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险的游戏》经典观后感集

发布者:释卷泼墨 2021-11-13 01:38 原作者: 文章吧

《最危险的游戏》是一部由欧尼斯特·B· 舍德萨克 / 欧文·皮切尔执导,乔尔·麦克雷 / 菲伊·雷 / 罗伯特·阿姆斯特朗主演的一部冒险 / 惊悚 / 恐怖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危险的游戏》观后感(一):看睡着了和看不耐烦了哪个更糟

不知道我是从哪里看回来了,这片的归类是“恐怖”,虽然时间不长,但看不耐烦了多看一秒也是纠结,想了想,还是看睡着了好,起码可以“睡”,是补充,看不耐烦了比较气人,是消耗

其实也不能说这片有多糟,而且也毕竟是30年代的作品,也算是个开山鼻祖吧,只是我总是表错情归错类,看完自个白郁闷是了

查资料,女主原来是老版《金刚》中美女Fay Wray,我就说怎么这么艳丽呢

《最危险的游戏》观后感(二):取材于经典英文短篇小说

http://fiction.eserver.org/short/the_most_dangerous_game.html

小时候曾经听过央视的张宏民朗读的汉译本的广播剧。最后一句依然记忆犹新:雷斯福特觉得,他从来没有睡过这~么舒服的床……

这个电影版本总体上不是很好看。其中最不能容忍的是硬生生的安插了一个女性角色。不过,据说一开头的数十个镜头处理是教科书级的。

《最危险的游戏》观后感(三):这一套看了一百年

现在看这部1932年的恐怖片,感觉会有点无聊,但是仔细想想,所有这些类型片的元素,似乎七十多年来也没有什么变化。这短短62分钟的电影,如果用今天的特效、CG、露点戏撑起来的话,也应该是部120分钟以上的惊悚大片了吧。既然如此,反而应该是今天我们看得这些电影更加没营养,快一百年了,不过也至多搞出些大金刚大战格斯拉式的东西,侮辱智力也侮辱审美。

这片子和德莱叶的《吸血鬼》拍摄于同一年,也算是恐怖片的鼻祖了,当然还带有好莱坞式的典型特征。吃人的俄国人,耍飞刀的中国人,神勇正确而又死不掉的美国人,一个不知道在什么位置的荒岛(怀疑制片人第二年就在这个布景里拍摄了《金刚》),接着便是猎杀与逃生,主角大难不死,坏蛋自食其果,简直就是教科书一般的范本。这一套也不知糊弄了多少代观众了,换个壳搞得花哨一点,我们今天仍然会是津津乐道。娱乐就是这样子,总是不满足现状,而最简单的却最能解决问题。现在放这片子给大家看,绝大多数人都会说傻透了、无聊死了这类话吧,但电影工业一个世纪来还是在以同样的模式运作,所量产出的产品还能有多大的区别呢?影像存留的时间总会比人的记忆长许多的,即使是娱乐,发展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形式后,也没什么理由和办法去摒弃吧。

最后那段逃亡的戏剪得相当精彩,有点想起表现主义,想起茂瑙。虽然是有声电影,但这一段戏完全就是默片的处置手法,音轨只有哥特式的背景音乐,人物惊恐表情的面目特写,追逐,平行蒙太奇,真是最经典的配置了。

《最危险的游戏》观后感(四):1930年代美国恐怖片经典

1930、40年代的电影看起来经常给人惊喜。看的不多,所以总以为那时候的电影技术未发展起来而且观念原始,但看到一些片子往往非常惊叹于手法和观念的超前。

恐怖片在美国的传统来说从1910年代格里菲斯就开始尝试过标准长片。法国德国的贡献也不小,1920年代是德国的年代,1930年代是美国环球公司的年代,而且直接受到德国的影响而兴起。

这是一部1932年美国哥特风格的恐怖片,并不是环球公司出品。第一印象深刻的是技术的完善,镜头的移动,光线的排布。那年头没有变焦镜头,今天要从一个较远的距离迅速推到人的脸部,只需要在镜头上转动一下即可实现。当年做这样的运动镜头非常费劲,可以从画面上看出摄影师提起摄影机,从楼梯上狂奔而下,还得尽量保持镜头的稳定性,冲到演员面前而制造这样的效果。而导演或者摄影师在没有变焦镜头的年代就可以设计出这种表现手法是很不简单的。

在丛林里追杀的镜头,布景完全看不出是假的。而且竟然出现了主观镜头代表角色穿过树丛!跟1950年黑泽明在《罗生门》中树丛中的主观镜头非常相似。公认他发展了这种镜头技术。1948年的The Third Man里也出现过类似的镜头。而《罗生门》不同的是把这种技术发展到极致。

