福截止于钱玉的意外,之后的日子都是在与思念为伴;毛根对宋慧的感情,源于他内心的自我意识,强大而偏执,这反而很容易指引他走向对立面,这在后面他如何对待田地征收的问题上看得很明显,由认同走向完全对立。罗包、北风和喜鹊都在对待自己喜欢的人方面,有相当的自我意识强化,也就是按自己的喜好来刻画,如果对方不合已意,则会根据能否改变对方而分成三类,恰好对应了罗包、北风和喜鹊三个人的行为特征。
读完全书,我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作家必须是哲学家,而且要会“云山雾罩不显形,风吹雨打才能一览全貌”的更深意味的表达。作家的思想境界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思想层次和高度!至于读者,那就想看热闹也可,深究其味也可,就看各人的思想境界吧!
最后,说一点对本书的评价吧。我认为文笔方面无可挑剔,很有个性特色,特别是关于接生的种种境况,描写的相当细致,这说明作家在这方面内容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我认为美中不足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交叉叙事的内在逻辑性比较弱,可比较的是金宇澄的《繁花》,那种交叉叙事,共同推动情节的设计才是真的艺术化表达。另一个就是情节略微拖沓冗长,比如罗包怕猪的事情有必要写得那么害怕吗?有些事情又没有交代完整:直到结尾,也没有看到麦香到底怎么做来结束她与罗包的关系。还有一些人和事,像杨一凡和方鸿儒的对话,到底是想说明什么?对杨一凡有何影响?我感觉文中交代的不是很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