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潮 一条不孤独的路

发布者:抹茶味 2023-7-5 17:21

中新网北京6月11日电(赵一凡)大家眼里,一个航天员的路就应该由无数努力的结果堆叠而成。而桂海潮故事的意义在于,它第一次论证了这条“通过读书从偏远小镇直通太空”的路真正存在。而且这条路上,他不孤独。

人们记住他的名字,第二次

故事被一则社交媒体上的留言掀起。五月末的一天,有人在网上回忆了自己与邻家少年的往事:小时候贪玩的自己,总会被爸爸揪到一个男孩的窗口看他学习,透过纱窗,“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一个宇航员的曾经。”

图源:网友评论截图

这条留言被网友传遍网络,因为其中提到的少年,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也是“神十六”乘组中戴眼镜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

当他入选航天员的消息传来后,他的家乡沸腾了。这个名叫姚关的云南边陲小镇要从县城走20多公里的蜿蜒山路才能到达,整座小镇被一条老街贯穿,从这头到那头。在成为航天员之前,桂海潮作为“街上有名的大学生”第一次被大家记住。

1986年出生的桂海潮小时候皮肤黑黑的,个子不算高。在家人和老师的眼中,他和农民出身的父母一样内敛、随和,是个好学生的样板。舅舅说他放学后“看一会电视就赶紧去学习,最爱看的是《新闻联播》”,老师说他虽然理科更强但从不偏科,“经常追着老师提问”。

桂海潮(第三排左三)的小学毕业照。图源:水墨施甸

而在发小和同学眼里,桂海潮更像个普通人。和他一起长大的尹成程经营着一家电动车店,从桂海潮家拐两个弯就到。尹成程说童年两个小伙伴也会一起疯玩,在插卡学习机上打游戏,后来两人都戴上了眼镜,不过“他是学习学的,我是打游戏打的。”另一位发小赵银则觉得没从桂海潮身上看到太多变化,“他的姚关口音(都)还没变”。在他们眼里,桂海潮总是带着某种稳固与坚定。

他的高中同学杨海飞记得,这个男同学复习累了会去打打篮球,还爱上过攀岩这样的极限运动。桂海潮曾经非常坚定地跟她说,希望自己能在航空航天领域有所建树。

这份坚定,可能源于他17岁时,从校园广播听到杨利伟乘坐“神五”一飞冲天的时刻;也可能源于更早一些,他从儿时最爱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读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感人事迹时。

自这些时刻之后,他的目标再没有改变过。

当年高考,高中班主任杨兆东在志愿填报截止前一个小时还在和他的父母聊,劝他们说服桂海潮改志愿报北大。但未来的路对桂海潮来说从不是一个十字路口,是一条直挺挺的老街,从这头贯穿到那头。他的志愿栏自始至终只写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年后,他作为北航留校任教的博导,和中国首位戴眼镜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第二次被家乡的人们记住了名字。

一条路径被确实地论证,第一次

随着桂海潮一起被大家讨论的,还有一张图片。很多人觉得,图中的人就是桂海潮。

图源:@kefan404

其实它由一位博主在2021年用软件制作而成。日光将航天员的影子从脚下拉长,延伸向满墙的奖状。那影子好像一条路。

大家眼里,一个航天员的路就应该由无数努力的结果堆叠而成。而桂海潮故事的意义在于,它第一次论证了这条“通过读书从偏远小镇直通太空”的路真正存在。但“读书”就像火箭发射场上的那句“点火”,不是全部,只是开始。

2005年,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9年后博士毕业开启博士后的研究生涯。他的学术方向一直与航天器的运动与控制相关,博士阶段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欠驱动非完整航天器的姿态控制问题研究》,答辩公告还是他自己用毛笔写的。

桂海潮用毛笔写的答辩公告。图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信公众号

用稍微通俗一些的话讲,他研究如何让航天器调整姿态,在确定的轨道上交会对接、在轨运行。他的科研成果,多少也隐喻了他的人生。

2018年的一天,学院院长宣布,国家开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员。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选拔的航天员包括载荷专家,会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拔。他想都没想就报了名。

