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故事10则: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更是处世真谛

发布者:红叶红了 2023-2-25 06:06



鳗鱼的故事

在日本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古时候,日本渔民出海捕鳗鱼,回到岸边时鳗鱼几乎都死光了。但是,有一个渔民船上的各种捕鱼装备以及盛鱼的船舱,和别人都完全一样,可他的鱼每次回来都是活蹦乱跳的,因此卖的价钱高过别人一倍。没过几年,他就成了大富翁。

后来,他身染重病,不能出海捕鱼了,才把这个秘密告诉他的儿子:在盛鳗鱼的船舱里,放进一些鲶鱼,因为鳗鱼与鲶鱼生性好咬斗,为了对付鲶鱼的攻击,鳗鱼被迫竭力反击,在战斗的状态中,鳗鱼的本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所以就活了下来。

渔民还告诉他的儿子,鳗鱼死的原因是它们知道被捕住了,等待它们的只有死路一条,生的希望破灭了,所以在船舱里过不了多久就死掉了。

启示:要勇于接受挑战,只有在挑战中,生命才会充满生机和希望。


生命在于奉献

1912年春天,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养了一些蚕。病中的居里夫人有暇观察蚕儿如何吃桑叶,又怎样吐丝、结茧。她看了好久好久:蚕有求于人的只是几片绿叶,而贡献给人的却是精美纤柔的丝;它们极细心极耐心地朝着一个目标——结茧的方向努力,一直到吐完自己的最后一根丝。看着,看着,居里夫人感动极了,恍惚觉得自己也化作了一条春蚕。

第二年,在写给外甥女的一封信中,居里夫人还将自己与春蚕引为同类。

她说:“我也是永远耐心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我知道生命很短促而且很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么,知道别人的看法不同,而且不能保证我的努力必然成功,但是我仍旧如此做。我如此做,无疑地是有使我不得不如此做的原因,正如蚕不得不作茧。”

启示:执著地奉献是美丽的。



均等的月光

古印度有个故事,说佛陀为了消除人间的疾苦,就从人间选了100个自认为最痛苦的人,让他们把各自的痛苦写在纸上。写完后,佛陀说:“现在,把你们手里的纸条相互交换一下。”

这100个人交换过手里的纸条后,个个十分惊奇,都争着从别人手里抢回自己写的。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人生观等等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痛苦都不一样;再一点就是,别人的痛苦比你的更多更大,相比之下,你的那点痛苦就显得很微小了。只是,你以前为什么没有意识到呢?为什么老要张开眼睛羡慕别人呢?

启示:

有句话说:“上天散布给人间的苦难与月光一样地均等。”是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活得容易,更没有一个人是整日为鲜花和掌声所包围。知道了这一点,就不要再抱怨命运的乖蹇和不济了。安于自己所处的境地,努力着,抗争着,让时间去慢慢地将心中的苦痛化解。



抢救良知

一个淘气的小孩在河边玩耍,不小心掉进了河中,他拼命挣扎、呼救。附近的行人匆匆赶到河边,却大都袖手旁观。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更是互相推托,振振有词:

小孩未必聪明,舍命相救,不值得。

即使聪明,将来也不一定有出息。

再有出息,能有我们创造价值多吗?

喋喋不休……

湍急的水流,险要的地势,更增添了形势的危急,小孩气息渐弱,危在旦夕。这时,只见一个人拨开人群,一个猛子就扎到河水中。

小孩得救了。人们这才看清勇敢的救人者,原来是本地最有名望的教授。一时,岸上寂静无语。教授不比别人更热爱生命吗?不比别人更聪明吗?创造价值不比别人更多吗?比起教授,素不相识的小孩毕竟是次要的。可是教授说,良知是最重要的。救落水的小孩,就是救良知。

启示:不管什么人,即使满腹经纶、身价百倍,失去良知,都一文不名。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狐狸为了钻过一个小洞进入葡萄园,不得不斋戒三天直到瘦得能够钻进去。它进入葡萄园以后大吃大喝,变得大腹便便,结果怎么也出不来了。为了安然离去,它不得不斋戒三天,饿到与进来时一样瘦。离开时它悻悻地说:“美妙的葡萄园,你的葡萄是如此硕大,又如此甘甜,但是你却给了我什么?怎么进来怎么离去!”

