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大势,不如自己造势 通常人们说,做事要顺势而为,但是王阳明用行动告诉我们,无势可借的时候,与其等大势来临,不如自己造势。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的时候,曾经有这样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就是王阳明绕开宁王主 ...
什么是中国? 中国是诗书礼易、唐诗宋词、高宗孝武、仓颉玄奘、解县关云长、武穆岳飞...... 不过,中国也是夏桀殷纣、赵高秦桧、酷吏来俊臣、阉竖魏忠贤;口蜜腹剑李林甫、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有专食人肝赵思绾、屠尽 ...
引导语:你是否相信因果,有人说事出有因,来看看本文吧,两件小事改变着太多。 明末历史上发生了两件小事。公元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兵攻打建州女真部的古勒城。明军遭到激烈抵抗,久攻不下,于 ...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乞丐就一定没前途吗?如果能把乞丐事业做到顶尖那也是非常有前途的。 当然很多名人做乞丐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落难沦为乞丐的。当乞丐的经历,让他们接触到了社会底层人士,开阔了眼界, ...
李白曾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却又有人赞扬秋日里低头的麦子所蕴含着的成熟的谦逊。我思忖,我们该如何取舍? 当大秦帝国的太子扶苏因与父皇的政治主张不合,不愿屈服而被罚守边疆领兵打仗; ...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许不同的年龄对爱情的理解不一样,但是,对于“人”来说,或许最美的爱情是有一个和你相互懂且相互敬的人,或者说爱情的本质是一种“默契”。无疾而终的爱情大多没有经历过风雨。 明清历史 ...
《故宫六百年》是一本由祝勇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7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故宫六百年》读后感(一):职掌·指掌·掌故故都掌故,总 ...
在封建社会,臣下对君主进行规劝,希望其改正错误,是所谓“进谏”。从“进谏”的方式上看,有“言谏”“书谏”“兵谏”“尸谏”“画谏”等多种形式。所谓“画谏”,就是以绘图的方式达到进谏的目的,故留下许多“画 ...
公元1645年5月20日,史可法逝世。 在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覆灭。作为留都的南京,一跃而成明朝残余势力的权力重心,兵部尚书史可法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王朝倾覆之际需要的是力挽狂澜的能臣加忠臣,但于谦之 ...
历史人物,往往是作为一种现实需要而存在的。这种现实需要,可称之为“时代意见”,以区别于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亦即区别于“历史意见”。 当“时代意见”与“历史意見”无法合榫,关于历史人物的叙述,就会出现分 ...
明代土木堡之变后,瓦剌贵族首领也先俘虏了明英宗,待以优礼。英宗可以留几个贴身随从,他们都是在战场上被抓到的明军幸存者。 没有这些随从的帮助,英宗连马也上不了,像样的文书也写不了,脚也暖不热。 也先的弟弟 ...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这也是历代不易的道理,随着岁月的流逝,文治在与武功此消彼长的竞争中渐渐占据优势。 建文四年(1402)六月,靖难之役终于分出胜负,朱棣夺权成功,荣登宝座。登基后的朱棣发现 ...
君无戏言,否则后果很严重 西周时,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时,曾拿一片梧桐叶许愿,说:“我以此为凭证,封你为诸侯。”过了一段时间,成王早把这事给忘了。 辅佐他的周公却提醒道,选个吉日,把加封叔虞的事给办了吧 ...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是当代互联网对明朝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国运的一个总体评价,相对于清末统治阶层为了保护自己的身家性命和集团利益,从而作出的种种“卖国”行径,明朝的 ...
古代文人撰写的一些讽刺诗,色彩浓郁,韵味辛辣,可以被看作斗争武器,传达着文人所在时代的情绪,那些诗虽然长满了刺儿,却代表了作者和当时一部分人的心声。讽刺诗就是一个时代的号手,总是最先起到针砭时弊、鞭挞 ...
刘伯温在历史上有两种形象:在官方记载里,他是朱元璋的机密辅佐,为明朝开国做出重要贡献,虽然很牛,但还是“人”的形象;在民间传说里,他通晓天文历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还常显灵,制造了很多神迹,简直 ...
公元1550年的春天,浙江巡抚朱纨,服毒自杀了。 三年前,这名军事才华出众的官员,被嘉靖皇帝任命为浙、闽两省最高军事指挥官,负责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朱纨严格执行帝国的海禁政策,并采取强硬的军事措施 ...
《万历王朝(上下)》是一本由高光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788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万历王朝(上下)》读后感(一):明清政权更 ...
据《明史》载,公元1375年刘伯温患重病,然后胡惟庸代表朱元璋去看望他,并带去了御医的药方。结果吃完药后,刘伯温病情非但没好转,反而越来越重。以至于死前,想跟朱元璋好好交代一下他都不敢。 因为朱元璋身边有 ...
史书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汉景帝刘启前往上林苑,命中郎将卫绾作为护卫共乘一车与他一同前去。回宫之后,景帝问卫绾:“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和我同乘一辆车吗?”卫绾回答说:“我是代郡的戏车之人,侥幸因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