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自己的最高境界

发布者:虹云 2022-4-19 01:27 原作者: 京博国学来自: 京博国学

人生是场没有终点的修行,我们一路朝圣而去。

王阳明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世间的万般道理,都蕴藏在人的内心。

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内心的指引。

心若光明,一切皆光明。

人生是一场自我修炼的过程,其中最难得的,不在其它,而在修心。

想要解脱烦恼,就需要学会不断修心。

01

修一颗仁善之心

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人活一世,立身的根本乃是持有仁善之心,择善而行。

北宋时期的苏轼,虽三番五次被贬,但他从未心生不满,一直以仁善之心待人。

当年,他到江苏宜兴,被秀美的山川、丰饶的物产、淳朴的民风深深吸引,便萌生了“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强烈愿望。

朋友便推荐了一处价值五百贯的房舍。

苏轼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将房屋买下,准备挑选一个吉日,接家人过来同住。

一日傍晚,苏轼散步经过一个村子,听到有位老妇哭得十分凄惨,担心其遇到难事,便上门询问。

原来,老妇原有一套祖传的房屋,因儿子嗜赌成性,将房屋变卖,用来还债。如今,只能寄居在破败的村屋里,悲叹人生无望。

苏轼听后非常难过,便前往查看是何处的房屋。

意外的是,老妇祖传的房屋,正是苏轼花五百贯购买的房子。

苏轼当即安慰老妇:“老人家,您不用伤心,这房子是我买下的,现在我将它还给您。”

说罢,苏轼叫人取来房契,在老妇面前将它烧毁,并喊来老妇的儿子,嘱咐他将母亲接回家中居住,不必归还五百贯钱,只要他做正经营生,好好侍奉母亲便可。

苏轼的仁善之心,成全了老妇,也保全了老妇一家的体面。

南宋理学家胡宏说:“人而不仁,则道义息”。

意思是,一个人若没有仁善之心,那么也就没什么道义可言了。

一个没有仁善,不讲道义的人,做人做事就会没有底线,视他人的利益于不顾,一心只为自己的私利。

拥有仁善之心的人,胸怀大爱,更能推己及人。

他们懂得关怀他人,体察他人的难处;懂得谅解他人,同情他人的困境;懂得体恤他人,明白他人的苦楚,这是为人的修养,更是持身的福气。

生而为人,修心养性,择善而从,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天必佑之。

02

修一颗坚韧之心

孟子说过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上天若将重任委托于人,必先使其心烦意乱,筋骨疲乏,忍饥挨饿,身虚无力,使其生活多有不顺,由此来锻炼心性,增长其驾驭世事的能力。

古往今来,凡有所成就的人,多历经坎坷,经受挫折,后成正果。

北宋时期的范仲淹,便是其中的典范。

两岁时,他的父亲因病逝世,母亲孤苦无依,幼小的范仲淹便随母改嫁到一朱姓人家。

后来,范仲淹看见朱家兄弟挥霍浪费,便好言相劝,结果被当众嘲笑。

他心生疑惑,四处打听,这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于是,他结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前往应天府书院求学。

求学期间,范仲淹日子过得十分清苦,每天煮两升粟米粥,就着咸菜度日。

五年来,他昼夜苦读,从未脱衣睡觉,困倦到极点,便用凉水洗脸,驱除倦意。

五年后,范仲淹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官至宰相。

他在仕途上不仅成绩斐然,而且体恤百姓,真正做到忧国忧民,成为名垂青史的贤人。

北宋哲学家张载曾在《西铭》中写道:“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贫穷低贱、孤苦无助,都是生活给予的考验,坚韧不屈,向阳而生,终能成就大业。

漫漫长路,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布满坎坷,若遇到挫折便逃避退缩,轻言放弃,很难有所成就。

人唯有经过历练,才能拥有坚韧的心性,面对生活的无常,才能百折不挠,潜心修行,守得云开见月明。

这也就是为什么王阳明要告诫弟子: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生而为人,修心养性,坚韧不屈,有决心,有恒心,有耐心,天不负之。

正如富兰克林所说,“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

03

修一颗自省之心

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一个人唯有严于律己,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看清自身的不足,获得真正的提高。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夏朝的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迎击,结果伯启打败了。

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

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

从此以后,伯启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

过了一年,那位诸侯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优秀的人,在错误与失败面前,最先看到的是自己的不足,而后改,方能进步。

