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这个女汉子也被击倒了!”——一个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日记

发布者:请叫我温姐 2023-4-19 07:53

今年50岁的武汉人张红平时有三大爱好:旅行、徒步、做公益。在她那些玩自驾的朋友们眼中,张红身体结实、声如洪钟,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女汉子”。她不曾想过,自己会被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击倒。从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到四处求医住不上院,再到勇敢与病魔抗争……18天里,她写下了住院日记,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下自己从患病、就诊到康复出院的全过程。

最初发病时的情景张红仍然记忆犹新

张红:“我是1月12日和朋友们吃饭的时候出现头晕目眩的感觉。(虽然)只有那么一下下,但是我平时肯定是没有这种情况的。(当时)就只吃了一点青菜。然后第2天1月13日上午开始,就浑身酸痛乏力,想睡觉……”

讲起自己最初发病时的情景,张红仍然记忆犹新。因为平时几乎没有生过病,这一次,她也想“扛一下”算了。

张红:“一开始还没在意,我想反正感冒了也很正常,当天我还吃了一个抗病毒的蓝芹口服液,也吃了一个消炎的阿莫西林。到了第3天,这个状况就越来越重了……”

1月14日、15日,症状没有任何改善,张红全身依旧乏力酸痛,伴有腹泻,只能喝点粥。

张红:“我当时就觉得有点严重,我就有点紧张,觉得好像不太对。1月16日的时候,早晨起来就干咳。不是像平时不舒服,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碰到哪个地方,然后咳起来就停不了,会胸痛。早上起来就吐的白痰,里面有血丝。”

张红把情况告诉了一位闺蜜,闺蜜得知后,开车过来强行把她拉到家附近一所医院的急诊科。

张红:“查血的话就是‘嗜酸性粒细胞比率下降,淋巴细胞比率上升,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和C反应蛋白测定都超标’。当时就开了三天的针,并没有很大的效果,身体(依旧)酸痛乏力,然后走路开始很慢很慢,呼吸跟不上。”

打了三天针,张红的症状依然没有改善。1月19日,她再次来到医院,这一次的拍片结果显示:双肺散在斑片状感染病灶。医生建议CT扫描。

张红:“1月20日一早上闺蜜把结果拿过来,她就知道说‘二姐你得住院’。因为当时的CT扫描结果是‘双肺多发斑片样磨玻璃影及纤维条索状,纵膈内多发淋巴结。’这个就很明确(是新冠肺炎症状)了。”

因为首诊医院不具备核酸检测条件,张红又跑了多家大医院,但因为各种原因,还是无法尽快检测。于是,她只能重新回到首诊医院,继续打头孢。到了1月21日,病情不断加重。

张红:“打头孢不对症,酸痛、乏力、腹泻、干咳这些东西都没有解决。呼吸就开始有点困难,走几步或者多说几句话就干咳,会咳到胸痛,我知道这个病的严重性了。第2天,那就是1月22日,我没办法,想这家医院不行,我再换一家医院!然后我就换到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医院。”

1月22日,张红来到武汉市八医院就诊,被通知要等待床位。也就是在这一天,她得知一位几天前一起聚会的同学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张红:“1月23日我不停地给八医院那边打电话,最后晚上7:30左右,就把我收到医院去了。他们开始就给我输液,做心电图,然后查血氧饱和度、24小时监测,24小时给我吸氧,开始安排一天两次的雾化。打了一个护胃,然后就抗病毒、治咳嗽,当时我床头的医嘱上面写的是‘病重、一级护理’。”

或许是觉得自己安全了,张红心情稳定了,胃口也打开了,晚上打坐半小时后,自发病来睡了第一个安稳觉。

加入网络爱心交流群

号召为家乡武汉筹集医疗物资

1月24日,大年三十,继续接受日常治疗,打针、雾化、吸氧。也是在这一天,张红加入了一个名为“在路上”的网络爱心交流群,里面都是以前参加户外活动结识的朋友。她将病情告诉了里面的群友,并开始号召大家为家乡武汉筹集医疗物资。

张红:“因为我在医院住着,我知道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怎么样的(工作状态),他们又是怎样在对待我们这些患者,他们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我虽然是在病房上面,我做不了很多的事情,但是我能够做什么?我就开始呼吁他们为我们的家乡来募集善款、买医疗物资。”

日常治疗、筹集善款、联络物资,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三天过去了。1月27日,张红接到了一个此前确诊的同学离开的消息。

张红:“1月27日早上还在微信,结果到下午就说他已经不在了,我就一直在哭,晚上基本上没怎么睡觉。到1月28日,人情绪是很低落的,从来没有想到过死亡会离我们那么近。但是后来我也知道要调整自己,如果你不调整自己对病情没有好处,这是其一。然后我也在想,作为同学的话,他也不希望我们因为他的事情那么伤心,那么悲痛。所以我很快就调整了自己,我就化悲痛为力量,把我的精力继续投入到捐资、募集物资这一块。”

