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散文)

发布者:燕山桥下 2023-4-3 08:22

( 2021年2月9日(腊月廿八)的青岛即墨区张家烟霞集市 作者手机拍摄)

过 年(散文)

□黄迪声

在我的记忆中,过年是俺们胶东一幅古朴醇浓的乡俗图。

在我的记忆里,对于过年,记忆最深的,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那时候农村已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乡村的年来得很早,其实远在秋收后就合计着年了。老家的村子周围,分布着一个个如水镜般平坦敞亮的场院。花生、苞米、高粱、谷子等等,一样样收了来,晾晒好后,一样样入仓装瓮。这时候东家的场院就喊:“二狗的爹,今年好收成,没把牙美掉了?”西家就答:“哎哟三婶子,你侄这口小狗牙,还受得住呢。”“今年这年头不赖呢。”“可不是三婶子。”“今年俺给侄媳妇买个旗袍,过年时摩登摩登。”“那当然啦。进了腊月门就去找你家三叔一块上趟东海,现在肉吃得太腻,过年也该多吃点海货”。

真正的年味到来还得过了腊八,“狗也嫌”的孩子们一个个放了假,最上心的是缠着各自的老爸买鞭,前街上一声“嗵”,后街上马上就应一声“啪”,虽零零星星,却搅浓了年味儿,又好像是孩子们为大人们提个醒——多买鞭,多买好衣服,多买好东西。大人们一律很忙,秋收秋种一过,各人就施展开各人的本事——干啥?猛劲挣钱呗:西南庄的打香油做粉条;东南庄的搞服装加工;后街的做些小买卖;贩虾贩鱼贩年画贩花生米。最没本事的,一般还有一副好身板,卷个铺盖卷儿出去干建筑当小工,到年跟儿怎么也能挣个千儿八百儿的。一进腊月门儿,干好事的,没本事的,阔的,穷的,好的,孬的,出远在外的,相隔万里的,像下了通知似的,全涌进了村里。妻子久违了丈夫,孩子好久不见了爸爸,老母见到了在外的儿子,泪儿盈盈,笑语声声,家家相聚,家家欢乐。四村八疃的小集一个个都像涨了潮似的,都被赶的大大的。路上赶集的人多了起来,忙着购买年货。接下来一家家用雪堆埋了刀鱼鲅鱼黄鱼八带蛸,用大盆放了猪肉牛肉羊肉;冰箱冰柜还未普及,家有冰柜的香的不得了,一个个乡邻向其递烟送酒求人家把虾啦、火腿啦上心的年货放着;再用沙埋了香菜,用塑料华袋放了蘑菇,用麻袋存了芹菜白菜。早早备下几柱好香,请(买)上一对通红的大蜡烛,揭几幅连年有余的好画,讲究的弄几幅山水画,客舍里一挂。涮涂料、漆门窗,一家家忙的不可开交。

四周的田野久已宁静,麦苗像吃足了奶的孩子,恬睡其中。新年来了,天一黑,鞭炮就响了起来,一直到次日早晨,像乡村不停歇地大笑了一宿。远出的亲人归来了,亲人团聚,同享收获的甜蜜,品尝融融的亲情。

新年第一天,一个个穿得很新,全不见了平常你干建筑当小工,我坐轿车当经理,你扫垃圾我当小贩的装束,一律穿的笔挺崭新,靓丽照人。平常没个正经好话的同伴乡邻,此时都一本正经,你问我新年好老的健康,我祝你新年快乐小的活泼。“哧溜”一口小酒,香香的一筷炒菜,乡村此时甜透香透欢透美透。

在初一这天,几乎所有的人都要走年,家族的观念对过年来说依然很重要。初一走年要走本家,走本家也有规矩,要先走辈儿最高的年龄最大的,再依次一家家走下去,一家也不能落,马虎不得。一年中因为各忙东西疏远了的本家关系,经过走年一粘和,则又紧密了起来,为新一年的合作打下了“组织基础”。走完了本家则可走走紧邻,走走尊长和当官儿的,图以后有个照应和方便。这一天到哪儿都会有酒喝,而且有好酒好菜。青年男女有的没有“走年任务”,就趁穿着新衣服的劲儿,各自找自己相好的,看电影,买糖球,打情骂俏,极尽开心。

过了初一便四处串亲戚门儿,互相祝贺收成,互相交流来年的谱气儿,四村八疃,你来我往,川流不息,好不热闹。若平常请了东邻西舍,远亲好友帮了什么忙,趁过年便会请客,或道谢或祝贺,喝酒吃菜,真个儿痛快。

(2021年立春的第二天,作者在青岛即墨区灵山街道的花卉大棚采访)

时代在发展,城乡面貌在改变,生活水平在提高,新的时代,过年,又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和喜悦。2021年立春的第二天,是农历小年,在胶东的青岛市即墨区,虽然乡村的及时依然热闹,但是大集已不是昔日购置年货的主要场所,很多购置年货的人会来到超市。你可以看到,临近年关,虽然疫情的防控让人们略显紧张,但生活井然有序,春节到来的喜悦在暗暗涌动。为了防止污染,提升大气质量,这里也划定了城区的烟花鞭炮禁放区。鞭炮生意已不再是那么红火,但是鲜花和乡村旅游市场却热闹了起来。在该区的灵山街道,率先实践了“党建引领、两区共建、产居融合、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乡村振兴战略在这里落地生根。这个街道通过统筹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和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了占地20平方公里的花乡药谷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医药、花卉主导产业,通过多年努力,这个街道的贫困村、空壳村、经济薄弱村全部“清零”,年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村庄由2016年的2个增加到24个。

