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钥匙 ——读李后强教授《服务与参谋》有感

发布者:落花幽梦 2025-1-20 13:00

冯大力

读书是快乐的。

读好书是快乐且益智的。

李后强教授的《服务与参谋》就是一本品读使人快乐、掩卷促人深思、回味从中受益的好书。书中的一篇篇文章,恰如一坛坛老酒,历久弥香,回味无穷。

全书共79篇文章,分为“战略篇”“理论篇”“方法篇”“实践篇”和“随笔”五部分,是李教授从地方官员到机构幕僚转变过程中对实践的记录和思考。

从内容上看,本书有三大特点: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突出一个“真”字,对实践的理论思索突出一个“深”字,对实践的方法总结突出一个“用”字,整体上表现为智慧与管用。

《待老如小真孝道》《春节陪父母看大海》《天涯,并不遥远》和《回家的路》四篇随笔,文笔清新,情真意切,既是对生活细节的信手拈来,也是对人生意趣的深刻思考,读来让人怦然心动,颇有同感。文中生活我们都曾经过,文中体验我们基本相同,文中观点我们高度认同,文中真情我们均有体会,李教授说出了我们想说但不知道怎样表达的心里话,引导我们再次体味了真情的宝贵和表达的价值。如果对照品读他2013年初写作的《待子如友真爱子》,就更能感受到李教授的真情真智真生活。

《做有契约精神的社会人》《学者型官员的真正楷模》和《永远铭记朱光亚院士的教诲》三篇文章,既生动活泼,又思想深邃,从中可以看出李教授作为一个学者、一个师长、一个朋友的真情真意真愿望。如果对照品读他2013年初写作的《包容缺点 营造和谐》,就能得到认真做人、开心做事的智慧宝鉴。

《从系统论谈中国共产党》《椭圆社会学》《对称性交流与协商政治学》《论以人为本》《论协商民主的孕育与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等六篇文章,融合应用系统论、非线性理论、物理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理论工具,对社会现象中的组织、混沌、政治、增长与发展、物质与人性等进行了多维度、全方位、精深准的分析,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了经常见到、经常感觉却没有深刻思考过的现象,让我们顿觉豁然开朗,颇得醍醐灌顶之奇妙。

《宣传工作要把握“度”》《灾后产业振兴:重在解决好六大关键要素》《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关于成都充分国际化的思考》《做好老干部工作要坚持“四化、四心”原则》《实现“四大转变”,当好科技副职》和《打造诗意泸沽湖,建设摩梭新家园》等七篇文章,涉及宣传、战略、区域经济、老干部、挂职干部和地方经济等诸多差别极大的方方面面,但李教授分门别类地进行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精心提炼,言简意赅地给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提供了方法指导,既方便又实用。

从风格上看,本书也有三大特点:反映了大知识分子的“务实”品格,彰显了党的官员的“担当”情怀,表现了学者型官员的真实“性情”,恰是李教授“做人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人生信条的真实写照。

李教授30岁破格晋升为四川大学物理学教授,1993年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4年获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中国科协颁发的“中国青年科技奖”,1995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环境类),主持和完成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100多项,在国内重要刊物和出版社发表论著800余篇(部),在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出版论著50多部(篇)。他作为博士生导师,在非线性系统学、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文化产业、科学哲学、政治学、政策学等方面有较多研究。他还兼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无疑是个大知识分子。然而,李教授却没有大知识分子的架子,也没有被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头衔所束缚,而是放下身段,务实求真,服务社会和实践。

本书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基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川渝经济区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既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意义。如《中国“西四角”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四川对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选择》《四川为什么能够“加快发展”》《将“中国白酒金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经济区的“天杯模型”》《论“新区效应”与天府新区发展优势》《关于成都充分国际化的思考》《中轴时代:全域成都中心价值论》《打造名城古镇应当坚持“五要五不要原则”》《产村相融的“金茂探索”》《打造“中国西部职业教育城”,推进四川职业教育产业化》《国有企业应该去养猪》和《筑牢食品药品“安全网”》等文章,都是李教授作为工作、生活在四川的大学者,对地方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关注、思考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成果,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反映了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和务实精神。

除了教授、博士身份,李教授还是党的厅级干部(按他的说法是“幕僚”)。2011年,时任中共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的李教授,在四川省委党校做了《论转型思维与干部成长》的讲座,指出了学者与官员的23个不同,提出了学者型官员做好幕僚的“五要标准”:要善于谋划,不做“传声筒”;要勤于钻研,不做“懒和尚”;要乐于争先,不当“马后炮”;要敢于碰硬,不当“软柿子”;要工于精细,不做“马大哈”。他自己则身体力行地践行了“五要标准”。《进退留转心要“平”》《新官上任“熬罐汤”》《井冈山,我的精神家园》《四川“挂包帮”:挂在心上、包在点上、帮出实效》《为南充发展谋善举献良策》《敢于革除“恐高”“怕快”心理》《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培养感恩奋进文化》和《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文章,从官员修养、工作方法、工作原则、工作目的等方面,诠释了高级官员的修养与情操、责任与担当、思路与方法,彰显了高级官员的“担当”情怀。

