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山城少年坚韧乐观圆梦清华!

发布者:大尾巴猫 2025-9-10 13:00

“我渴望考上清华!”

他是从重庆大山里走出的少年黄嘉玮

自小父母分开

十岁那年母亲因车祸残疾

外公靠微薄收入扛起养家重担

困难并未将这个家庭打倒

家人面对生活依然坚韧乐观的态度

深深影响着他

让他从小便深知“责任”与“感恩”

他苦读十载、不懈努力

最终以673分的高考成绩

通过清华大学自强计划

被智能制造与装备类专业录取

面对未来,他目光坚定

“我要拼出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黄嘉玮

“只要他肯学,拼尽全力也要供他上学”

黄嘉玮出生于重庆市云阳县

两岁时父母分开

他便跟随妈妈和外公外婆生活

十岁那年

妈妈遭遇车祸,丧失了工作能力

但她始终以坚强的姿态面对生活

从不在孩子面前显露脆弱

总是笑着说“没事”

家庭接连的变故

让黄嘉玮的心中

早早种下了一颗责任的种子

小学六年级时

他就冒出要早日步入社会分担家用的想法

被外公坚决劝阻

童年时的黄嘉玮

外公是村里的木匠

儿时曾因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

正因“经历过无书可读的苦”

他格外重视外孙的教育

“我们那代人想读书没钱

现在时代不同了

只要他肯学

拼尽全力也要供他上学”

在家人的鼓励下

年幼的黄嘉玮更加坚定了

“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黄嘉玮的外公在工地上干活

每次取得好成绩

外公都会给黄嘉玮一些零花钱作为奖励

“他辛苦一天也只能挣一百来块钱”

黄嘉玮深知外公养家不易

拿到钱后从不乱花

考入初中重点班后

为了减少黄嘉玮上下学的奔波

外公掏出多年积蓄

带着全家从村里搬到了县城

外公身上朴实、勤劳、坚韧的品质

无声地影响着黄嘉玮的成长

“我渴望考上清华!”

黄嘉玮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进入县城重点高中后

课业压力骤然增大

第一次月考成绩很不理想

他暗下决心,用加倍的努力填补差距

英语相对薄弱

他就用省下的零花钱购买英语磁带

天未亮就站在院后的李子树下跟着朗读

升入高中后

他注重整理错题、查漏补缺

课间一有空就“拽住”任课老师请教

“有时放学后我还缠着老师继续讲题

因为我知道自己基础薄弱

必须抓住一切机会追赶”

初中时的黄嘉玮

县城的重点高中管理严格、课程紧凑

每天清晨六点半出门

晚上十点半回家

外公的接送风雨无阻

外公电动车的后座

成了黄嘉玮最踏实、最安心的依靠

日复一日的相伴与交谈

支撑着他逐渐适应紧张的高中生活

成绩也开始稳步提升

高三时,黄嘉玮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高二那年

黄嘉玮在学校了解到

清华大学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

开展的自强计划

班主任鼓励他积极报名

家人也毫不犹豫地支持他

“家里虽然给不了你太多帮助

但只要你认定的事,我们就全力支持”

《夏日走过山间》

是黄嘉玮高中时最爱读的书之一

书中写道

“群山在呼唤,我必须出发”

对他而言

清华大学正是他拼尽全力

也要奔赴的连绵群山

“我渴望考上清华!

黄嘉玮(右)和妈妈(左)

高考结束后

黄嘉玮顺利通过自强计划被清华大学录取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

一向不善言辞的家人轻轻拥抱了他

回想起这一路上默默支持他的

家人、老师和同学们

黄嘉玮不禁红了眼眶

“拼出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自幼对汽车充满兴趣的黄嘉玮

以673分的高考成绩

清华大学智能制造与装备类专业录取

他表示

“在祖国日益发展的今天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领域前景广阔

我希望能学有所成

未来投身于汽车强国建设中

高中时期

他多次参与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打扫卫生

希望将关怀与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高考结束后

他用攒下来的钱给自己买了一把吉他

利用暑假时间学习

“我想弥补曾经缺失的兴趣爱好

也打算试试加入音乐相关的学生社团”

凭借坚定的目标与不懈的努力

黄嘉玮从重庆山村走进清华园

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外公经常念叨的话

黄嘉玮始终牢记在心

“咱们农村人没那么多大道理

就是盼着娃能好好读书

学成了要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有大家才有小家

未来的道路或许依旧充满挑战

正如他写在高中错题本扉页上的那句话

“我要用自己的努力

拼出不一样的未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祝愿你在新的征途上

继续勇敢追梦、向阳生长!

文&排版|杨帆

图|文彦龙 受访者提供

编辑|彭稳平

责编|苑洁

审核|刘蔚如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