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志愿者的防疫日记:值得骄傲一生的是我正与他们并肩作战

发布者:摩觉罗 2023-4-7 22:17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仅有冲锋在前、无畏无惧的医护人员,还有许许多多普通民众为爱而行,成为“志愿者”。

在醴陵市启源山庄、新太阳酒店、鑫都宾馆三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由市红十字会招募的15名防疫志愿者分别服务于此,他们同医务人员一样,日夜值守,在防控一线奉献自己的力量。22岁的志愿者刘砺寒,在亲身经历与体会后,写下了自己的防疫日记。今天,让我们跟随她的文字去了解这群可爱的人。

2020年2月23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我来鑫都宾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第1天。想想疫情发生也快一个月了,之前在醴陵市中医院实习时,看到无数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而自己作为一名在校大五的医学生,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早点出生,那么现在就可以像前辈们那样与“病毒”决战到底了。不过,我现在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终于如愿与他们站在一起对抗疫情!

2020年2月26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是医疗组朱雯姐姐(醴陵市中医院护师)的生日,而她却像往常一样一头扎进了工作。起初,我还怀疑她不喜欢过生日,不然她家这么近为什么不回去?直到我看到了朱雯姐姐在办公室与她女儿视频,视频那头女儿一脸天真的笑容,奶声奶气的唱着“祝你生日快乐......”。而她几次偷偷的转过身擦掉眼泪后又一脸欣慰地说着“宝贝,妈妈爱你”。那一刻门外的我,眼睛也不禁湿润,这才明白她不是不喜欢过生日,也不是不想家,而是因为心里有了使命和担当……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2月24日的那个凌晨。将近1点,我们接到醴陵市委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指令后,准备接待一位隔离对象。第一次担任医疗组工作的我无比紧张,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紧张慢慢转化为了焦虑。“要不你先眯会,等他们来了我再通知你,你刚来不久,等你习惯了就好了”洪思姐姐(醴陵市中医院医生)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道。凌晨3点左右,隔离对象终于到达。消毒组按标准流程消毒,我和洪思姐姐开始登记信息、安排房间、发放84消毒液和酒精,叮嘱注意事项,并将隔离对象送入房间。除了我,没有一个人表现出了焦虑和抱怨。自此以后,我明白所有的“习惯了就好了”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是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恪守职责,毫不松懈,守护健康。

2020年2月27日 星期五 晴转阴

今天前辈们又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作为一名医者,要有温度地守护百姓的健康。72岁从湖北回醴的唐大爷,对于需要进行集中隔离十分反感,加上他只有一部老年手机,加不了隔离区的微信群,沟通不便。医疗组王兴晨老师(醴陵市中医院医生)了解到这件事情后,主动和唐大爷解释沟通,得知唐大爷平时喜欢看电视,便主动为老人修理好电视机,调好老人爱看的频道。每次给他测量体温时,都刻意停留一会陪老人隔着房门唠嗑。慢慢的,唐大爷理解了我们的工作,有时还会说上一两句:“谢谢!去忙你们的吧。”

我曾以为来这里只是简单的提供医疗服务,其实不然。“医生,我女儿需要一个语文本,能帮我去买一下吗?”“医生,我家有人送东西来了能帮我拿上来吗?”......像这样满足隔离对象生活上的需求,成为他们的“生活管家”,也是医疗组每天要做的事情。就像隔离点负责人杨阳老师说的那样:“我们在做好医学观察工作的同时,还应该从人文关怀入手,站在隔离对象的立场去做好我们的服务”。

2020年2月28日 星期六 小雨

今天,是我在鑫都宾馆参与志愿服务的第6天了。慢慢的我也习惯了“安全的味道”——消毒水味。每天总能见到3个白色的身影,背着消毒器穿梭在7层楼之间进行消毒。9点和14点,他们会准时出现,然后一层一层、逐户逐户收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这3个白色身影就是集中隔离点的消毒人员。

消毒组的成员平均年龄49岁,这也超出了我的预期。毕竟每天大面积的消毒工作,重达40斤的消毒器,24小时的值班,随叫随到,身体可不一定吃得消。但是,消毒组的前辈们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反之付诸的是更沉稳、更细致的工作。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治病救人也好,消毒也好,都是细致活,急不得、放松不得、懈怠不得。”因此,我也更加懂得作为一名医者,默默奉献也好,夙兴夜寐也罢,无关年龄,无关性别,只与肩上这份责任,胸间这份良心有关。

【来源:醴陵市卫健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 摄影日记(250710)

    摄影日记(250710)

    拍摄:宏

    07-12

  • 市图书馆小小志愿者阅读营跟踪日志(一)

    市图书馆小小志愿者阅读营跟踪日志(一)

    日期:2025年7月8日地点:临沂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乐园今天,临沂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乐园迎来了一支特别的队伍——由小小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组成的橙色志愿服务队。他们用自己的...

    07-12

  • 川藏线日记丨天,地,路

    川藏线日记丨天,地,路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左侧是穿越雀儿山隧道的国道317公路,右侧是过去翻越雀儿山垭口的国道317旧道(11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川藏公路,南线2146公里,北线241...

    07-12

  • 在旱情与涌浪之间,种下水的秩序

    在旱情与涌浪之间,种下水的秩序

    闸门敢向旱争粮 固安澜而润沃野——在旱情与涌浪之间 种下水的秩序宁夏惠农渠管理处第五管理所技术员张其怀惠一所地处永宁,属于惠农渠“渠首”,承担全处最大输水量,加上...

    07-12

  • 52岁民工在头条写下1050篇日记,平凡生活里的诗意光芒

    52岁民工在头条写下1050篇日记,平凡生活里的诗意光芒

    2025年6月,在今日头条这个充满故事的平台上,一位52岁的民工胡瑞明用1050篇日记,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平凡人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点赞。工地上的“文学梦”,从笔...

    06-25

  • 像写日记一样,写文章

    像写日记一样,写文章

    写文章,一听就感觉好唬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受过这方面训练的人,一听到这个就更紧张了。我要写点啥呢?有点像回到小学和中学的时代 ,在语文老师平静的眼光下,挖空心思的...

    05-22

  • 49岁边打工边写作:写作灵感无处不在,一碗酒糟一篇千字文章

    49岁边打工边写作:写作灵感无处不在,一碗酒糟一篇千字文章

    这是我在头条发布的第339篇原创文章,希望编号能一直进行下去……在头条,经常有朋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问我写作的灵感来自哪里。我想说我也不知道啊,轻飘飘一句“灵感...

    05-20

  • 我看《李慈铭日记》

    我看《李慈铭日记》

    李慈铭。近来,近代人物日记的整理与研究成为新的学术热点,凤凰出版社推出的“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等,都在学术界产生广泛...

    05-20

  •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我的45天破局日记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我的45天破局日记

    年前突然被裁员,一年努力仿佛落了空。本想着年后重整旗鼓找工作,却发现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那些招聘页面上闪烁的关键词,像“年轻化团队”“创新力优先”,总让人心...

    05-20

  • 99本日记

    99本日记

    文|张刚今年初春,偶然在微信上与刘大姐取得联系,受邀到她家里做客。刘大姐大名刘志军,好多齐鲁晚报人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一说“热线刘大姐”,那没有不知道的。我们...

    05-20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