不为教授身份和官员地位所累,率性做人是李教授的一贯品格。《“重建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抗灾胜利属于伟大的四川人民》《西部大开发转向:以改善民生为核心》《鼓足“四气”加快发展》《喜见灾区巨变》和《把心留在青联》等文章,给我们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个乐观向上、关注民生、热爱生活、意气风发的青年学者形象,渲染了学者型官员的真实“性情”。进一步精读细品本书,一个睿智、勤奋、坚毅、视野开阔、心胸宽广、人格独立的学者形象更是跃然纸上,让人油然想起杨逸明先生的《书生》:“书生力与霸王同,力拔山兮别有功。多少心头沉重事,轻提轻放入诗中。”李教授不愧为书生的典型代表。

拜读完了本书,我又情不自禁地重温了李教授的另一本书——《跨越与创新》。那是他从专家学者到地方官员转变过程中对实践的记录和思考。这两本书恰好构成姊妹篇,为专家学者、地方官员、高级官员、高层幕僚、青年学生以及芸芸饮食男女提供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消除矛盾、营造和谐、享受工作和生活的理论、思路、方法和技巧,简直就是智慧的钥匙。

(作者冯大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贸学院,教授)

(《服务与参谋:从不惑到天命的笔旅》2013年3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推荐阅读
  •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电影文艺工作者的骄傲不过如此了。#你会去看《南京照相馆》吗#警醒了国人!还原了历史!表达了先锋的意见!表达了低调的愤怒!这一点相对于新电影731可能更加“着力”。原...

    07-30

  • 所行道亦远——《所思在远道》有感

    所行道亦远——《所思在远道》有感

    当下,“才女”这个词使用频次太高,很多场合听起来都有些忽悠浮夸的意思。在《所思在远道》的作者陈琼,是我认识的为数不多真正的“才女”。为何,且听我娓娓道来。陈琼(...

    07-09

  • 面对《匆匆》有感,你也会怀念吗

    面对《匆匆》有感,你也会怀念吗

    我们都知道这篇文章是作者感慨时间流逝飞快的,除此之外的情感也有怀念家乡,怀念亲人,对各种各样事物的如何如何的情感?那么为什么人会多愁善感地发出各种感慨?要知道,...

    05-14

  • 读书有感(系列)

    读书有感(系列)

    当你和你的内在身体联结时,你就不再认同于形相,而是从对有形的认同转移到对无形的认同,也就是对本体的认同,这才是你真正的本质身份。身体觉知不但可以让你安住在当下时...

    05-14

  • 《误判》观后感

    《误判》观后感

    曾经我认为,甄子丹真的是生不逢时。在2008年《叶问》上映之前,他其实在功夫电影方面尝试多年,但成果微微。传统武术电影已经有了李连杰、赵文卓等深入人心,现代功夫电影...

    05-11

  • 姹紫嫣红青春韵——校园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有感

    姹紫嫣红青春韵——校园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有感

    光明日报记者 苏 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吴涵玉“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近日,江苏大剧院内笛声悠扬,水袖翩跹。随着《牡丹亭》经典唱段响起,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与传统...

    05-11

  • 观后感:评论区里说说大家的观后感吧

    观后感:评论区里说说大家的观后感吧

    红枣等猪头。不要再那么贪了,买buff就调整买了。

    05-11

  • 旅途有感

    旅途有感

    曾几何时遇到假期就猫在家里看那人海如潮庆幸自己好聪明没去随波逐流省却舟车劳顿还自己一份安静走出去未必都是旅行的累和愁还有点滴带来的悟悟自己那份倔强无意伤害到他人...

    05-07

  •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以书之名#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深入骨髓的生存之书。书中的许三观,并非英雄豪杰,只是个平凡小人物。他在生活的泥沼里,一次次靠卖血挣扎求生。卖血,于他而言...

    05-06

  • 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读《执着与多彩—殷凯生教授回忆录》有感

    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读《执着与多彩—殷凯生教授回忆录》有感

    4月25日下午2:30,我应殷凯生教授之约,到他府上拜访,闲聊了几句,他拿出两本书赠送予我。一本是2024年《殷凯生中国艺术名家》致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欧洲集邮协...

    05-02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