启示

尘世是一座美妙的葡萄园,但是无论自作聪明的人怎样积攒财富(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最终都将“怎么进来怎么离去”,用中国人的说法,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一滴与一生

日本明治初期,京都曹源寺有一位高僧,名叫仪山。有一天,仪山大师准备洗澡。他发现浴池里面的水烧得太烫,就唤来了一个刚来不久的小和尚,吩咐说:“水太烫了,提一些冷水加进去。”附近就有一只水桶,小和尚提起来后发现桶底还有一点水,便随手把水倒掉了。

“你干什么?”仪山大师厉声喝道。

那个小和尚被仪山大师的声音吓坏了,他愣在那里想了一会儿,不明白仪山大师为什么突然大发雷霆,便没有回答。

当小和尚打算去提水时,仪山大师又大喝了一声:“你把水倒到哪里去了?”

“真蠢!一滴水也是珍贵无比的,岂可浪费?你为什么不用它浇树?”

虽然小和尚一连挨了两次训,但心里却充满了悟道的欣喜。他认识到:原来,一滴水也是值得珍惜的。

从此,这个小和尚就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滴水”。后来,他在仪山大师的教诲和熏陶下,终于成为在日本佛教界与仪山大师齐名的高僧。

晚年时,滴水大师写了这样一句话:“曹源一滴七十余年,受用无尽盖地盖天。”

启示

有的时候,一件小事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注重小事就是注重自己的人生。

注重小事

洛克菲勒是美国一个拥有十亿美元资产的巨富。他成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从他一丝不苟地降低成本和减少开支的小事,就足以看到他的成功。

有一次,洛克菲勒在美孚石油公司的一个包装出口石油的工厂里发现,封装每只油罐都要用40滴焊料。他经过多次试验证明:用38滴焊料封装一只油罐,偶尔会漏油;用39滴焊料封装一只油罐,既可以节约一滴焊料,又可以完全杜绝漏油的情况。于是,封装一只油罐都用39滴焊料,便成为美孚公司的统一标准。可见,洛克菲勒的管理之严格,就连一滴焊料也不放过。

见微知著,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注重事物的一点一滴!不肯放过支出的一毫一厘!简言之,从小事做起。巨富核算到点滴毫厘,正是巨富之所以成为巨富的一个重要原因。

启示

万里长城是一砖一石砌成的,汪洋大海是一点一滴汇成的。无论是修炼品德,还是经营财富,要成就非凡事业,都得从一点一滴的平凡小事做起。

生命的支点

两个盲人靠说书弹琴谋生,老者是师父,70多岁,幼者是徒弟,20岁不到。徒弟整天唉声叹气,因为眼盲而常常失去生活的勇气。师父临终前对徒弟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槽中,当你弹断第1000根琴弦的时候,你才可取出药方。记住,你弹断每一根弦时都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

徒弟牢记师父的遗嘱,他一直为实现那复明的梦想而弹琴不止。50年过去了,徒弟已皓发银须。一声脆响,徒弟终于弹断了第1000根琴弦,他直向城中的药铺赶去。当他满怀期望地等着取草药时,掌柜的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他的头嗡地响了一下,平静下来以后,他明白了一切:他不是早就得到了那个药方吗?就是因为有这个药方,他才有了生存的勇气。

他努力地说书弹琴,很受人尊敬,直到95岁高龄时才抱着三弦含笑离开人世。

启示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为何能有如此气魄,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有可供支撑的支点。人生的支点就是希望,带着希望生活,你会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茫无目的地生活,你只能感受到生活的无趣。拥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最大的快乐,让我们带着希望上路,活出一个最快乐的自我。

触礁的船

有一艘海轮途中触礁,船体进水。乘客有的急忙找救生圈,有的找自己的行李,但最多的在发牢骚:有的责怪船长,说其驾驶技术差;有的大骂造船厂,说其生产伪劣产品。这时,一位乘客高声喊道:“我们的命运不是掌握在我们的嘴上,而是掌握在我们的手上,快堵漏洞!”……海轮安全驶向彼岸。

启示

记住,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抱怨别人怎样,关键是看自己怎么做,掌握命运,让生命大放异彩。


命 运

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腰处一根横出的树干,人吊在半空,但崖壁光秃且高,爬不上去,而下面是崖谷。樵夫正不知如何是好,一老僧路过,给了他一个指点,说:“放!”

放?