在丹参种植加工车间,我碰到了西姜戈庄的农民孙中会,他家有8亩地,都流转了出去,成为他们一家每年的稳定收入。不用种地了,闲下来的他和妻子,就到丹参加工车间打工,夫妻俩每月的工资收入算下来不少于1万元;在花卉大棚里,我看到有2万多盆蝴蝶兰和仙客来正在怒放,前来采购者络绎不绝,好不喜庆和热闹。在这里打工的岚前岭村农民傅月玲今年50岁,她说她家之前有十亩地,过去一直是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忙活一年也就能挣1万多元。2019年,她把土地流转给了“花香药谷”的花卉产业园。现在他一家的土地流转费用加上她在街道鲜花基地打工的收入,一年可以挣到三四万元。这个街道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当地农民,都在家门口或原来的田间地头就可以打工。临近春节,她笑着说:有了钱,俺们的日子更好,年味更浓。

孙中来(站立者)和妻子(蓝衣者)在丹参加工车间打工

一年年新年到来,一年年新年走远,像乡村田野的收成。乡村是一粒瓜种吧,一年年辛劳地长蔓展叶,缔结一个甜甜的大瓜,这瓜儿就是新年,过年就是品尝硕果。新年又好像是一坛好酒,人们用辛勤和汗水精心酿造,过年就是将其品享,乡村一杯杯把盏,一辈辈酿造,畅饮个不够。

【作者通联】:266200)山东省即墨市振华街33号

【作者电话】13853268556(微信)

【作者简介】黄迪声,山东大学作家班毕业。2008年曾参加山东省第三届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诗网第四批签约作家。出版的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笛声流远》(1997年)、《听潮的树》(2000年)、《琴岛笛声》(2004年)、《海平面》(2008年)。散文集《水样年华》(2006年)等。2011年曾被评为“山东省十佳青年作家”并当选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作品曾获全国第三届“路遥青年文学奖”(1996年)、十九届"文化杯"全国鲁黎诗歌奖(2010年)、《山东文学》“龙泉杯”征文诗歌一等奖(2010年)等。

壹点号胶东笔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推荐阅读
  • 摄影日记(250710)

    摄影日记(250710)

    拍摄:宏

    07-12

  • 市图书馆小小志愿者阅读营跟踪日志(一)

    市图书馆小小志愿者阅读营跟踪日志(一)

    日期:2025年7月8日地点:临沂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乐园今天,临沂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乐园迎来了一支特别的队伍——由小小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组成的橙色志愿服务队。他们用自己的...

    07-12

  • 川藏线日记丨天,地,路

    川藏线日记丨天,地,路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左侧是穿越雀儿山隧道的国道317公路,右侧是过去翻越雀儿山垭口的国道317旧道(11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川藏公路,南线2146公里,北线241...

    07-12

  • 在旱情与涌浪之间,种下水的秩序

    在旱情与涌浪之间,种下水的秩序

    闸门敢向旱争粮 固安澜而润沃野——在旱情与涌浪之间 种下水的秩序宁夏惠农渠管理处第五管理所技术员张其怀惠一所地处永宁,属于惠农渠“渠首”,承担全处最大输水量,加上...

    07-12

  • 52岁民工在头条写下1050篇日记,平凡生活里的诗意光芒

    52岁民工在头条写下1050篇日记,平凡生活里的诗意光芒

    2025年6月,在今日头条这个充满故事的平台上,一位52岁的民工胡瑞明用1050篇日记,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平凡人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点赞。工地上的“文学梦”,从笔...

    06-25

  • 像写日记一样,写文章

    像写日记一样,写文章

    写文章,一听就感觉好唬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受过这方面训练的人,一听到这个就更紧张了。我要写点啥呢?有点像回到小学和中学的时代 ,在语文老师平静的眼光下,挖空心思的...

    05-22

  • 49岁边打工边写作:写作灵感无处不在,一碗酒糟一篇千字文章

    49岁边打工边写作:写作灵感无处不在,一碗酒糟一篇千字文章

    这是我在头条发布的第339篇原创文章,希望编号能一直进行下去……在头条,经常有朋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问我写作的灵感来自哪里。我想说我也不知道啊,轻飘飘一句“灵感...

    05-20

  • 我看《李慈铭日记》

    我看《李慈铭日记》

    李慈铭。近来,近代人物日记的整理与研究成为新的学术热点,凤凰出版社推出的“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等,都在学术界产生广泛...

    05-20

  •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我的45天破局日记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我的45天破局日记

    年前突然被裁员,一年努力仿佛落了空。本想着年后重整旗鼓找工作,却发现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那些招聘页面上闪烁的关键词,像“年轻化团队”“创新力优先”,总让人心...

    05-20

  • 99本日记

    99本日记

    文|张刚今年初春,偶然在微信上与刘大姐取得联系,受邀到她家里做客。刘大姐大名刘志军,好多齐鲁晚报人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一说“热线刘大姐”,那没有不知道的。我们...

    05-20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