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原》,凝望大原一一《大原深处》读后感(许银社)

发布者:良驹独步 2024-11-27 16:15

走进《大原》,凝望大原

一一《大原深处》读后感

许银社/陕西石油普教中心西安泾河工业区中心学校

在遇到《大原深处》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董志塬是个大原,细细品读、查阅后,才知道,早在商周时期,董志塬就被称为“大原”(见于《诗经》);才知道大原的阔大、大原的深邃。

《大原深处》传唱着陇东风情的歌谣。

红蓼、楸树、黄花、小麦、天空、蒿子、桃花、杏花、蜜蜂……郑晓红老师用神秀的画笔绘就了《大原》的绮丽。

散舒、半崖洼、崖庄院、豁亮、老笼、崖背子、拦马墙、黑老锅、死面饼子 谝着差不多的干传……亲切的故土乡音慰藉着每一个游子的心灵。

在郑老师的笔下,世间草木皆蕴情意,每一株植物,每一种昆虫、每一个意象,都在诗歌、文学传颂的轮回中都有独特的立意和象征。闻着她的花香,听着她的牧歌,自己长大的、呼吸过的、行走过的每一寸故乡又在眼前清晰起来,与之相关的发小、亲友、生活场景等带着昔日的模样,从我的心田走过,久违的乡土芬芳缕缕入脾。

《大原深处》有韧性十足的生命。

苟村湾的荔文西夫妻将苦难打碎,踩在脚下,汲取坚韧、坚强的营养,将生活酿成蜂蜜,编成花蓝,让生命变得更为伟大;84岁的奶奶语言质朴,感悟豁达,格局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用贫困岁月里形成的强大精神抒写着对生活的满足、对时代的感恩(《村庄不老》);罗锅老查牢牢地抓住生活,养蜜蜂,打家具,开药方,用对生命的热爱作笔,谱写着浅吟低唱的歌谣(《老查是一只很老很老的鹰》)。这样的生命,我们的身边就有。我的姨父、姨母痛失引以为傲的大儿子之后,晚上流泪,白天给留下的孤儿做饭,用架子车将粪肥送到地里,爬到苹果树上疏花疏果,咀嚼着痛苦,和小儿子夫妻将孩子养大。

惊悚?惊惧?敬佩?该用怎样的词汇歌颂大勇大智的祖母?

“这哪里是手, 这分明是爪子,狼很有把握地等着祖母在惊慌失措中回头,而后,它精准地将牙齿嵌进猎物的咽喉。 但它失算了,祖母在惊恐中把持住了自己, 她挺挺胸膛, 梗着脖子向门外走去”“她驮着狼走到了村外……小黑点越来越大……那只狼丢开她,跑远了”。一个纤弱的女人,在狼嘴抵着脖颈、扑哧的热气扇打着下颌的情况下,靠着镇定、沉着,逃离了狼的老谋深算,你敢想象吗?(《大风刮过大原》)

“低于黄土,高于塬畔,以草的姿态完成着树的使命,带着枝头绽放的荣光,带着一年坠落一次的绚烂与眩晕,以及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沉向大地的壮美……”

大原深处的生命就是这样的。

《大原深处》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

身为南佐邻居,竟然不知道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行政村,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都邑性聚落遗址;竟然不知道,2022年,“南佐遗址发现五千年前大型宫殿”入选央视总台发布的2022年国内十大考古新闻;我们只知道拾人牙慧,传唱着“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旅游歌谣,竟然不知道故乡的文明距今也有约5100至4700年的悠久历史。

除了《在南佐遗址上翻阅远古书卷》外,《辑三 行阅大原》的另外七篇文章,还给我们呈现了宁州三塔、黄河象、秦直道、调令关、秦一号兵站遗址、石窨子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唢呐《一把剪刀让窑洞里天籁齐鸣》、剪纸《奔突在剪刀下的乡愁》、雪秀梅故经《故经里的豳风残片》等,都在用穿越千年的“化石”诠释着大原深处的“深”,顺着这些文化或文明,你的自豪会向更深处漫溯:周祖陵讲述着一段周人骑着凤凰飞北上又南下的周朝早期历史;北石窟、南石窟一次次地用“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的乡愁呼唤着寻根的海外同胞;香包节将大原人的追求、向往绣成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飞天袖间的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代文明陆陆续续涌入大原,部分传统文明渐渐隐没,“……以前的蒸碗、花馍没人做了,地故事不耍了,车故事不耍了,没了社火的乡村没有年味了”“祖母的村庄不见了,就像刚刚刮过一阵大风”(《大风刮过大原》,新的乡愁又蒙上了人的心头。

