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8篇“抗疫日记”里的感动:每个人都是防线 再黑的夜晚也会有璀璨星河

发布者:水木菁华 2023-4-1 05:52

编者按:2022年伊始,河南再次暴发疫情。在这个紧要关头,众多河南师生不惧风险,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毅然奔赴抗疫一线,为守护万千家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今日起,河南省教育厅、大河网联合推出【河南抗疫一线的教育力量】系列报道,聚焦奋斗在抗疫最前线的河南教育力量。

大河网记者 臧小景

1月2日,禹州市通报两起病例,全民核酸检测,所有人在家隔离,新年伊始这座城市上下同心,开启了抗“疫”之路。河南理工大学诚正书院中文2103级学生王艺佳、测绘学院测绘类2104级学生王自烁,作为禹州人民、抗疫志愿者身在其中。

近8天,禹州经历了什么?发生了哪些变化?王艺佳和王自烁用8篇抗疫日记,记录他们扛起责任,冲在最前线和内心的感动。

【聚焦】1月2日禹州按下暂停键 他们穿着红色志愿服在迷茫夜色中穿梭

1月2日,火龙镇首次出现本土新增,流调组迅速开展工作,精准定位源头为欧亚陶瓷厂,迅速开始调查与之相关的密接与次密接人员。午夜12点,禹州作出封城的措施,全市人民毫不迟疑立刻执行。在禹人员不允许出禹州,外来返禹人员落实劝返措施。禹州,大禹治水时就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英勇一笔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

“1月3日凌晨,禹州开始第一轮核酸检测,抗击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是局外人,也没有旁观者,我们也投身进入志愿者的行列,配合一轮核酸检测工作的开展。”王艺佳告诉记者,早上,他们穿起红色志愿服,拿起自己的手机,为很多个不了解电子二维码的爷爷奶奶注册,第一轮核酸检测有序进行。

“城市在沉重地呼吸着,疫情像是一只灰色的网压抑着这座城市,戴着蓝色的口罩像抓起来了最后的希望,我们穿着红色的志愿服在迷茫的夜色中穿梭。”王自烁说。

【变化】历经四次 核酸检测速度更快 现场秩序更好 防控力度更高

1月4日,禹州新增2例确诊病例。“当天,禹州雪花漫天飞,政府将梁北镇和夏都办事处调整为高风险,随即开展第二轮核酸检测,我们看到百岁老人拄拐杖雪夜排队做核酸检测;也看到在医护人员眼睫毛上落下最纯净的雪花;亦听闻白衣天使顶风雪,爬陡坡,不眠不休为高风险地区上门做核酸检测,只为坚守无遗漏全员核酸检测的原则。”王艺佳说。

1月5日,禹州新增50例确诊病例。“我们志愿者的任务是挨家挨户登记信息,核实在家人数,制定好十员混检名单表。”王自烁介绍,下过雪的路并不是那么好走,雪化之后原本的土路有点泥泞,早上八点钟也没有太阳。当我们一家一户敲响门,村民们并没有不配合,每家每户都积极拿出户口本登记。

1月6日禹州新增28例确诊病例。王艺佳告诉记者,他们开展第三轮核酸检测期间,每天都会有疫情防控指挥部给他们打电话问候,询问“做了几次核酸检测?”“新冠疫苗接种了多少针?”“有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安抚民众慌乱的心情。

1月7日禹州新增28例确诊病例。“第四次核酸检测开始了,吸取了前几次的经验,这次速度更快,现场秩序更好,防控力度更高。”王自烁称,由于密接人数多,鄢陵、禹州等地隔离点人满后,政府又积极将许昌学院等高校作为隔离点,为密接人员和次密接人员提供隔离住所,全市人民以及市外人员为禹州进行捐款和捐送物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集全国之力抗击疫情。

“时代青年把长缨,抗击疫情护国宁,做志愿者的这几天经历,让我们懂得了中国人在骨子里的那份团结如同珍贵闪耀的钻石熠熠生辉,无论我们现在身处哪一个‘泥泞’,团结始终是我们最有力的法宝。”王艺佳表示。