就好比行路开车,路直则直行,路弯则转弯。

若因自己操作不当发生事故,却将过错归于道路曲折,实在是没有道理。

最好的自省,就是凡事先不要着急去指责、挑剔别人的错,而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生而为人,修心养性,反求诸己,不抱怨,不推诿,勇担责,天必助之。

在《走到人生边上》一书里,杨绛先生曾感慨道:

“人生实苦,终其一生,我们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

人生是场没有终点的修行,我们一路朝圣而去,不是为了遇见谁,而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

一个人拥有仁善的德行,坚韧的品质,自省的觉悟,无论成事与否,都将无愧于心,无悔于行。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推荐阅读
  • 读书丨李锡琴:步入思想的殿堂——读徐华亮哲理散文集《野岸集》

    读书丨李锡琴:步入思想的殿堂——读徐华亮哲理散文集《野岸集》

    步入思想的殿堂——读徐华亮哲理散文集《野岸集》文/李锡琴去年接近年底的一个早晨,天还没怎么亮,我在以懒床的方式抗拒寒冷,收到徐华亮发来的信息:“书已放门卫。”于...

    06-25

  • 优美哲理散文,人生是一种情怀

    优美哲理散文,人生是一种情怀

    感谢相遇相知,感谢生命中所有的故事。优美哲理散文。人生是一种情怀,人都是向上而生的,竭尽全力把每一天过出滋味,活出诗意。这个世界谁也很难活到顶配,也不可能一直活...

    06-25

  • 探寻人生之美:哲理散文名家名篇精华

    探寻人生之美:哲理散文名家名篇精华

    每个人在生命旅程上都会面临各种境况,有人选择坚守不堪重负的生活,体悟到生活的疲惫感与无助;也有人怀揣美好期待,勇敢迎接挑战与困境。本篇文章将深入研究探讨这两大完...

    06-25

  • 七一文学丨灶台上的人生哲理

    七一文学丨灶台上的人生哲理

    治大国,如烹小鲜,小小的灶台上,其实藏着人生的大哲理。母亲喜欢做饭。幼时住平房,屋内有一个黄泥青砖垒砌的灶台,边缘带着些许干硬的泥巴,满满的粗糙,却是母亲最喜欢...

    06-03

  • 信念能让人们有足够的力量去创造辉煌的人生

    信念能让人们有足够的力量去创造辉煌的人生

    信念是一种内在的火种,有了信念生命之火就能熊熊燃烧;信念是一轮心中的红日,有了信念人生之路就能艳阳高照;信念能让人们透过生活的艰难甚至痛苦看到人生的光明与美好;...

    06-03

  • 11个超治愈的温暖哲理,忧郁的日子里千万别放弃

    11个超治愈的温暖哲理,忧郁的日子里千万别放弃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今日精彩话题,感谢大家的阅览,希望能获得您的 点赞 关注 评论小编在此先祝大家天天开心,日进斗金!年年快乐!0102我同事她妈整天抱怨生活没意思,非要...

    05-20

  • 哲理散文:大道同行

    哲理散文:大道同行

    在岁月的长河中,“大道”宛如一条熠熠生辉的丝带,贯穿古今,连接着无数的梦想、奋斗与希望。它是人类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是共同前行的方向,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默契共鸣。...

    05-18

  • 原创哲理散文(连载):生活的边角料(20)

    原创哲理散文(连载):生活的边角料(20)

    原创哲理散文(连载):生活的边角料(20)         文 / 狮子慧达  世事难测:今天你是落毛的公鸡,明天或许就成了锦羽的凤凰,谁能断言你的未来?最瞧不顺眼...

    05-18

  • 原创哲理散文(连载):生活的边角料(21)

    原创哲理散文(连载):生活的边角料(21)

    原创哲理散文(连载):生活的边角料(21)         文 / 狮子慧达  古代帝王一言便可满门抄斩、诛灭九族,炮制诸多骇人酷刑。若无法律约束,人间恐怕早成了屠...

    05-17

  • 原创哲理散文(连载):生活的边角料(22)

    原创哲理散文(连载):生活的边角料(22)

    原创哲理散文(连载):生活的边角料(22)         文 / 狮子慧达  你随意评价别人,仅凭主观想象便说三道四。许多捕风捉影的话语,不知毁了多少清白之人。常...

    05-17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