两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11位老科学家回信。桂海潮读到回信后深受鼓舞,他回忆起听到杨利伟飞天的那个下午,觉得“能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需要结合,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最大的幸运。”

仅仅5个月后,他从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三批预备航天员中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道路已然清晰,但从博士到航天员的每一步,都不好走。与空军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相比,来自大学的桂海潮就算体能再好,也显得单薄许多。

在巴丹吉林沙漠的一次野外求生训练,负责晚上值班的他躺在沙漠里看着点点繁星,幻想着将来他就要飞向那里。第二天一早,在茫茫大漠中徒步5公里的半路上,桂海潮的鞋底脱落。其实在前一天,他的另一只鞋底已经掉了,是用军刀和降落伞绳缝好的。他忍着脚下点点砂砾带来的滚烫摩擦与疼痛回到营地,吃了口西瓜,“真甜”。

在那条确定的路上,桂海潮不断调整着状态,让越来越强大的自己从姚关镇走向问天阁,最终和梦想交会。

在路上踏下脚印,无数次

5月29号那一天,桂海潮和其他两名乘组人员在问天阁与记者集体见面。和稍显黝黑的脸相比,他挥手时露出的手掌明显白得多,掌纹根根清晰分明。

航天员桂海潮。汪江波 摄

这双手,曾经出现在北航博士生陈子龙的肩膀上。

陈子龙是桂海潮的学生,他说每次和桂老师见面聊科研,他总是先问大家生活上有没有困难或者烦心事。有一次师生一起出去吃饭,天下雨了,他们同撑一把伞,桂海潮搂着他的肩膀,“感觉像哥们儿一样。”更多的时间,这双手在帮学生们找文献,改论文,指导科研的方向。

桂海潮(前排左二)与实验室硕士毕业生合影。图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信公众号

桂海潮的肩膀上,也出现过很多双手。

其中有一双来自王悦。他是桂海潮的同学,也是室友。他陪桂海潮度过了很多学术与生活的时光,见过桂海潮阅读自己以前的日记,“读到哈哈大笑,感慨学生时代的青涩”。

一定还有一双手来自徐世杰,他是桂海潮和王悦的老师,也是我国著名航天动力学与控制技术专家。

2005年,青年学生桂海潮刚刚踏进北航校门。那年“神六”飞天,身为宇航学院教授的徐世杰做客《焦点访谈》回顾中国航天路,也曾接受校内记者采访,说青年学生对“神六”飞天的感觉会更加强烈,他们会受到很大的鼓舞和激励,将这种精神薪火承传。

后来,徐世杰成了桂海潮的老师。据王悦回忆,徐老师教他们踏踏实实做学问,“从没见过徐老师批评任何一个学生,都是鼓励为主。”

徐世杰(前排中)、桂海潮(前排左一)、王悦(前排右一)等课题组师生在教师节合影。图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信公众号

2018年,桂海潮在得知选拔航天员的消息后,立刻向徐老师表达了想法,徐老师鼓励他报名。

2023年,桂海潮成为“神十六”乘组,也上了《焦点访谈》,还飞了天,但徐老师不能亲眼看到了。2019年9月14日,徐世杰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8岁。在北航发布的讣告里写道:徐世杰同志热爱教育事业,从教36年来共培养研究生一百余人,为我国航天科研单位和高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很多成为了我国航天系统的骨干力量。

我们无从知晓桂海潮如何消解这种遗憾,但至少我们知道,就算背后少了一双欣慰的眼神,桂海潮前行的路上,他不孤独。

从问天阁到报告台有30米距离,大约要走1分钟;从报告台到发射塔架大概有7千米,坐车可能需要20分钟。这条路杨利伟在2003年走过,今年桂海潮也走了。他走的时候,身边还有另外两个同伴。

“01”景海鹏已经走过三次了,这是第四次。为了继续飞天,他经常随身携带所有飞行训练资料,每天600个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上千次跳绳是标配。“02”朱杨柱是第一次走,他的微信名叫“飞天猪”,在博士毕业论文致谢词中说自己“如今无材补天却空得博士虚名”。后来没有放弃的他师从“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攻读博士后,终于追上了吹向苍穹的风。

