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穷人如何才能爬起来,自律“搬砖”名将陶侃来教你

发布者:芒果小酪 2025-10-25 13:00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衡。江西鄱阳人。史料记载,陶侃年轻时家贫到“室如悬磬”比家徒四壁还惨,媒婆路过都要加快脚步——但陶侃人生剧情的反转,绝对比晋江小说还精彩!

东晋大司马太尉都督七州军事长沙公陶侃

大龄剩男,穷到被婚恋市场拉黑?

陶侃的起点,堪称古代“寒门加贫苦版”,甚至还不如一介农夫:父亲陶丹曾经是东吴扬武将军,听起来不错?可惜三国归晋后,陶家家道中落,穷到“家无僮仆”(连个端茶倒水的都没有)。

可这还不算完,这人要穷起来真是没底线,更扎心的是某次大雪天,孝廉范逵来他家借宿。由于家里实在是太穷了,陶侃妈妈湛氏做了三件特令人心酸的事情:

1. 没钱买酒买菜,干脆一把剪掉那齐腰长发去换酒菜;

2. 买不起草料,把草席拆掉来帮范逵喂马;

3. 买不起柴,没有柴生火怎么办?竟然把家里的屋柱给劈了当柴烧!

不得不说,穷真是一件可怕的事儿,以至于当时陶侃已经到了二十多岁的年纪,依然娶不上媳妇。要知道,古代人娶媳妇都很早的,一般十几岁就结婚了,混到二十多岁还单身的都是大龄剩男了。

话说回来,范逵被陶母的一阵操作感动得那是一个热泪盈眶,当然啦不感动也不行,于是临走时就说了一句改变陶侃命运的话:“卿有如此母,何忧不显?”意思是说,示衡啊,我真为你高兴,有娘如此,以后何愁富贵不临门呢!

范逵离开后,来到好友庐江太守张夔那里,就此事极力向张夔称赞陶侃及其母的品德与才能,由于描述得过于生动,导致太守张夔也被感动了。感动之后,张夔将陶侃召为督邮,领枞阳令,给了他第一个重要的官职,除此之外,张夔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侃。

就这样,陶侃不仅领到了一份铁饭碗,人生大事也顺利解决了,可谓是双喜临门(我咋就碰不上这样的好事呢)。

那些年,陶侃的“神操作”

1. 硬核“居家健身”

公元315年,陶侃在讨伐杜弢的战役中,因胆识超群,勇武过人,积累了赫赫战功,一度从龙骧将军升任使持节、宁远将军等职位。杜弢起义被平息后,王敦忌妒陶侃的功劳,将其降职为广州刺史,被踢到广东去当靓仔。

在广州,无案牍劳形的陶侃做了一件事,每天清晨将100块砖搬进书房,到了傍晚,又将这100块砖搬出去,如此往复循环。张夫人见他有些不可理喻,于是调侃他说:“哎呀老爷!咱家砖头得罪您了?”陶侃正色道:“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意思是说,唉,你妇道人家不懂呢!我的远大志向是收复中原,如果现在过得太安逸,以后恐怕就扛不起恢复中原的重任喽!

这境界!放现在就是:虽然被降职到分公司,每天坚持模拟总部工作流程。

2. 史上最早“废物利用,循环经济”

约公元325年,王敦之乱平定后,陶侃被晋明帝重用,出任荆州刺史,镇守武昌。有一次在工地当监理时,陶侃把废弃的木屑竹头全收起来藏着,以待不时之需。结果被同僚给吐槽,说:“陶兄,你这比收破烂的还专业呢!”

令人惊讶的是,到了第二年元宵大雪时,陶侃将那些木屑取出,撒在雪地上用来防滑;后来要为攻打蜀地造战船时,收藏的那些竹头瞬间变成了竹钉,省去诸多麻烦——这操作,直让当初嘲笑他的人集体闭上了嘴巴。

陶氏逆袭秘籍(寒门必看)

第一招:把烂牌打出王炸

当别人嫌弃基层工作,陶侃在县城当公务员时:

把送文件变成“深度游”,摸透官场人脉;

把整理档案当成“大数据分析”;

连端茶倒水都要总结出《领导喜好观察报告》,虽然说人情世故是旧社会的一大毒瘤,然而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第二招:丈母娘攻略的正确打开方式

陶侃没急着相亲,而是先搞定“贵人圈”。范逵为何愿意搭桥?看中的就是他:

有个睿智的妈(家教好);

面对贫困不丧志(潜力股);

待人真诚到能劈房梁待客(人品硬);

第三招:时间管理碾压现代人

陶侃的名言:“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意思是说,大禹都珍惜时间,我们普通人更该珍惜到每一分刻钟。

他见下属赌博,直接怒斥:“樗蒲者,牧猪奴戏耳!”意思是说,赌博是放猪娃才玩的游戏,你们一个个还干不干大事啦!接着一转头,就把那些赌具一把抓起,全都扔进长江了——这作风,堪比现代老板没收员工手机。

从“娶妻难”到“国民女婿”的启示

1. 穷不是原罪,穷思维才是

陶妈妈用行动诠释:再穷也要投资人际关系——头发没了能再长,贵人走了不再来

2. 婚姻是阶级跃升的捷径?

张夔嫁女看中的不是陶侃当下贫穷,而是他有个“能断发延宾”的智慧母亲培养出的潜力;

3. 你的奇葩习惯可能是未来筹码;

那些笑陶侃收藏破烂的人,后来都在雪天摔得四脚朝天时,才懂他的远见。

诚然,在那个封建社会,陶侃起家确实有贵人提携的成分,但是!如果陶侃自己不自律、不好学、不努力的话,他能出将入相、封爵长沙公吗?那我们再换一个角度说,如果你自律、好学兼努力,即便没有贵人相助,不能出将入相、大富大贵,那么博个小富小贵也总没问题吧。

最后送上的暴击真相:

当陶侃终成东晋顶梁柱时,当年嫌他穷的媒婆们,开始吹嘘“早就看出此子不凡”。而他的曾孙陶渊明,更是用“采菊东篱下”告诉我们:真正的逆袭,是让后代有资格“不为五斗米折腰”!

所以单身的朋友们别慌,学学陶侃:

先让自己值得被“断发求嫁”,

比苦苦相亲管用多了!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