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观后感:觉醒年代的青年,有澎湃激情也接地气

发布者:大好河山 2023-4-7 11:45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

我的朋友圈里,正在追《觉醒年代》的80后90后不少, “鲁迅出来那段镜头设计真是不错啊。”“正剧就按这种水平拍好吗?你拍我就看。”……

我单位前辈所在的一个微信群里,也有追剧的60后——胡志毅,浙江大学戏剧影视艺术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写了这么一句:《觉醒年代》是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的“影视翻版”。

追剧看书,大有人在。在《觉醒年代》相关的剧评中,已有不少人列出书单,帮助更多人了解那个时代。

和学生一起追剧

《觉醒年代》,胡志毅从一开播就关注了。10多集过后,学校开学,胡志毅上课时,与同学们也会提到《觉醒年代》。“有的没看过的,回去特意看了。”胡志毅说,“我觉得这部剧有教科书的意义,非常值得去关注。”

在他看来,一部年代历史剧,单纯以精良的剧本和故事、突出的人物塑造,不足以达到某个高度。除了艺术上的鉴赏,《觉醒年代》让他觉得难得的地方,在于立意的高度——它带给今人的思考。

在豆瓣上,有观众评价《觉醒年代》:“《走向共和》之后18年来,没有一部剧可以像这部一样,讲好接下来的历史。”

胡志毅也提到了《走向共和》,他认为这两部剧,呈现了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历史逻辑,破除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关于新旧文化的重新认识,这是该类年代历史剧真正让观众深入思考和津津有味的原因。

让胡志毅印象特别深的故事细节,剧中有不少。

比如,胡志毅举了个例子——鲁迅对“人血馒头“的感悟,不一定是在北京看到的,主要是来自烈士秋瑾被杀,所以剧中情节是经过戏剧化处理过的,电视剧把这一情节“嫁接”了过来。“这是一种很好的切入方式。”

“其实这来自中国古代‘演义’的传统。”胡志毅说,“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把《三国志》《隋书》《唐书》用小说体写出来,通俗易懂,虚构但是生动有意思。”

这部剧中,同样藏着不少情景再现或细节呈现带来的观剧快感。

比如黄侃每次上课前,都要先骂一通胡适和白话文,这个历史细节是真的,还有蔡元培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团结各方,陈独秀、胡适等同仁的“散伙”等等等。

这是一本通俗读物,胡志毅称,“书中有很多细节,在剧中都看到了。剧也演得好,把书里的描写影像化了。”他把剧与书互读,感受到电视剧的编剧、导演对五四运动相关史料、书籍的借鉴。

胡志毅讲到剧中有个桥段,毛泽东要离京,陈独秀与李大钊为他送行。临行前,毛泽东问陈独秀:“先生,您真的认为,中国的根本问题是落后的文化传统问题吗?”

陈独秀说,中国落后的不是文化,是缺乏指导社会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论。之所以大力抨击旧文化,是因为它压制和阻碍了科学和民主的生成。你不打倒它,新的理论就无法立足。

毛泽东才明白:“那看来,二位先生并非要全盘否定传统文化。”陈独秀说,“那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谁也否定不了。假以时日,国泰民安了,我倒很乐意在故纸堆里面安度晚年,那么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胡志毅曾到安徽陈独秀纪念馆,看到陈独秀在小学(文字音韵学,又称训诂学)上的研究:“实际上在小学方面,他花很多功夫的。”(记者注:陈独秀有《连语类编》《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荀子韵表及考释》等著作)

《觉醒年代》中,围绕新旧文化的冲突,坚定如陈独秀、胡适,保守如林纾、黄侃,还有兼容并包的蔡元培,激进到要废除汉字的钱玄同。这部剧以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并非完全对立等角度,展现出对破除二元对立思维的讨论。“我们要从历史的吊诡和现代性的悖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有读者在观后感中也提到:“《觉醒年代》这部剧并不是单纯呈现给观众爱国主义,而是传递新旧思想之间的求同存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可以有不一样的反思。

带给胡志毅思考的还有胡适和陈独秀的分裂,这是该剧最后几集的内容。而这种分裂无关个人利益,是思想的分裂,跟他们不同的留学背景有关。日本留学生在日本受了气,所以必然比留美的胡适有更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

总之,胡志毅认为,剧中的人物、故事的广阔度非常难得,给观众提供了重新认识历史的契机,每个人思考后会有自己的结论,“有种历史文献片的味道”。

五四精神的奔涌

百年后仍值得鉴往知来

胡志毅教授提到的那本书,来自广东作家叶曙明的《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出版于2009年。

记者几经辗转,联系上了作者叶曙明。

这是一位出版人,从1980年代开始写作,此前已经有《草莽中国》《共和将军》等近现代史研究的著作,对20世纪初的历史有较深入的梳理。

书完成于2009年,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出版。《重返五四现场》包括上下两篇共六个章节,分别是《价值崩溃的年代》《向北京大学集合》《新旧文化的双簧戏》《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诸神的分手》《尾声与楔子:革命来了》。

