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我们拿纸壳、画板当装备器材,在小板凳上练操作。”
“手指冻裂了,嗓子喊哑了,但专业技能更过硬了!”……
一个个老兵出现在画面中,一段记录火箭军某部创业史的珍贵影像变得完整起来。它,也带着年轻战友开启时光之旅。

该部历经多次移防、编制体制调整等,任务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先辈们为国砺剑的奉献与情怀,成为官兵接续前行的力量源泉。
为此,该部采取“一讲一访谈、多策多联动”模式,举办《先锋访谈录》教育课。
他们深入挖掘梳理部队创业史,引导官兵从优良传统中汲取精神营养,从典型人物中感悟成长密码、赓续优良传统。

记者看到,首期教育课邀请的是,成功发射该部第一枚导弹的某发射营原营长陶德喜。
“白天挥汗如雨,晚上挑灯研究战法。”陶德喜动情地回忆“千里移防、赤手拓荒”的艰苦奋斗历程。


“条件再苦,标准不降;装备虽缺,斗志不减!”他的话语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战友们抱着新装备,都在轻轻地摸。”回溯当年第一次接收武器装备的场景,他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光彩。

发射当日,随着“点火”指令的下达,导弹呼啸升空,划破长空!
到了傍晚,陶德喜看到了妻子发来的彩信,照片中女儿粉嫩的小脸映入眼帘。当“东风”与新生命同频,陶德喜的双重“勋章”里,一半是东风刺向长空的怒吼,一半是女儿出生时的啼哭。

该部领导介绍,他们紧贴发展形势,开展联动式教育,组织“班长的好样子”大讨论、“奋斗者说”故事分享会;设立“士兵讲堂”,让官兵在参与中,坚定强军信念、激发练兵动力。

作者:张如茵、王贤、谢永祺
杨淞钧、梁邢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