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5年,皮埃罗·卡拉曼德雷作为发起人,组织了文化代表团对新中国进行参观、考察。回到意大利后,代表团成员发表了大量文章,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向意大利民众介绍新中国的情况,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桥》特刊《今日中国》的出版。
中意建交50周年之际,编者精选了《今日中国》中的文章,将其翻译整理,并配以1955年代表团访华的珍贵图片,形成了《中意友谊之〈桥〉:1955年意大利文化代表团成员笔下的〈今日中国〉》一书。该书内容从今天来看依旧颇为珍贵,其间记录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样貌,展现了彼时中意迫切且真诚地渴望了解对方的心情,从民间交往、文化交流的开放视角,铭记了中意建交的前页,是中意友好的见证。近日,《中华读书报》对该书进行了细致报道。

道不尽的中意友谊之《桥》(节选)

1955年意大利访华文化代表团(后排右五为皮埃罗·卡拉曼德雷;拍摄于1955年,贾忆华供图)
《今日中国》文选中有很多推动中国与意大利、中国与欧洲友好交往的话语。这些话语在今天还有着现实意义。在《看长城那边》一文中,当谈到在中国访问的感受时,皮埃罗·卡拉曼德雷表达了代表团对中国的欣赏:
非常有意义的事实是,尽管我们的代表团包括不同文化背景、教育背景与政治倾向的人们,尽管我们有不同的兴趣,但是每个人得出的结论实质上都是相同的:我们不仅支持新中国,而且真诚地欣赏中国,可以说我们几乎是在感动中访问了中国。
皮埃罗·卡拉曼德雷指出意大利民族应当亲近中华民族:
如果说到有一个民族因其历史和特质而有理由亲近中华民族,那就是意大利民族。中国和意大利都有着悠久的古老文明,这些文明成熟于相继经历的灾难与重生、死气沉沉的衰败与艺术家和诗人的奋起复兴中;成熟于外国侵略和重新赢得自由的慷慨激情中;成熟于数百年被奴役的萧条时期,在被统治的外壳之下,在磨难中历练出的新的民族智慧、聪明仁爱以及人性光辉的延续中。
皮埃罗·卡拉曼德雷号召欧洲要重新认识新中国:
一个伟大的民族再次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它想要从传统中汲取力量,并展望未来,为六亿多人民带来和平与生命尊严。谁能阻止这一切呢?置之不理有什么用呢?有些人对此感到惊恐,但当任何一个民族重新肯定它在文明中的存在时,全人类都应该把这一回归作为一种共同的幸福而欢呼。欧洲应当与亚洲相遇,重新开始平等、自由的对话。让我们看看长城那边有什么。只要亲眼看一看,我们会发现那里有春天。
从思想文化意义上说,《桥》特刊中有生动叙事,有深刻见地,有锋利评论,屡见深入的文化批判和历史幽思,于当时和当今都有很大的文化价值。特刊可说是当时意大利有识之士的思想矿藏,是已结晶的思想成果,同时又有超出时代的意义,是有待挖掘的宝藏,引人深思。在当今世界,特刊七十年前所反思和批判的种种问题,例如西方形形色色的种族主义偏见与文化傲慢仍然存在,甚至更为严峻。那么,回溯代表团的历史贡献,研究探讨这些文章,我们就会得到思想借鉴,读者们也会受到新的启发。
……
(作者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系教授 杨琳;转自:中华读书报。全文链接:
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25-10/08/nw.D110000zhdsb_20251008_1-17.htm?div=-1)
END
初审:张校博
复审:孙 瑛
终审:王轶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