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汪江波 摄

他们三个一起走过很长的路。航天员大队的门口,“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八个大字是桂海潮眼里的“哨兵”,它看着三人一遍遍训练又归队,也目送过一批批航天员出征又凯旋。这条路上被踏下过太多脚印。有的来自飞天摘星的航天员,有的来自桃李满天下的栽梦人,还有的来自厚积薄发的准备者。

对单个人来说,他们的路没有分叉,直挺挺向着一个目标。但把所有人的脚印拓在一起看,那是从四面八方来,最终汇到同个终点的路,遍布神州大地,像蜿蜒曲折的山路,也像手心清晰可见的掌纹,揭示着一段势将问天的命运。(完)

推荐阅读
  • 中国历史上10个超励志的名人故事藏着古人的成长智慧读懂受益一生

    中国历史上10个超励志的名人故事藏着古人的成长智慧读懂受益一生

    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里,从不缺熠熠生辉的传奇人物。他们中,有人在寒夜里凿壁借光,有人在困境中浪子回头,有人用一生坚守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这些跨越千年的故事,不仅是...

    09-12

  •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收集的这些故事非常精彩,它们跨越了时空和文化,共同谱写了一曲人类面对逆境时不屈不挠的壮丽诗篇。这些故事之所以能持续激励我们,是因为它们揭示了通往成功的普遍真理。...

    09-12

  • 励志故事:山城少年坚韧乐观圆梦清华!

    励志故事:山城少年坚韧乐观圆梦清华!

    “我渴望考上清华!”他是从重庆大山里走出的少年黄嘉玮自小父母分开十岁那年母亲因车祸残疾外公靠微薄收入扛起养家重担困难并未将这个家庭打倒家人面对生活依然坚韧乐观的...

    09-10

  • 当年明月的励志故事

    当年明月的励志故事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他的励志故事激励着许多人。网络文学创作崛起当年明月早期是一名普通公务员。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天涯社区上发帖分享自己对明代历史的见解。他以“当年明...

    09-10

  • 破茧重生!这些励志故事太燃啦🔥

    破茧重生!这些励志故事太燃啦🔥

    家人们,今天必须给大家分享一些遭遇婚姻背叛后,调整心态重新开始生活的励志故事,希望能给正在经历痛苦的姐妹们打打气!故事一:勇敢追光的小A小A结婚两年就发现老公出轨...

    09-03

  • 走近6名青年人,听他们讲述传承弘扬抗战精神的故事

    走近6名青年人,听他们讲述传承弘扬抗战精神的故事

    原标题:新时代青年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精神力量(青年圆桌)图①:首都高校师生在“铭记烽火 砥砺青春”主题展示活动上演唱《保卫黄河》。和冠欣摄图...

    09-03

  • 激励故事:那些勇敢面对“当下”的人们

    激励故事:那些勇敢面对“当下”的人们

    1. 李明的转折:从拖延到行动的勇者李明曾是一个典型的“拖延症患者”。他梦想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但总是用“明天开始”来推迟行动。每天告诉自己:“明天我会开始写作”...

    09-02

  • 穿越千年!中国历史上这十个传奇故事,个个震撼人心

    穿越千年!中国历史上这十个传奇故事,个个震撼人心

    五千年的时光长河,冲刷出无数闪耀的文明碎片,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不断上演,它们或彰显智慧,或诉说坚持,或展现勇气。今天,就带大家走进中国...

    09-01

  • 从春秋到清末:13位历史名人的热血故事,藏着中国人的精神密码

    从春秋到清末:13位历史名人的热血故事,藏着中国人的精神密码

    翻开中华历史长卷,总有一些人物跨越千年依然鲜活。他们中,有人为家国鞠躬尽瘁,有人守清廉两袖清风,有人凭智慧破局重生,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大丈夫”“真君子”。今天,...

    09-01

  • 逆境中的坚持:激发内心勇气的励志故事

    逆境中的坚持:激发内心勇气的励志故事

    大家好!今天咱们不讲天马行空的梦想,也不谈遥不可及的星辰大海,而是聊聊那些在“境”中坚持,靠一股子韧劲儿,闯出一片天的真实故事。毕竟,人生如戏,谁都想演得精彩,...

    08-28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