布景方面,歌特古堡、晨雾、光线、水下鳄鱼吃人的血迹、沼泽的鳄鱼、凶悍的猎犬这些都是在那个时代很难想象的。

剧情看来很生硬,但是没有什么太大破绽,无非是衔接的突兀问题。这主要集中在愚蠢的女主角的一惊一诈,不过几十年后的恐怖片,女主角的一惊一诈基本上是标准配置了。两个男演员的表演比较不自然,但是可以理解。要营造凶恶的反角和正义的主角的性格,需要一些很生硬的夸张表演来表现,可能跟无声电影时期结束不久有关系。而且在剧情的发展上看,这部电影基本上已经奠立了今后所有恐怖片的套路,比如最后惊险获胜、凶险环境下的大段落追杀等。

推荐阅读
  • AI生成观后感5款工具深度测评:从精准转录到沉浸学习闭环全攻略

    AI生成观后感5款工具深度测评:从精准转录到沉浸学习闭环全攻略

    引言讲座录音转文字已非难事,但要从“文字记录”升级为“深度理解”,关键在于能否形成真正的**沉浸式学习闭环**。本文聚焦5款主流工具,不仅比拼语音转文字的核心能力,...

    11-09

  • 滚烫岁月里的永恒军魂 ——读梅梓祥《今天的心依然滚烫》有感

    滚烫岁月里的永恒军魂 ——读梅梓祥《今天的心依然滚烫》有感

    滚烫岁月里的永恒军魂 ——读梅梓祥《今天的心依然滚烫》有感作者:孙荣刚  今日上午,金色的阳光像细腻的丝线,穿过窗棂的缝隙,温柔地洒在书桌上,点缀出一片片暖意融...

    11-04

  • 滚烫岁月的军魂——读梅梓祥《今天的心依然滚烫》有感

    滚烫岁月的军魂——读梅梓祥《今天的心依然滚烫》有感

    梅梓祥导读:10月27日,我在公众号发布《今天的心依然滚烫》,翌日便收到孙荣刚战友的读后感,其主题是由文章谈及铁道兵战友的深厚情义。我文中写的是四位铁道兵二团战友的...

    11-02

  • 电视剧《阵地》观后感

    电视剧《阵地》观后感

    在抗战剧的长河中,《阵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脱颖而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样的抗战风云。《阵地》聚焦于文化抗战这一鲜少被深入挖掘的领域...

    10-17

  • 《大话西游》观后感

    《大话西游》观后感

    再看《大话西游》,它已不只是一部电影,而是一段能触动人心的人生寓言。初看时,它是一场荒诞搞笑的闹剧。至尊宝那夸张的表演、唐僧喋喋不休的念叨,让人捧腹大笑。紫霞仙...

    10-17

  • 【正风反腐在身边】我们一直在坚持——跨越二十年的采访有感

    【正风反腐在身边】我们一直在坚持——跨越二十年的采访有感

    在武汉12345热线大楼里采访时,工作人员笑道:“我们热线和你们杂志还很有渊源呢。”循手望去,走廊里挂着两篇装裱的本刊文章,一篇写于2005年,吴官正同志在上面批示:“...

    10-14

  • 《<聊斋·兰若寺>观后感》

    《<聊斋·兰若寺>观后感》

    《聊斋·兰若寺》宛如一幅绮丽又凄美的画卷,在光影交织中,将爱恨情仇演绎得摄人心魄,让人沉浸其中,久久难以释怀。影片中,阴阳之隔也无法阻挡相爱的人跨越重重阻碍,这...

    10-08

  • 兵马俑的观后感

    兵马俑的观后感

    兵马俑》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现了秦朝的军事力量和艺术水平,更让人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辉煌背后的历史沉淀。观赏兵马俑的过程,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两千...

    10-05

  • 意识形态斗争法律化:央视《狼牙山:不能忘却的纪念》观后感

    意识形态斗争法律化:央视《狼牙山:不能忘却的纪念》观后感

    【李克勤题记】今年九三大阅兵后,的确发生了很多新鲜事情,继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的《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后,9月25-27日央视在12频道...

    10-05

  • 电影《志愿军》观后感

    电影《志愿军》观后感

    今天去凯丹广场影城看了爱国影片《志愿军》。大人孩子还真不少,影院几乎坐满了,儿子买的票,他是影视执行美术,懂得电影的专业性,带着爱国情怀以及对电影技术的学习态度...

    10-05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