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在传统孝道与现代价值观激烈碰撞的今天,高超先生《莫让亲情流泪》一文以振聋发聩之笔揭开文明传承的隐痛。作者穿越时空经纬,将孔孟孝亲典故与触目惊心的现实案例并置:从"孟母断机"的教子智慧到弑父求财的人伦惨剧,从"子路负米"的孝行典范到养老院铁门后的孤独身影,在两千年的文明长卷上划出刺眼的道德裂痕。文中引述的同事家暴父案、扶老被讹自杀案,既是社会公德溃堤的缩影,更是对"精致利己主义"的泣血控诉。当物质主义侵蚀血缘纽带,当法律文书取代天伦温情,那些在养老院窗口张望的眼睛,何尝不是在为整个时代敲响警钟?本文绝非简单的道德谴责,而是以文化基因解码现实困局,提醒我们:孝道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维系文明血脉的脐带。文末"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犹如暮鼓晨钟,在老龄化社会叩击每个良知未泯的心灵。

莫让亲情流泪
(杂文)
文/高超
开天辟地世间呈,燧伏神农五帝迎。
华夏文明千古训,贤良孝德万年盟。
儿愚忤逆诸多事,老叹无依任宰烹。
笔墨难书心愤恨,此时吾为不平鸣。
孝道文化是中华五千年传统美德的延续,也是中华文化独特的产物。孝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是家庭和谐的基石,也是社会秩序的定海神针。从古到今,从未改变,也不容改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术,也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孔子与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说,“敬爱父母,遵循礼法,内心真诚和行为规范。”老子是道家的学术代表,他的《道德经》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老子亦乃主张“孝乃天下之始,仁乃人间之本”。

据说,孔子每天放学回家,见到忙碌的母亲跪下行礼,他的学生都感到惊讶,问他为什么要向那普通的妇人下跪。孔子说,“母亲是恩人,我应向她行礼,向他表示感恩。”
再如“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等故事家喻户晓。孟子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使其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母亲的言传身教,最终孟子学有所成与孔子齐名。
据史载,孟子母亲去世后,他将其母的坟墓迁移到自己家附近,每天都去扫墓祭奠。有一天,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每天去拜祭,孟子回答说,“即使是我父亲也不如母亲,母亲生我,养我长大,我无法报答她的养育之恩,只有每天祭拜来表示感恩。”

俯瞰当下,中华美德的传承遭到前所未有的践踏。特别对待老人,不孝子孙嫌弃父母邋遢,嫌其整天唠叨没完没了……子女不但不赡养父母,反而用父母一辈子攒下来的一点积蓄将其送入养老院。有的家庭伦理不分,用道德绑架父母,无底线的索取,不孝孽子直接选择躺平,做一个不折不扣的啃老族,榨取父母血汗。更有甚者;对待病榻上的老人,不但不及时医疗,反而互相推诿,为了赡养义务对簿公堂,互相指责,手足相残……造成老人在绝望中含悲而亡。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的一位要好同事,她曾向我透露一件骇人听闻的事实;她兄妹三人,她有两个哥哥。她母亲健在,父亲卧病在床数年,父母手中的一点积蓄早已花光。兄弟俩多次虐待加害其父被她看见。由于她对父亲的牵挂与不舍,每天从不间断地回家看望父母,哥俩不但不感谢,反而不让她探望,母亲也只能暗暗落泪。她含泪又向我透露说;她的两个哥哥听信了“巫婆”谗言,其父在某日内不能升天,还有数年阳寿。他父亲一生有饮酒习惯,兄弟俩密谋,先让其服用忌酒药物,后再让其饮酒。多次无果后,兄弟去药店找老板理论……
鸣呼!悲哉!

社会畸变了,当年说出“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的法官曾引起了全国范围的热议,也引起了公众对司法公正和道德风气的广泛讨论。
2014年发生的“吴xx案”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好心帮扶一位80多岁的摔倒老人,将其扶起并急时送往医院,老人儿子坚称是他所撞并索要赔偿十万元,他在无能为力之下,选择在事发后的第三天跳水自杀以证清白……
人伦在丧失,社会在悲哀。坑蒙拐骗屡见不鲜,社会公德秩序遭到一些不法分子肆意践踏。鲁迅曾说:“社会变坏,是从好人挣不到钱开始的;好人变坏,是从得不到公平对待开始的。”当物质衡量一切时,社会风气已不再健康,道德开始沦丧,公平公义开始失衡,这些种种乱象不值得我们深思?毛主席也曾说:“要孝敬父母,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能为人民服务吗?当然不能。”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当一碗水端不平时候,只有牺牲那个最善良的人,才能风平浪静。”

人性的丑陋,明明是自己揣着私心,却苛求别人大度,有些谎言杀人不见血,有些伤害足以诛心。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柿子专挑软的捏……我要奉劝那些势利人小,不要自作聪明,玩弄伎俩,“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到头来最终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世人们,该醒醒了;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人世间最无私的就是父母的爱,人世间难以报答的是父母的恩。古人云:“羊有跪乳之恩,鸦也反哺之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切莫留遗憾于一生!
最后借此机会;我要奉劝那些为老不尊,倚老卖老者,自私自利者以及偏心无德者;他们这种无视儿女同等行为,可能将成为家庭矛盾或亲情断裂的导火索,造成心里阴影形成扭曲,与其父母形同陌路,将成为老人晚年所面临凄凉的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