《大原深处》是一阕天籁之音。

她的用词就像南佐的陶片,她的句子就像秦直道,灵动,深邃,诗意,隽永,眼前是锦绣,唇齿有余香,明明骑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却反复品味着星辰一样的文字,涟漪般的喜悦与激动一圈圈地荡漾着。

“我开始以文字与思想布阵,筑造城池和粮仓。并试图拥有,以诗性的词语摆布思想的神力,抛出一根根红蓼花穗般的绳索,从0到1,从至高到至低……”

“谁蒙受了汉字的荣耀,即使是片羽之光,谁都会广阔无际”,《大原深处》是广阔无际的。

它的题目新颖奇巧(《金子缀在麦芒上》),它的开头简洁又有悬念感(“宁州就是这样”)、布局谋篇构思精巧(《村庄不老》、借物喻人浓缩了对大原人的无比敬仰(《一树红蓼》)、拟人(“山桃追着杏花跑”)、铺陈等手法水乳交融、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大原之“大”、大原之“深”。

俯瞰《大原》之深,朓望大原之大,汲取营养,丰盈思想,即使一棵草,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树美丽的红蓼。

本文作者:许银社

作者简介:许银社,陕西石油普教管理中心所属泾河工业区中心学校语文高级教师。曾获“陕西省教育厅德育先进工作者”、陕西省语文课例一等奖、石油普教中心第一届“教学能手”、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十佳班主任”“模范教师”、石油普教读书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辅资料审定工作。

推荐阅读
  • 什么是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读后感就是研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段文字后所产生的内心感受与思考,并将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它并非是对原文内容的简单复述,而是一种基于个人...

    08-03

  • 劈开思维迷障的利剑——樊荣强《神经》第一章读后感

    劈开思维迷障的利剑——樊荣强《神经》第一章读后感

    樊荣强《神经——元思维:问与答的思考及表达智慧》文/吴一爱某公司会议室里,市场部主管小李攥紧冒汗的拳头。老板突然点名:“这个项目你怎么看?”他张了张嘴,脑海却像...

    07-28

  • 书香中南丨《幸福之路》读后感——光阴沧海,幸福长流

    书香中南丨《幸福之路》读后感——光阴沧海,幸福长流

    《幸福之路》(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写的一本关于生活哲理的小书,译者是傅雷。吴默朗、金剑等也参与了相关工作。罗素在该书中讨论了各...

    07-12

  • 安康人周末读书会举办读后感写作知识讲座

    安康人周末读书会举办读后感写作知识讲座

    7月5日上午,安康人周末读书会上半年压轴活动——“读后感的感点与感言”专题讲座在安康市图书馆成功举办。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安康散文分会会长、安康市图书馆原馆长李...

    07-11

  • 《〈百合花〉读后感》

    《〈百合花〉读后感》

    关键词:《百合花》;茹志鹃;解放战争;前沿包扎所;人物形象;人性之美;革命情谊摘要: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以解放战争为时代背景,将叙事焦点凝聚于前沿包扎所发...

    07-07

  • 《阿 Q 正传》读后感

    《阿 Q 正传》读后感

    《阿 Q 正传》读后感文 | 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高二四班 张喆读完《阿 Q 正传》,最让我震撼的不是阿 Q 荒唐可笑的行为,而是鲁迅笔下那个既可怜又可悲的灵魂。阿 Q 用精...

    07-03

  • 如何读书118:读书的四个境界——笔记、书评、读后感、读后问

    如何读书118:读书的四个境界——笔记、书评、读后感、读后问

    把书读完并不是目的,读书之后的收获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在阅读的过程中与阅读后,我都会利用一些“写作工具”来辅助,一方面是为了加深自己对于书籍的印象,另一方面则是...

    05-15

  • 我的学习写作心得04:如何写读后感

    我的学习写作心得04:如何写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思维导图也做了,素材也放入相应的素材库了,接下来就要对这本书输出了。今天我学习了如何写读后感。因为刚开始学写作,写读后感是最简单的输出方式了。下面分...

    05-13

  •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区别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区别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区别。读书笔记与读后感虽同为阅读产出的文字成果,但前者侧重"信息萃取",后者聚焦"情感共振"。二者如同阅读光谱中的解析波段与情感频...

    05-04

  • 试着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

    试着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

    所有写作类型中“读后感/观后感”,是相对简单且容易上手的文体。对于写作困难户或卡文300-400字的同学,可以先试着写写“读后感”这种文体。读后感,是一个庞大的题材,包...

    04-28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