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阁的奋发图强、刘海粟的艺术人生、丰子恺的画中有话、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近期,第二届长宁区“城市·阅读”未成年人修身励志讲堂系列活动走进长宁多所学校,为长宁学子讲述多位文人名家的生平事迹和他们的精神品格。
大国制造背后故事多
在虹桥中学,活动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陈发奎以《大国制造的故事》为主题,为学校师生讲述其父亲——中国第一代造币专家陈宏阁先生的励志人生。“作为我国印刷行业专门研制印钞机械的专家,陈宏阁一生勤于实践、精于创新,自始至终坚守在印刷科研的第一线,为中国的印刷和造币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讲座中,陈发奎介绍,陈宏阁一生坚持实业救国“制器之器”,坚持独立自主科技兴国,在其一生中有许多重大发明创造:他合作创造发明了第一代中文照相排字机,自己设计制造了三色平板胶印机等。陈发奎不时向学生提问,引发大家思考,并鼓励青少年们把握青春,奋发图强。



陈发奎

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文教分会顾问,《文教通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论组成员,全国校外教育优秀理论工作者。
百年前的中国美术学校长什么样?
“你们知道一百年前,中国的美术学校长什么样吗?”在市三女中开展的《艺术启迪人生——走近刘海粟先生》主题讲座中,刘海粟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钟金首先向大家抛出一个思考题,引出了她对刘海粟先生生平事迹的讲解。钟金介绍,刘海粟先生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他始终以开放的视野和革新的精神推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成长。1912年,他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这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美术学校。讲座中,钟金还引用刘海粟先生之女刘蟾对其父亲的回忆,通过讲述刘家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和家风家规,向大家展示刘海粟严师慈父的形象,以及其对艺术的追求和美育的重视。



钟金

刘海粟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
感受穿越时空的童趣和不变的教育初心
在玉屏南路小学,丰子恺外孙、上海丰子恺研究会原理事长宋雪君,为学校师生们带来了一堂有趣的“漫画课”——《读懂外公丰子恺的漫画》。宋雪君展示了许多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有的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迹,有的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还有的既荒诞有趣又能激发孩子思考,极富教育意义。宋雪君还不时与孩子们互动,模仿漫画中的场景,感受着穿越时空的童趣和不变的教育初心。“我们随着宋老师慢慢‘打开’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这些漫画非常幽默风趣。”学校德育教导徐老师表示,丰子恺先生用他的笔触,记录了生活中很多细节,也希望我们小朋友能像丰子恺先生一样,去感受并发现平凡生活中的温暖日常。



宋雪君

丰子恺外孙,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退休副教授,长期从事丰子恺艺术研究与传播工作,推动子恺文化走向大众。
90岁的“少年”走进校园里
在愚一小学向红分校,活动邀请张乐平先生之子张慰军为师生们带来《90岁的“少年”陪伴我们成长——三毛漫画的故事》讲座。“调侃、幽默、逗趣,还有搞笑夸张,在这一套漫画里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对于人们耳熟能详的《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等三毛系列作品,张慰军在讲座中展示了大量四格漫画,并结合时代背景,向大家讲述了其父亲创作的心路历程。有趣的漫画、生动的故事,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学校老师表示,今天听了张老师的讲述,我们认识到在那个时代中的张乐平先生始终非常乐观,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幸福,一定要学会珍惜,也要学会传承张乐平先生的积极精神”。



张慰军

张乐平先生幼子,致力于对张乐平的资料收集、作品研究和推广,以及衍生品开发等。曾先后策划、撰稿和编辑《上海memory:张乐平画笔下的三十年代》等文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区文明办联合区文旅局于今年6—10月期间举办第二届长宁区“城市·阅读”未成年人修身励志讲堂系列活动10场,邀请知名教育家、文化大家等名人后代及行业专家走进社区、校园为青少年讲述名人和阅读的故事,引导广大青少年以阅读修身,与文明同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撰稿/摄影:陈容超
编辑:程 前
责编:高 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