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孤独是常态,享受孤独是姿态

发布者:春色红杏 2023-6-11 00:12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作者:洞见yebo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我们无论出生、成长、相爱,还是成功、失败,孤独都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人生本就是独自赶路的旅程,越往前走,身边的人就越来越少,最终只剩下自己。

对每个人而言,孤独是必经的修行,也是与自我相处的方式。

活得孤独是常态,而享受孤独,是人生最好的姿态。

1

人生在世,没有谁不孤独。

作家李银河说:“人是孤身一人来到世上的,也将孤身一人面对死亡。”

人总是走着走着就发现,自己早已活成了一座孤岛。

看过画家林风眠的传记。

林风眠出生在一个贫困山村里,因为先天体弱,父亲差点就将他丢弃在山里。

母亲拼命抢了过来,才保住他一条命。

7岁那年,最爱他的母亲,因违反族规,被族人卖掉,从此不知下落。

这让他变得内向孤僻,平时喜欢一个人呆着,一遍遍描摹书上的图画。

中学毕业后,林风眠去德国留学,邂逅了大学生罗达。

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结了婚,并怀上孩子。

但不幸的是,罗拉分娩后,因为染上产褥热而撒手人寰。

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他刚出世的孩子,没多久竟也夭折而亡。

刚刚成家的林风眠,转眼间又孑然一身。

1924年,受蔡元培邀请,林风眠回到国内。

后半生他教过书,坐过牢,漂泊各地,晚年独自定居香港,直至逝世。

回望过去,孤独二字贯穿了林风眠的一生。

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随着成长,越往后越发现:

依赖自己的人越来越多,可自己能依赖的,却越来越少。

曾经以为无所不能的父母,不知何时头上已生出了白发。

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如今连发个消息都怕是打扰。

明明满腹的心酸,却没处倾诉;常常满身的伤痕,却无人安慰。

作家刘亮程说:“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想寻找温暖慰藉,而是渐渐明白,孤独本身就是生活的常态。

能陪你一程的人很多,但却少有人能陪你从起点走到终点。

人活着,身后是孤独的阴影,身前是通向坟墓的台阶。

有些孤单你逃不开,有些落寞你也躲不掉。

我们终究要一个人尝遍所有孤独,在无人问津的日子里踽踽独行。

2

越是逃避孤独,越会被孤独折磨。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所说:

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

很多人为了避免孤独,强迫自己合群,最终却陷入更深的孤寂。

在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中,主人公维特从小智商超群,拥有过人的钢琴天赋。

这让他成了同龄人眼中的异类,备受排挤。

时间长了,他感到非常孤独。

为了能够融入集体,后来他便假装摔坏脑子,失去了弹钢琴的能力。

如此一来,他终于被大家接纳,成为了受欢迎的人。

可这样的伪装,却没有给他带来快乐。

热爱钢琴的他,为了迎合同学,开始去听他不喜欢的摇滚乐;

明明很聪明的他,为了显得合群,要努力去扮演一个傻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内心的孤独感不仅没消除,反而更加强烈。

直到某天,维特听到一张钢琴演奏专辑,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悠扬动听的旋律,让他瞬间沉浸进去,如痴如醉。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伪装,一直以来都是对自己真实想法的压抑。

辩手颜如晶曾在《奇葩说》中说:

不合群只是表面上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作家刘同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在读高中的时候,他发现同学都不爱跟他玩,感到很孤单。

为了讨好同学,他给一起打球的男同学买冰水,给女同学们带早饭。

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只有在想喝水或想吃早饭的时候,同学们才会想起他。

这让他领悟到,讨好逢迎他人,可能表面对接了关系,但内心仍然逃脱不了冷落。

史铁生说过这样一番话:

“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是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

生活中,很多人都害怕孤独,总想往人群里走,以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但一味去追求热闹,只能在无尽的喧哗中丧失自我。

孤独不仅是人生底色,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逾越的高墙。

你想方设法试图挣脱它,只会让自己备受煎熬。

3

享受孤独,是内心丰富的开始。

美国诗人萨藤在《独居日记》的开头写道:

“几周以来我第一次独处,又拾起了我真正的生活,说来也奇怪,朋友、热恋都不是我真正的生活,唯有独处才是。”

萨藤前半生顺风顺水,每部作品都备受欢迎,获得了很多荣誉。

成名后,她开始与各种人打交道,经常出席活动,还要应付大量拜访和邀约。

慢慢地,她开始感到喘不过气来,内心总是烦躁不安。

于是50岁时,声誉正隆的她,辞掉一切社会职务,搬到海边隐居。

在独居岁月,她每天写诗和日记,间歇时就打扫卫生,给鹦鹉喂水;

