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是晚风惬意晚霞温婉,拂起我苦涩而平凡的青春;许是万家灯火长明若星河,苦涩之中竟夹杂着些许欢愉。
我尝出青春是苦涩的味道时,那是个烦闷的梅雨季,天气好久好久都是潮湿的,一切仿佛都沾着朦胧的雨意,那是阳光所触及不到的地方。
好朋友连一封正式的告别信都未曾给我,她就转学了。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仅仅停滞在一句“明天见”上。明天,是数不完的。
她的转学十分突兀,见面时的哽咽让仅存的联系方式瞬间粉碎。明明一切如旧、情意深厚,却终究抵不过茫茫人海中的别离。从每日相见,到一年仅有两次见面的机会,任谁都会像凋零的落花般满心怅惘。这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情意最终染着墨水勾勒成日记本上的分享欲。那是友谊灿若朝阳的见证者。
那是灰暗无趣日子里我唯一的释怀,望着云雾缠绕山身,淋着一丝一丝不算刺骨的寒意,我写下“天气微凉,你记得加衣服,我也是。起雾了,遮掩着一切,但总也遮不住你大好前程的炙热。”听着老师念着经文似的课,昏昏欲睡的我会写下“上课切记莫要睡觉,被罚写检讨了我才不帮你!”同时打起精神,她是那么的坚韧努力,我也要努力缩短我们之间的差距。
日记本上的生活,本该是密密麻麻的重复又重复,在成为我释怀之物时,它怀中拥着的是揉碎生活拼出的喜、怒、哀、惧。它在悲与喜的交叠处,拂着白炽的光映出了友谊的生生不息。
那个蝉鸣周旋已久的盛夏,如约而至,我揣着载着过去的日记与公交车上许久未见的人默契对视。没有任何多余的商量,那么多不稳定因素像野草般密集。然而就是月光伫立夜晚那样奇迹——那么多天,偏偏在这天;那么多人,偏偏只一眼;那么多分分离离,偏偏我们依然相遇。像不像熬过严冬的凛冽,见证春意的盎然,参与盛夏的狂欢,最终在秋中本意消逝却回到母腹之中的叶——落于地,归于根。我们亦是如此,她怀里的日记在此刻与我的日记奏起了友谊的魔力。
此后的每一次见面,我们都会交换一次日记,看着对方在没有自己参与的生活,喜也好,悲也罢,我俨然是这场永不落幕名为青春的节目的见证者。她一路上的磕磕绊绊我也在无形之中扶着她,走了很远狠远。
原来,青春不只有堆积成山的作业笼罩的阴霾,不只有数不清的考试带来的压迫,不只有一眼望不到头的怅惘,不只有苦涩的滋味。还有生活里点点滴滴绘就的如浩瀚宇宙般的欢愉,它们奏响美妙壮阔的青春进行曲,不仅点燃了我平凡的青春,更照亮刻了在记忆深处的文字:
“晚风舒坦又惬意,晚霞温婉又浪漫,彼时,一切刚刚好。”
“故人已至,情意绵绵,恰似枯木逢锦春,凛冬遇暖阳。"
是啊,一切刚刚好,青春也是,无须一遍又一遍的验算,草稿纸上干巴巴的公式推导不出青春的欢愉。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25.4.30(个别语句稍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