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育家交朋友——读《教育家精神之路》有感

发布者:安般兰若 2025-3-29 13:00

认识和理解教育家精神有两条路径:一是理性的、概念的、思辨的,二是感性的、形象的、实证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走近教育家,了解教育家的精神世界,分享教育家的精神财富,不妨与教育家交朋友。

与教育家交朋友,意味着将教育家当作一个普通的人,一个能亲切地走进你的客厅,与你品茗闲聊、促膝谈心的人。我们既可以与古今中外众多的教育家广交朋友,也可以选择一位与自己情投意合的教育家交知心朋友。交这样的知心朋友,意味着我们对他的感知将从“离身”转向“具身”,我们将以自己的全部感官对其作深度了解与理解,不仅会去收集他的影视资料,研读他的著作,熟知他的言论和思想,而且会去了解他的时代、他的生平、他的生活,会去踏访他的故居,走访他的亲友,关注他的进退取舍、喜怒哀乐……

与教育家交朋友,不妨以这位教育家为对象,做一些深入研究,不必申报立项、不必撰写报告,做些随心所欲却又有实质性意义的研究,重在心心相印。每有心得,可不拘形式地记录,摘抄、批注、日记、随笔、散文、诗词等均无不可。积以时日,你将体会到,教育家研究是一个富有人文性的研究领域,一个有情趣、有诗意、有魅力的领域,一个能给研究者以鼓舞、启示和精神愉悦的领域,一个能最大限度满足研究者寻求真善美的心理需求的领域。它遍布着与大师相逢相知的机缘,等待着你的关注和参与,等待着你在古今中外教育家中找到最知心的朋友和导师,进而成为教育家精神和教育家思想的研究者、享用者、实践者、发扬者、传播者。

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杨瑞清校长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扎根乡村40多年,创造性地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出了一条独具现代乡村学校特色的育人之路,其背后则是他从陶行知这位良师益友身上不断获得的精神营养和实践智慧。他多次表示:“陶行知先生的精神和品德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启迪着我们的人生观,使我们决心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乡村的孩子。”40多年里,他将一所简陋破旧的乡村小学发展成为集幼儿园、小学、中学和教育实践基地于一体的集团化现代学校,与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界展开了友好交流,广泛吸收了域外的教育思想资源,也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其新发展的影响扩展到了海外。

也有许多教师喜欢与苏霍姆林斯基为友。1982年,刚刚参加教育工作的李镇西第一次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心灵受到巨大震撼。此后,李镇西把苏霍姆林斯基视为自己的师长,阅读了他更多的著作,深深体会到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是一位教育理论家,更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他的著作来自他的亲身实践,使人感到亲切、信服。李镇西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实践。多年后,已成为特级教师的李镇西回忆起这次经历依然十分激动:“《要相信孩子》成了我教育理论真正的启蒙读物,我也从此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追星族’一员。”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相互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人生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那种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与教育家交友正是走进教育家精神殿堂的一条捷径。

与教育家交朋友,不仅使我们全面认识教育家,更重要的是能增进我们对教育家的情感。我们对教育家的情感,与我们跟他们交往的频率、深度成正比,到了难分难解的地步就会出现亦此亦彼的同化现象。在艺术心理学中,这是主体间发生的一种相互移情的作用。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即通常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和教育家交往,情至深处,也会产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教育家身上有着我的理解、我的思念、我的向往、我的发挥、我的延展——正是这些构成了教育家的现实存在;我的心中则会充盈着对教育家的依恋和认同,存在着已经内化为我所有的教育家的言论和思想,我的心中已然成了教育家灵魂的栖身之所,甚至我的身上也会闪现着教育家的某些身影。

《教育家精神之路》一书恰如一个“教育家会客厅”,阅读过程中,我们仿佛和教育家朋友坐在一起,倾心交谈。或许你觉得篇幅不够、时间太短,那么不妨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教育家,继续研读下去、交往下去。这样,我们的灵魂一定不会孤单,我们的心灵一定不会枯燥,我们就会过上一种可能有别于当下的生活,我们的教育生活一定会更加生气勃勃、魅力大增。

不妨设想一下,倘若广大教师同行都能实际地参与教育家研究,使得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教育家都能引起教师的关注,使得我们每位教师都有一位最熟悉、最崇敬、最爱读的教育家,都能与某位教育家为友,时时与之推心置腹、倾诉衷肠,那该是一道多么美好的风景!

(作者:孙孔懿 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推荐阅读
  •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电影文艺工作者的骄傲不过如此了。#你会去看《南京照相馆》吗#警醒了国人!还原了历史!表达了先锋的意见!表达了低调的愤怒!这一点相对于新电影731可能更加“着力”。原...

    07-30

  • 所行道亦远——《所思在远道》有感

    所行道亦远——《所思在远道》有感

    当下,“才女”这个词使用频次太高,很多场合听起来都有些忽悠浮夸的意思。在《所思在远道》的作者陈琼,是我认识的为数不多真正的“才女”。为何,且听我娓娓道来。陈琼(...

    07-09

  • 面对《匆匆》有感,你也会怀念吗

    面对《匆匆》有感,你也会怀念吗

    我们都知道这篇文章是作者感慨时间流逝飞快的,除此之外的情感也有怀念家乡,怀念亲人,对各种各样事物的如何如何的情感?那么为什么人会多愁善感地发出各种感慨?要知道,...

    05-14

  • 读书有感(系列)

    读书有感(系列)

    当你和你的内在身体联结时,你就不再认同于形相,而是从对有形的认同转移到对无形的认同,也就是对本体的认同,这才是你真正的本质身份。身体觉知不但可以让你安住在当下时...

    05-14

  • 《误判》观后感

    《误判》观后感

    曾经我认为,甄子丹真的是生不逢时。在2008年《叶问》上映之前,他其实在功夫电影方面尝试多年,但成果微微。传统武术电影已经有了李连杰、赵文卓等深入人心,现代功夫电影...

    05-11

  • 姹紫嫣红青春韵——校园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有感

    姹紫嫣红青春韵——校园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有感

    光明日报记者 苏 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吴涵玉“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近日,江苏大剧院内笛声悠扬,水袖翩跹。随着《牡丹亭》经典唱段响起,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与传统...

    05-11

  • 观后感:评论区里说说大家的观后感吧

    观后感:评论区里说说大家的观后感吧

    红枣等猪头。不要再那么贪了,买buff就调整买了。

    05-11

  • 旅途有感

    旅途有感

    曾几何时遇到假期就猫在家里看那人海如潮庆幸自己好聪明没去随波逐流省却舟车劳顿还自己一份安静走出去未必都是旅行的累和愁还有点滴带来的悟悟自己那份倔强无意伤害到他人...

    05-07

  •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以书之名#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深入骨髓的生存之书。书中的许三观,并非英雄豪杰,只是个平凡小人物。他在生活的泥沼里,一次次靠卖血挣扎求生。卖血,于他而言...

    05-06

  • 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读《执着与多彩—殷凯生教授回忆录》有感

    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读《执着与多彩—殷凯生教授回忆录》有感

    4月25日下午2:30,我应殷凯生教授之约,到他府上拜访,闲聊了几句,他拿出两本书赠送予我。一本是2024年《殷凯生中国艺术名家》致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欧洲集邮协...

    05-02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