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佛海日记:“悲观之至,中国从今后已无历史”

发布者:我就看看不说话 2023-4-7 23:39

文|王戡

“病为人生最苦之事,狱中患病更为苦中之苦,以此视之,岂能谓一死非幸也。”这是周佛海最后一篇日记的最后一句话,时间是1947年9月14日。落笔时,周佛海已从汪精卫集团高层的云端,坠落为南京老虎桥监狱的服刑犯。半年前,国民政府将周佛海从死刑特赦为无期徒刑,剩下的日子活一天赚一天,但是健康状况如斯,已经生不如死了。半年后,1948年2月28日,周佛海心脏病发,死于狱中,时年51岁。

出生于1897年的周佛海,在日本留学时接触共产主义思想,曾以日本留学生代表身份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回国后,周佛海担任广东大学教授及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在同年9月登报声明退出中共,从此便周旋于国民党各派系之间。

周佛海被认为是汪伪集团第三号人物,但多年来与汪精卫的关系难称深厚。1927年宁汉分裂时,周佛海选择逃到南京支持蒋介石,而非留在武汉支持汪精卫。此后,他历任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及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等职,并在国民党第四、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

周佛海如何与汪精卫走到一起?从他的日记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线索。1937年1月12日,周佛海到香港迎接从欧洲归来的汪精卫,众人一起“谈国际政情及吾国今后出路等问题。彼此交换意见一小时”,是两人再度会面的开始。此后半年间,周佛海每周有两三天前往当时的江苏省省会苏州,履行教育厅厅长的公务,其他日子留在南京,或是参加国民党中央会议,或是陪太太杨淑慧逛街、看电影,每天往来对象一一记入日记,但完全不见与汪精卫的交往。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三天后,周佛海与汪精卫有了第一次私人往来,当天的各界人士庐山谈话会结束后,他“与汪先生及(陈)公博、(陶)希圣、(梅)思平谈北方情形”。这几个人,正是日后汪精卫集团投日的核心。

抗战爆发之初,军政商学各界人士经常往来南京,不少旧友在南京市区西流湾8号周佛海宅邸暂住,逐渐形成了一个政治沙龙。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高宗武、军委会办公厅秘书处处长罗君强、江苏省第10区行政督察专员梅思平等官员,以及南下参加国防参议会的北京大学教授胡适、陶希圣都是此中常客。这些人对战局形成“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的观点,主张积极和谈,尽快结束战争。胡适感到这里的氛围与高呼抗战的外界截然不同,便戏谑式起了一个“低调俱乐部”的名称。

这群“低调人士”最初希望通过汪精卫来劝说蒋介石和谈。8 月20 日,周佛海写下众人商定的和谈目标,“咸以当胜败未分之际,最好进行外交。希其先与汪先生一谈,再向蒋先生进言;如蒋先生不反对,即由渠赴沪与川越接洽。余始终认为,中日关系非一战可了也”。8月30日,周佛海“偕希圣赴汪先生处,力陈战事须适可而止,目前须开始外交之理由,并条陈步骤及负责人选,汪允向蒋先生力言”。但是第二天,“希圣接汪先生电话,谓吾辈贡献外交方式,不被蒋先生采纳。大为失望,相对无言者数十分钟”。

年轻时的汪精卫

蒋介石拒绝了和谈的建议,汪精卫对此却颇感兴趣,高宗武、陶希圣跃跃欲试,周佛海则是背后推手。随着局势的变化,低调俱乐部中人观念也在变化,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他不讳言自己参加过推动对日和谈的活动,在给蒋廷黻的信中写道“我在八月中还做过一次(似不止一次)和平的大努力,但我渐渐抛弃和平的梦想了……九月八日离京,那天我明告精卫、希圣、宗武三人,我的态度全变了,我从此走上了和比战难百倍的见解”。

与胡适不同,周佛海坚持认为“抗战到底就是抗战到亡”,越来越悲观,甚至认为“日来悲观之至,谓中国从今后已无历史,何必记日记?”(11月17日),似乎亡国灭种就在眼前。12月11日,他听闻德国外交调解失败,更是感叹“命运已定,无法挽回矣!未知吾辈死在何处也”。撤离南京之后,低调俱乐部在无形中解散,但周佛海与汪精卫对日求和的活动,却在更加积极地进行,而且颇有进展。12月27日,周佛海记下了1937年最后一条日记,正是“宗武来谈,接沪电,日有进行调解”。

推荐阅读
  • 一篇《父亲的日记》文章在信息满天飞网络里,拿下10万十阅读点赞

    一篇《父亲的日记》文章在信息满天飞网络里,拿下10万十阅读点赞

    一篇叫《父亲的日记》的文章,在信息漫天飞的网络里,没费吹灰之力就拿下10万+阅读和点赞,成了情感类文章里的“黑马”——你真的不好奇吗?它既没有华丽辞藻,也没有曲折...

    09-22

  • 49岁边打工边写作:构思好三篇日记体文章,不过今晚先回复朋友们

    49岁边打工边写作:构思好三篇日记体文章,不过今晚先回复朋友们

    49岁,通勤40分钟,左手打卡右手写稿,结果一杯单丛茶把人整“废”。留言区却炸了锅,原来比交稿更急的,是回消息。有人刚把娃送进小学,校门口那父女一牵手,眼泪差点掉方...

    09-02

  • 摄影日记(250710)

    摄影日记(250710)

    拍摄:宏

    07-12

  • 市图书馆小小志愿者阅读营跟踪日志(一)

    市图书馆小小志愿者阅读营跟踪日志(一)

    日期:2025年7月8日地点:临沂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乐园今天,临沂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乐园迎来了一支特别的队伍——由小小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组成的橙色志愿服务队。他们用自己的...

    07-12

  • 川藏线日记丨天,地,路

    川藏线日记丨天,地,路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左侧是穿越雀儿山隧道的国道317公路,右侧是过去翻越雀儿山垭口的国道317旧道(11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川藏公路,南线2146公里,北线241...

    07-12

  • 在旱情与涌浪之间,种下水的秩序

    在旱情与涌浪之间,种下水的秩序

    闸门敢向旱争粮 固安澜而润沃野——在旱情与涌浪之间 种下水的秩序宁夏惠农渠管理处第五管理所技术员张其怀惠一所地处永宁,属于惠农渠“渠首”,承担全处最大输水量,加上...

    07-12

  • 52岁民工在头条写下1050篇日记,平凡生活里的诗意光芒

    52岁民工在头条写下1050篇日记,平凡生活里的诗意光芒

    2025年6月,在今日头条这个充满故事的平台上,一位52岁的民工胡瑞明用1050篇日记,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平凡人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点赞。工地上的“文学梦”,从笔...

    06-25

  • 像写日记一样,写文章

    像写日记一样,写文章

    写文章,一听就感觉好唬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受过这方面训练的人,一听到这个就更紧张了。我要写点啥呢?有点像回到小学和中学的时代 ,在语文老师平静的眼光下,挖空心思的...

    05-22

  • 49岁边打工边写作:写作灵感无处不在,一碗酒糟一篇千字文章

    49岁边打工边写作:写作灵感无处不在,一碗酒糟一篇千字文章

    这是我在头条发布的第339篇原创文章,希望编号能一直进行下去……在头条,经常有朋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问我写作的灵感来自哪里。我想说我也不知道啊,轻飘飘一句“灵感...

    05-20

  • 我看《李慈铭日记》

    我看《李慈铭日记》

    李慈铭。近来,近代人物日记的整理与研究成为新的学术热点,凤凰出版社推出的“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等,都在学术界产生广泛...

    05-20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