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党旗 奋勇向前——记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日志

发布者:保罗 2023-6-7 14:45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岁末天寒之际,在人们毫无察觉中,新冠肺炎悄然扑向这个古城。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1年12月22日,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各级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加抗疫行动。

  苏轼曾在《留侯论》称赞了勇士,他说“夫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所挟持者甚大,其志甚远也!”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病毒肆虐的初期和民众抢购物资的氛围下难免会有恐慌,但作为一名文博行业人员,特别是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稍作调整后主动向所在单位请缨,迅速向居住社区报到,以无所畏惧的姿态投入到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很喜欢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主题曲,“没有神的光环,握紧手中的平凡。此心此生无憾,生命的火已点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每名党员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我所在的小区是部队家属院,绝大多数的现役军人由于担负着军事训练任务,驻扎在20公里外的营区无法回来,家属院内以老人和孩子居多。为有效形成阻击屏障,高效开展防控工作,我同我的战友们迅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组建了一支由小区居委会、下沉干部和志愿者组成的党员突击队,我有幸成为临时党支部的一员。面向党旗,我们庄严宣誓,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小区抗疫的第一线。

  经过紧急商议,临时党支部确立了摸清人员底数,开展核酸检测和保障日常供应三大任务。为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人、不遗一户,我们建立了“单元长”制度,启用“单元微信群”,连夜逐家逐户摸排小区内所有住户的基本情况及户数和人数,建立起高效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按照雁塔区防控工作部署安排,我们连续开展了7轮核酸检测。每当接到核酸检测通知后,由临时党支部第一时间向单元长下达核酸检测准备任务,按照“楼号-单元号”的顺序,由单元长逐批组织单元人员下楼开展核酸检测,这样既缩短了等待时间、避免了人员聚集,又确保了应检尽检。同时,我们也注重人文关怀,利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开展核酸检测,对院内的老人和黄码人员提供上门采样。当阳光穿越雾霾,当雨后展现晴空。总有一种力量给我们鼓励,总有一种感召让我们前行。核酸检测几乎都是在风寒交加中度过,所有突击队的队员都在咬牙坚持。有好几次面对孩子鞠躬致谢时,我们也非常感动。

  莫泊桑说,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整个小区一直处于管控状态,猛然少了往日的热闹和欢笑。在防控的紧要关头,如何坚定信念、鼓舞人心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临时党支部的同意下,发起了一场“贡献抗疫力量欢度元旦佳节”小区线上元旦晚会。一方面,我迅速征集节目、制作节目单,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和儿子一同录制了“抗疫歌”,表达抗疫必胜的决心信心。这场特殊的元旦晚会,尽管只是27个临时准备的节目视频,但在小区群里却引起了强烈反响,又听到了那熟悉的欢笑声......

  发放蔬菜要精准到每一户,这需要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记得武汉疫情时,网上有一句话感动了全国人民,“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冲锋陷阵、治病救人。”虽上不了医院的战场,但我们要赢得社区的战场。为确保小区居民有新鲜的蔬菜,我和党员突击队一起完成了2批次的蔬菜发放任务,至深夜11点全部送菜上门。同时,积极对接社会资源,为小区提供丰富的米面油和肉蛋奶供给。此外,我负责的是离退休老干部,在确保生活物资的前提下,与医务室的同志一同提供医疗服务、送医送药。

  在完成小区繁重的防控工作后,我也一直心系单位的各项工作。西安博物院有这样一个传统,新年元旦之际都会举办“新年敲钟祈福”活动,从1993年起一直未曾间断。但由于今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们组织发起了一场“线上祈福敲钟”,祈福国泰民安,愿西安早日战胜疫情,西安常安!本活动共有11300人参加,并有20余家媒体广泛报道。同时,我也积极努力、多方联系,及时筹集捐赠了50份蔬菜礼包送给仍在博物馆坚守的同事们。

  回首总结,在抗疫工作中,尽管口罩遮挡了我们的面庞,但请战的姿态饱含着我们一如既往的坚定与深情!看这猎猎飘扬的党旗,带着无坚不摧的力量,激励着所有的人同心同行。王尔德说,当多数人站在泥沟时,仍有少数人仰望星空。我们应当向医护人员、警察等这些仰望星空的少数人致敬,比起自己的工作,这些少数人才是逆行者,才是真正的英雄!西安加油、抗疫必胜!(作者:徐晶 单位:西安博物院)

编辑:刘辉

推荐阅读
  • 摄影日记(250710)

    摄影日记(250710)

    拍摄:宏

    07-12

  • 市图书馆小小志愿者阅读营跟踪日志(一)

    市图书馆小小志愿者阅读营跟踪日志(一)

    日期:2025年7月8日地点:临沂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乐园今天,临沂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乐园迎来了一支特别的队伍——由小小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组成的橙色志愿服务队。他们用自己的...

    07-12

  • 川藏线日记丨天,地,路

    川藏线日记丨天,地,路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左侧是穿越雀儿山隧道的国道317公路,右侧是过去翻越雀儿山垭口的国道317旧道(11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川藏公路,南线2146公里,北线241...

    07-12

  • 在旱情与涌浪之间,种下水的秩序

    在旱情与涌浪之间,种下水的秩序

    闸门敢向旱争粮 固安澜而润沃野——在旱情与涌浪之间 种下水的秩序宁夏惠农渠管理处第五管理所技术员张其怀惠一所地处永宁,属于惠农渠“渠首”,承担全处最大输水量,加上...

    07-12

  • 52岁民工在头条写下1050篇日记,平凡生活里的诗意光芒

    52岁民工在头条写下1050篇日记,平凡生活里的诗意光芒

    2025年6月,在今日头条这个充满故事的平台上,一位52岁的民工胡瑞明用1050篇日记,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平凡人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点赞。工地上的“文学梦”,从笔...

    06-25

  • 像写日记一样,写文章

    像写日记一样,写文章

    写文章,一听就感觉好唬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受过这方面训练的人,一听到这个就更紧张了。我要写点啥呢?有点像回到小学和中学的时代 ,在语文老师平静的眼光下,挖空心思的...

    05-22

  • 49岁边打工边写作:写作灵感无处不在,一碗酒糟一篇千字文章

    49岁边打工边写作:写作灵感无处不在,一碗酒糟一篇千字文章

    这是我在头条发布的第339篇原创文章,希望编号能一直进行下去……在头条,经常有朋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问我写作的灵感来自哪里。我想说我也不知道啊,轻飘飘一句“灵感...

    05-20

  • 我看《李慈铭日记》

    我看《李慈铭日记》

    李慈铭。近来,近代人物日记的整理与研究成为新的学术热点,凤凰出版社推出的“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等,都在学术界产生广泛...

    05-20

  •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我的45天破局日记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我的45天破局日记

    年前突然被裁员,一年努力仿佛落了空。本想着年后重整旗鼓找工作,却发现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那些招聘页面上闪烁的关键词,像“年轻化团队”“创新力优先”,总让人心...

    05-20

  • 99本日记

    99本日记

    文|张刚今年初春,偶然在微信上与刘大姐取得联系,受邀到她家里做客。刘大姐大名刘志军,好多齐鲁晚报人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一说“热线刘大姐”,那没有不知道的。我们...

    05-20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