【感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防线 凝聚决心再黑的夜晚也会有璀璨星河

“1月5日,我们挨家挨户登记信息,在敲响第二户的门时,一个人生活的老奶奶,颤颤巍巍地从自己的屋里拿出来了半箱面包和一箱火腿肠,她说那是她儿子上一次回家看她的时候给她买的,她能为村里面捐的只有这些了……”王艺佳表示,当时自己热泪盈眶。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1月8日,王自烁介绍,在他们志愿者的工作群中,传来了一个视频,禹州多小区居民在家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凝聚抗击疫情的决心,在歌声里禹州全体人民不仅向全国表达了抗击疫情的决心,也飘扬着禹州人不抛弃不放弃的同心。

“哥哥、姐姐,我来捐款。”1月9日,禹州全域调整为高、中风险区。早上,稚嫩的童声打破了那份沉重,“这是我攒的钱哟!”一张张一元的人民币被软乎乎的小手递过来,清澈的眼神中却十分坚定。王自烁说,“在中午之前,我们看到了五岁小孩捐零花钱,也看到了本就不富裕的在读大学生将自己下学期的学费捐赠出来。更多的是村民来捐一次性餐具,面包,口罩。”

“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防线,每一个平凡人都是英雄。城之领导者,在参战,筑起精神防线;城之脊梁者,在参战,筑起科学防线;城之冲锋者,在参战,筑起攻坚防线。城之守卫者,在参战,筑起身边防线。禹州,加油!我的城!再黑的夜晚也会有璀璨星河。”王艺佳和王自烁说。

推荐阅读
  • 摄影日记(250710)

    摄影日记(250710)

    拍摄:宏

    07-12

  • 市图书馆小小志愿者阅读营跟踪日志(一)

    市图书馆小小志愿者阅读营跟踪日志(一)

    日期:2025年7月8日地点:临沂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乐园今天,临沂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乐园迎来了一支特别的队伍——由小小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组成的橙色志愿服务队。他们用自己的...

    07-12

  • 川藏线日记丨天,地,路

    川藏线日记丨天,地,路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左侧是穿越雀儿山隧道的国道317公路,右侧是过去翻越雀儿山垭口的国道317旧道(11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川藏公路,南线2146公里,北线241...

    07-12

  • 在旱情与涌浪之间,种下水的秩序

    在旱情与涌浪之间,种下水的秩序

    闸门敢向旱争粮 固安澜而润沃野——在旱情与涌浪之间 种下水的秩序宁夏惠农渠管理处第五管理所技术员张其怀惠一所地处永宁,属于惠农渠“渠首”,承担全处最大输水量,加上...

    07-12

  • 52岁民工在头条写下1050篇日记,平凡生活里的诗意光芒

    52岁民工在头条写下1050篇日记,平凡生活里的诗意光芒

    2025年6月,在今日头条这个充满故事的平台上,一位52岁的民工胡瑞明用1050篇日记,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平凡人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点赞。工地上的“文学梦”,从笔...

    06-25

  • 像写日记一样,写文章

    像写日记一样,写文章

    写文章,一听就感觉好唬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受过这方面训练的人,一听到这个就更紧张了。我要写点啥呢?有点像回到小学和中学的时代 ,在语文老师平静的眼光下,挖空心思的...

    05-22

  • 49岁边打工边写作:写作灵感无处不在,一碗酒糟一篇千字文章

    49岁边打工边写作:写作灵感无处不在,一碗酒糟一篇千字文章

    这是我在头条发布的第339篇原创文章,希望编号能一直进行下去……在头条,经常有朋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问我写作的灵感来自哪里。我想说我也不知道啊,轻飘飘一句“灵感...

    05-20

  • 我看《李慈铭日记》

    我看《李慈铭日记》

    李慈铭。近来,近代人物日记的整理与研究成为新的学术热点,凤凰出版社推出的“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等,都在学术界产生广泛...

    05-20

  •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我的45天破局日记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我的45天破局日记

    年前突然被裁员,一年努力仿佛落了空。本想着年后重整旗鼓找工作,却发现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那些招聘页面上闪烁的关键词,像“年轻化团队”“创新力优先”,总让人心...

    05-20

  • 99本日记

    99本日记

    文|张刚今年初春,偶然在微信上与刘大姐取得联系,受邀到她家里做客。刘大姐大名刘志军,好多齐鲁晚报人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一说“热线刘大姐”,那没有不知道的。我们...

    05-20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