“102年过去了,五四运动仍然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在百年当中,五四运动被不断述说,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几乎所有史料,甚至每个细节,都已罗掘俱穷(比喻无法筹到)了。”这句话,叶曙明12年前新书出版时说过,这一回再次以同一句回答了我。

“我不指望自己能发掘出新的史料,只能以我的思想、我的眼光,把这些史料重新梳理一遍,作出符合历史逻辑的解读。然而,但我认为这比发掘新史料更加困难,因为逻辑与观点经常会发生冲突,必须要作艰难的判断与选择。”

在书中,叶曙明尽可能罗列史料,通过梳理,用细节把历史大背景下的场景一一描述。这些描述,在胡志毅看来,可能成了电视剧创作的材料,那些场景太生动了。

为什么是重返五四现场?曾有人这样解读,所谓重返现场,就是要去掉日后的是是非非。“五四”那代师友日后分道扬镳,他们都卷入了后来的政治纷争中,成为对垒双方的重量级人物。但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们是朋友,是同道者,尽管彼此在性格气质和观点上不无差异。重返现场,让他们重新活在九十年前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叶曙明也是这么理解的。“五四”是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由当时的各式人等共同创造的,因此,你从任何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都会看到不同的“五四”,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人说它是启蒙运动,有人说它是爱国运动,有人说它是青年运动,有人说它是全民运动……

正如给此书写序的余世存所说,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或者说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任何想用简单的几个概念把它归纳起来,都会有捉襟见肘、词不达意之感。这也正是那个时代的魅力所在。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五四大历史中的仁人志士已经离我们远去,他们对强国目标的追求,由一代代人接力。回看当年,启蒙者奔走呼号,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致力于民智觉醒,最终开启了中国现代史。

在文末,叶曙明写到,五四那一代人所遇到的千山万水,走到今天还没有走完,前面依然有万水千山。

【看剧荐书】

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北京大学出版社

林贤治《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漓江出版社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刘再复《共鉴“五四”》福建教育出版社

张鸣《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汪晖《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 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电影文艺工作者的骄傲不过如此了。#你会去看《南京照相馆》吗#警醒了国人!还原了历史!表达了先锋的意见!表达了低调的愤怒!这一点相对于新电影731可能更加“着力”。原...

    07-30

  • 所行道亦远——《所思在远道》有感

    所行道亦远——《所思在远道》有感

    当下,“才女”这个词使用频次太高,很多场合听起来都有些忽悠浮夸的意思。在《所思在远道》的作者陈琼,是我认识的为数不多真正的“才女”。为何,且听我娓娓道来。陈琼(...

    07-09

  • 面对《匆匆》有感,你也会怀念吗

    面对《匆匆》有感,你也会怀念吗

    我们都知道这篇文章是作者感慨时间流逝飞快的,除此之外的情感也有怀念家乡,怀念亲人,对各种各样事物的如何如何的情感?那么为什么人会多愁善感地发出各种感慨?要知道,...

    05-14

  • 读书有感(系列)

    读书有感(系列)

    当你和你的内在身体联结时,你就不再认同于形相,而是从对有形的认同转移到对无形的认同,也就是对本体的认同,这才是你真正的本质身份。身体觉知不但可以让你安住在当下时...

    05-14

  • 《误判》观后感

    《误判》观后感

    曾经我认为,甄子丹真的是生不逢时。在2008年《叶问》上映之前,他其实在功夫电影方面尝试多年,但成果微微。传统武术电影已经有了李连杰、赵文卓等深入人心,现代功夫电影...

    05-11

  • 姹紫嫣红青春韵——校园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有感

    姹紫嫣红青春韵——校园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有感

    光明日报记者 苏 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吴涵玉“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近日,江苏大剧院内笛声悠扬,水袖翩跹。随着《牡丹亭》经典唱段响起,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与传统...

    05-11

  • 观后感:评论区里说说大家的观后感吧

    观后感:评论区里说说大家的观后感吧

    红枣等猪头。不要再那么贪了,买buff就调整买了。

    05-11

  • 旅途有感

    旅途有感

    曾几何时遇到假期就猫在家里看那人海如潮庆幸自己好聪明没去随波逐流省却舟车劳顿还自己一份安静走出去未必都是旅行的累和愁还有点滴带来的悟悟自己那份倔强无意伤害到他人...

    05-07

  •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以书之名#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深入骨髓的生存之书。书中的许三观,并非英雄豪杰,只是个平凡小人物。他在生活的泥沼里,一次次靠卖血挣扎求生。卖血,于他而言...

    05-06

  • 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读《执着与多彩—殷凯生教授回忆录》有感

    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读《执着与多彩—殷凯生教授回忆录》有感

    4月25日下午2:30,我应殷凯生教授之约,到他府上拜访,闲聊了几句,他拿出两本书赠送予我。一本是2024年《殷凯生中国艺术名家》致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欧洲集邮协...

    05-02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