既然不能上,半空吊着肯定只能等死,那就只有往下跳了——不一定活,但也不一定死。也许可以顺着山势而下,减缓一点冲下去的重力;也许半途能够有另一棵树,那么就可以再减掉一次冲力;也许可以抓到块石头,也许没有,也许真的得死,但毕竟还有生存的一点希望。

启示

这故事给人的最大启发是:假如每一回你都把那一次的抉择当成是你最后的一线生机,那你可以做到许多他人无法做也无法想象的事。凌空摆荡、浪费时间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最后谁都不能在半空中撑上多久。倒不如趁自己头脑还清醒、体力还可以的时候,好好控制自己的命运。

推荐阅读
  • 5个哲理小故事,带你告别精神内耗

    5个哲理小故事,带你告别精神内耗

    在生活的洪流里,我们常常陷入内耗的漩涡。内心的拉扯、自我怀疑与纠结,像藤蔓一样缠绕,消耗着我们的精力与热情。其实,许多古老的哲理小故事,蕴含着驱散内耗迷雾的智慧...

    07-13

  • “人怀壮志,无运亦能自通”。连环画里的哲理故事《状元与乞丐》

    “人怀壮志,无运亦能自通”。连环画里的哲理故事《状元与乞丐》

    今日推荐连环画里的故事《状元与乞丐》。改编,杨树玉,绘画,王树立。话说,古代丁家镇上住着一对兄弟,兄长丁花实,娶妻胡氏。弟弟丁华春,娶妻柳氏。兄弟二人父母早亡,...

    05-23

  • 合肥一中学班主任戈新强,“手写日记”火了

    合肥一中学班主任戈新强,“手写日记”火了

    “写给开学前的同学们——暑假已接近尾声,你预习新课了吗?主动去亲近新知识,了解它的特色,和它多相处,这样你们才会成为好朋友。”“我们不揠苗助长,我们要静待花开。...

    05-21

  • 小故事里的哲理你能懂么?

    小故事里的哲理你能懂么?

    《木桥与木雕》 深山里,木桥承载行人百年,浑身裂痕却默默支撑。河畔木雕被供在庙中,每日受香火赞美,嘲笑木桥:“你灰头土脸,哪像我风光?”暴雨突至,山洪冲垮木雕底...

    05-21

  • 讲个小故事1:无为而不为——《老圃与野藤》

    讲个小故事1:无为而不为——《老圃与野藤》

    作者:锟鋙剑客哲学思辨1:无为而不为——《老圃与野藤》昔有老圃,善植奇花异卉,园中百芳竞艳,观者无不称妙。然园隅生野藤一株,蜿蜒屈曲,日侵芳畦。老圃每见必斫之,...

    05-19

  • 民间故事里的奇人奇事。这些流传百年传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秘密

    民间故事里的奇人奇事。这些流传百年传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秘密

    标题: 民间故事里的奇人奇事:这些流传百年百年传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导语:在岁月长河中,民间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了老百姓的智慧与想象。那些口耳...

    05-17

  • 那些足以慰藉心灵的动人小故事

    那些足以慰藉心灵的动人小故事

    在生活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小故事如繁星般闪耀,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力量。今天,日更君就来和大家分享几个好看又动人的小故事。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年轻人在拥挤的公交...

    05-17

  • 选一个你觉得最有哲理的小故事,看看你的事业人生哲学倾向

    选一个你觉得最有哲理的小故事,看看你的事业人生哲学倾向

    你是否曾经被一个小故事深深打动,那种看似平凡却让人顿悟的瞬间?心理测试的魅力正是在于,它让我们透过一个简单的选择,看清藏在内心深处的自我。这一次,通过选择你最喜...

    05-17

  • 布莱恩·麦基《哲学的故事》

    布莱恩·麦基《哲学的故事》

    今天午休翻阅的书是三联书店2002年版《哲学的故事》,作者英国哲学家、作家、广播人布莱恩·麦基,中文译者季桂保。初读此书是2009年,阅读体验很好,可以说沉醉其中。初读...

    05-17

  • 沉默是金!话多易惹麻烦人生哲理小故事

    沉默是金!话多易惹麻烦人生哲理小故事

    首先感谢小伙伴的阅读,欢迎大家进行点赞、关注、收藏。小编在此也祝大家日进斗金、财源滚滚。1. 哥们,这人生就是左右为难啊,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2. 咱就是说,年纪大了...

    05-17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