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920年春夜,陈望道在柴房里废寝忘食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母亲送来粽子和红糖水,还叮嘱说:“吃的时候要蘸着红糖水,这样才甜。”过了一会儿,母亲在屋外问:“够不够甜?”他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他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没动。原来,他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墨汁当然不是甜的,但在有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心中,真理的味道比

红糖更甜。
940年2月,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杨靖宇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他在蒙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的山林中被敌人包围,在数天未进一粒粮食,以草根、棉絮充饥的情况下,与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直至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并剖腹检验,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主动吸引敌军火力,她们在弹尽粮绝、背水一战的情况下,宁死不屈。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这8位女战士手挽手,毅然走进乌斯浑河,壮烈殉国,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

的民族气节。
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1师2团政治委员。11月,她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在狱中,她受尽日军残忍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1936年8月,赵一曼被押往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市)处决,她一路高唱《红旗歌》,视死如归,从容就义,展现出了女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和高尚情操

941年9月25日,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5位八路军战士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7. 王进喜“铁

人精神”
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油田赶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他有一句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生动体现了他为了国家石油事业,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铁人精神”。
8. 焦裕禄战风沙

20世纪60年代初,兰考县遭遇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焦裕禄临危受命,来到这里担任县委书记。他身先士卒,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与群众一起封沙、治水、改地。他始终与兰考人民艰苦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

9. 邓稼先隐姓埋名造核弹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了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他隐姓埋名28年,告别妻子和孩子,来到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在艰苦的科研环境中,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让他身患重病,但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心系国家的核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