张红是幸运的,治疗过程还算顺利。她还参加了“在路上”新肺援助团,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做基本诊断和心理辅导,把自己的求医流程、经验分享出来,帮助更多患者少走弯路。1月31日,张红的两次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医生告诉她,如果CT检查结果下来,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

张红:“我非常感谢那些年轻的护士们,你看他们穿着那么厚的防护衣,两层,然后手套都戴着两层,要给我们打针。他们这些孩子脱掉防护服,不就是我们的孩子吗?都是90后,和我们的孩子有什么区别?不都是还在父母面前撒娇是吧?都是独生子。但是他们在岗位上尽心尽责,我当时也非常感动。”

出院那天自己推着单车走回了家

做了“劫后余生”的第一餐饭

2月1日,张红迎来自己出院的日子。她拒绝家人朋友来接,自己推着单车慢慢走回了家。

下午6点,张红做了“劫后余生”的第一餐饭,有鸡汤、八宝饭、五花肉烧莲藕和小白菜。

张红:“从那一刻开始,我告诉自己,以后的每一餐饭我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去吃,认认真真的做饭,认认真真的睡觉,认认真真的锻炼身体、去休息,我觉得这个是最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对待生活,对待自己,也是对待生命。”

现在,张红经常把“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还”这句话挂在嘴边,她的“在路上”网络爱心交流群也没有停止活动,为了能让自己记忆中的那个大武汉早点儿回来,康复出院的她和朋友们依然在努力。

张红:“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反正我相信,武汉的天空经过这一次洗礼,会变得更加蔚蓝广阔。武汉的人民经过这一场浩劫会更乐观、积极面对(人生)。”

疫情无情,中国有爱。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有更多像张红一样的人可以治愈出院、笑对人生。根据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昨天(10日)通报,通过最新的数据分析,武汉、湖北、全国治愈比例均明显上升,说明全国各地的医疗救治效果初步显现。其中,全国治愈比例8.2%,湖北治愈比例6.1%,而这两个数据在1月27号时分别仅为1.3%和1.7%。新冠肺炎的治愈率有多高?愈后是否还会复发?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昨晚回应说:新冠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治愈率较高,愈后是否终身免疫有待进一步观察。以金银潭医院来说,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累计超过了1500余例,绝大部分患者,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经过各种氧疗、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以后,都可以顺利出院,不必过分恐慌。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 摄影日记(250710)

    摄影日记(250710)

    拍摄:宏

    07-12

  • 市图书馆小小志愿者阅读营跟踪日志(一)

    市图书馆小小志愿者阅读营跟踪日志(一)

    日期:2025年7月8日地点:临沂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乐园今天,临沂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乐园迎来了一支特别的队伍——由小小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组成的橙色志愿服务队。他们用自己的...

    07-12

  • 川藏线日记丨天,地,路

    川藏线日记丨天,地,路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左侧是穿越雀儿山隧道的国道317公路,右侧是过去翻越雀儿山垭口的国道317旧道(11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川藏公路,南线2146公里,北线241...

    07-12

  • 在旱情与涌浪之间,种下水的秩序

    在旱情与涌浪之间,种下水的秩序

    闸门敢向旱争粮 固安澜而润沃野——在旱情与涌浪之间 种下水的秩序宁夏惠农渠管理处第五管理所技术员张其怀惠一所地处永宁,属于惠农渠“渠首”,承担全处最大输水量,加上...

    07-12

  • 52岁民工在头条写下1050篇日记,平凡生活里的诗意光芒

    52岁民工在头条写下1050篇日记,平凡生活里的诗意光芒

    2025年6月,在今日头条这个充满故事的平台上,一位52岁的民工胡瑞明用1050篇日记,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平凡人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点赞。工地上的“文学梦”,从笔...

    06-25

  • 像写日记一样,写文章

    像写日记一样,写文章

    写文章,一听就感觉好唬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受过这方面训练的人,一听到这个就更紧张了。我要写点啥呢?有点像回到小学和中学的时代 ,在语文老师平静的眼光下,挖空心思的...

    05-22

  • 49岁边打工边写作:写作灵感无处不在,一碗酒糟一篇千字文章

    49岁边打工边写作:写作灵感无处不在,一碗酒糟一篇千字文章

    这是我在头条发布的第339篇原创文章,希望编号能一直进行下去……在头条,经常有朋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问我写作的灵感来自哪里。我想说我也不知道啊,轻飘飘一句“灵感...

    05-20

  • 我看《李慈铭日记》

    我看《李慈铭日记》

    李慈铭。近来,近代人物日记的整理与研究成为新的学术热点,凤凰出版社推出的“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等,都在学术界产生广泛...

    05-20

  •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我的45天破局日记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我的45天破局日记

    年前突然被裁员,一年努力仿佛落了空。本想着年后重整旗鼓找工作,却发现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那些招聘页面上闪烁的关键词,像“年轻化团队”“创新力优先”,总让人心...

    05-20

  • 99本日记

    99本日记

    文|张刚今年初春,偶然在微信上与刘大姐取得联系,受邀到她家里做客。刘大姐大名刘志军,好多齐鲁晚报人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一说“热线刘大姐”,那没有不知道的。我们...

    05-20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