开始留意桌前的玫瑰花,窗外的树叶和雨滴;

常常回忆过去的事情,也有时听着广播,就陷入沉思……

就这样,她内心慢慢平静下来,感到了久违的充实。

她觉得没什么是必须依靠他人的,一个人就能完成很多事,也足够收获幸福。

沈从文曾在文章中写道:

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

当你远离了喧嚣纷扰,便无需在意别人的评价,也不用迎合他人的标准。

美学家蒋勋年轻时,经常背着包,带着两件衬衫,一个人就跑去旅行,让心灵一次次“出走”。

作家木心放着好好的少爷不当,却偏偏去人烟稀少的莫干山写字画画,终为后人留下无数直抵内心的作品。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懂得与自己对话,我们才能接近最真实的自我。

很喜欢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的一段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越是喧闹,越是寂寞;越是孤独,越是丰富。

真正清醒的人,不再赶赴一场又一场热闹,也无需再从人群里汲取满足感。

而是不断往内走,避开纷扰的人群,在独处中享受属于自己的平静。

一百多年前,哲学家梭罗带着一把斧头,来到瓦尔登湖隐居。

有人就问他:“你一个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独吧?”

梭罗回答说:

为什么会感到孤独?我喜欢独处,我从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人只有在孤独中,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自我。

享受孤独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走向自己、沉淀内心的过程。

点个赞吧 ,愿我们学会与孤独为伴,清醒自足地过好这一生。



推荐阅读
  • 摄影日记(250710)

    摄影日记(250710)

    拍摄:宏

    07-12

  • 市图书馆小小志愿者阅读营跟踪日志(一)

    市图书馆小小志愿者阅读营跟踪日志(一)

    日期:2025年7月8日地点:临沂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乐园今天,临沂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乐园迎来了一支特别的队伍——由小小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组成的橙色志愿服务队。他们用自己的...

    07-12

  • 川藏线日记丨天,地,路

    川藏线日记丨天,地,路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左侧是穿越雀儿山隧道的国道317公路,右侧是过去翻越雀儿山垭口的国道317旧道(11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川藏公路,南线2146公里,北线241...

    07-12

  • 在旱情与涌浪之间,种下水的秩序

    在旱情与涌浪之间,种下水的秩序

    闸门敢向旱争粮 固安澜而润沃野——在旱情与涌浪之间 种下水的秩序宁夏惠农渠管理处第五管理所技术员张其怀惠一所地处永宁,属于惠农渠“渠首”,承担全处最大输水量,加上...

    07-12

  • 52岁民工在头条写下1050篇日记,平凡生活里的诗意光芒

    52岁民工在头条写下1050篇日记,平凡生活里的诗意光芒

    2025年6月,在今日头条这个充满故事的平台上,一位52岁的民工胡瑞明用1050篇日记,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平凡人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点赞。工地上的“文学梦”,从笔...

    06-25

  • 像写日记一样,写文章

    像写日记一样,写文章

    写文章,一听就感觉好唬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受过这方面训练的人,一听到这个就更紧张了。我要写点啥呢?有点像回到小学和中学的时代 ,在语文老师平静的眼光下,挖空心思的...

    05-22

  • 49岁边打工边写作:写作灵感无处不在,一碗酒糟一篇千字文章

    49岁边打工边写作:写作灵感无处不在,一碗酒糟一篇千字文章

    这是我在头条发布的第339篇原创文章,希望编号能一直进行下去……在头条,经常有朋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问我写作的灵感来自哪里。我想说我也不知道啊,轻飘飘一句“灵感...

    05-20

  • 我看《李慈铭日记》

    我看《李慈铭日记》

    李慈铭。近来,近代人物日记的整理与研究成为新的学术热点,凤凰出版社推出的“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等,都在学术界产生广泛...

    05-20

  •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我的45天破局日记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我的45天破局日记

    年前突然被裁员,一年努力仿佛落了空。本想着年后重整旗鼓找工作,却发现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那些招聘页面上闪烁的关键词,像“年轻化团队”“创新力优先”,总让人心...

    05-20

  • 99本日记

    99本日记

    文|张刚今年初春,偶然在微信上与刘大姐取得联系,受邀到她家里做客。刘大姐大名刘志军,好多齐鲁晚报人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一说“热线刘大姐”,那没有不知道的。我们...

    05-20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