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是东汉崔瑗所作铭文,曾有打车吕延济题注说崔瑗的兄长崔璋被别人杀了,崔瑗就手刃他的仇敌,然后逃命,被赦免才得以逃脱。于是作此铭来警醒自己,又因为经常放在座位右边,于是叫做座右铭。
原文:
座右铭
崔瑗〔两汉〕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全文共20句,100字,抒发了作者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立场,其中每两句构成一个意思,而且这两句的意思往往又是相反、相对甚至相矛盾的。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立、矛盾,突出了主观选择的价值和意义,反映了当时较为普遍的价值观念。

—01—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的不足,喜欢搬弄是非、揭人短处的人,往往也会让自己陷入孤立。
也不要过分夸耀自己的成就,很可能会让人产生反感,甚至引来嫉妒和敌意。
—02—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在古人的世界里,施恩不图报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
施恩于人不应有所图谋,而应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无私奉献,是一种超越物质回报的精神追求。
—03—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名誉如同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而仁德却是人生的支柱。
—04—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在行动之前,先要审视自己的内心,不仅要考虑到行为的后果,更要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以此确保行为符合内心的仁德标准。
—05—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古人云:"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名声和实际行动必须相符,否则就会自食其果。
守愚,也非真正的愚蠢,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坚定和执着。
—06—
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
真正的君子,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内心的纯洁与光明。
—07—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柔弱是生命的本真状态,它象征着灵活、适应和持续的生长潜力。
相反,刚强则是走向死亡的征兆,它代表着僵硬、固执和无法适应变化的死胡同。
—08—
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难量。
那些视野狭窄、思维固执的人,往往自视甚高,不愿意接受外界的意见,而真正有智慧、有深度的人,却总是保持着谦逊和开放的态度。

—09—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慎言,不是沉默,而是在开口前深思熟虑。
节饮食,不是禁欲,而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病从口入,过度的贪食不仅带来身体上的负担,还让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感。
知足,不是安于现状的停滞不前,而是看到自己已经拥有的,不去做无谓的攀比。
—10—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能够持之以恒地行动,久而久之,自然能芳香四溢。
恒心是达成目标的关键品质,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个人修养,都需要经年累月的坚持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