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丨桓公知士

发布者:菱草 2023-6-1 07:30

桓 公 知 士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极具政治才干,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认识一个叫宁戚的人,认为他很有才能,准备重用他,让他管理国家的政务。

可是,朝中的一些大臣与宁戚不和,争相向齐桓公说宁戚的坏话。

有个大臣对齐桓公说:“宁戚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很近,大王可以派人去好好调查一下他的底细,如果他真是一个有才有德的贤人,再重用他也不迟呀!”

齐桓公听了,沉思片刻,说:“不能这样做。如果担心他有小的过失,或听信一般人吹毛求疵的话而忽视他的才能,那么有才德的人就得不到重用了!”

于是,他叫人点上灯火,大摆筵席,宴请宁戚,并请他担任齐国的相国。宁戚担任齐国的相国后,竭尽全力辅佐国君,加强与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使天下更加安定。

齐桓公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贤明君主哇!

桓公知士

选自《刘子》

齐桓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

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 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

读后感悟:

齐桓公之所以能在春秋时期称霸于天下,这与他知人善任,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是分不开的。选文中宁戚曾有小过,但齐桓公不以小过而埋没人才。

故事得到启示:

作为一个君子不要因为小人的馋毁而改变自己高洁的品性。做为一个掌权者要明白是非,绝不可偏听偏信,人云亦云。

#国学##故事#

喜欢哲理故事,请点评,收藏,加关注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