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后感二十四:徐菊华主任读后感
心桥连东西,智启新纪元
在心理学这片广袤的知识海洋中,西方理论犹如灯塔,长久以来引领着航行的方向。
今年,我有幸阅读了容空出版的《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恰似一座横跨东西方的智慧之桥,不仅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航道,也为全球心理学界贡献了独特的东方视角。
书里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与独到的文化洞察,构建了一个既根植于中华文明沃土,又面向现代科学前沿的心理学知识体系,令人叹为观止。容空先生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石,这一理念贯穿全书,成为构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元理论核心。
它超越了西方心理学的心物二元论,将人的心理视为一个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有机整体。
这种整体观、关系本位的视角,让我深刻体会到,心理学不应仅仅是对个体心理现象的孤立研究,更应关注个体与环境、社会的互动关系,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提出的“身-心-性”三层一体生命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将人的生命分为物质基础、功能动力和意义维度三个层次,强调了身心统一、关系建构与自然社会互动的重要性。
它让我意识到,人的心理健康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生理状态、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的精神追求紧密相连。
这种层次性的分析框架,不仅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内涵,也为实践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指导,使我们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心理问题的本质,制定出更为有效的干预策略。
此外,书中对“认知-情感-意志-道德-能量”五维互动心理运作系统的解析,也让我受益匪浅。
这一系统揭示了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为我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心理问题的多维度成因,从而设计出更为综合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
尤为珍贵的是,容空先生在书中不仅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智慧,还巧妙地将其与现代心理学理论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框架。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与整合,不仅丰富了中国心理学的内涵,也为其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展现了中华文化在心理学领域的独特贡献。
《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不仅是一部理论著作,更是一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宝典。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希望,也让我更加坚信,只有立足本土文化,才能构建出真正符合中国人心理特质的心理学体系。
感谢容空先生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部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著作,它无疑将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也为全球心理学界贡献了一份宝贵的东方智慧。
徐菊华
某三甲医院心理科门诊主任
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
2025年11月17日于武汉


#传统文化##心理学##国学##人生##教育##智慧##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