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丨石川:有一种理解,叫换位

发布者:千里兔 2023-9-20 12:24

有一种理解,叫换位

文/石川

与人交道,只要心智正常,谁都希望拥有睿智和理解的状态,既希望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和所具所有,能够被广泛地理解,也希望能读懂和看懂他人的存在。因为只有这样,人才拥有人之为人的美好感觉,才叫活出人的价值和尊严。

只是,在实现这种美好愿望过程中,有些人似乎如鱼得水,他们确实可以轻而易举地随心所愿,并受到一片的羡慕与赞扬;有些人不好不坏,中不溜秋,总有美中不足,不是这方面欠缺,就是那方面遗憾;有些人却是弄巧成拙,不是自己的言行常常被人所误解,就是看不明白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与表现,甚至看不惯周边的一切,把人际关系弄得一地鸡毛。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原因肯定很多,但其中有一条特别重要,那就是在后天的为人处事中是否重视和善于换位思维的运用。那些注重换位的人,说起话来往往容易被人所接受,做起事来也往往容易顺顺利利,也特别讨人喜欢和尊重;而那些只从自身出发,不重视或不屑于换位的人,定义别人却从不被别人所买账,推销自己却始终不受社会所待见。

换位,最直白的意思,就是调换位置,是将此位换成彼位,把彼位调到此位。而这里主要是指一种思维方式,在与人交道中,实行心理位置互换,把对方设想为自己,将自己设想成对方,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体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找见感同身受和情感共鸣。在人生的打理中,它不仅是一种好韬略、好方法,也是一种亲和人、打动人的好姿态,反映着人之为人的能力与水平,体现着一个人的心胸与格局,折射着人的修为与境界。谁重视并运用得好,谁就一定会赢取人生的主动。

现实生活中,总能听到诸如此类式的埋怨:“关于这个道理,我已讲了不下十次八次,可他就是听不懂,简直就是个猪脑袋!”“我是为他好才这么说,他居然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我哪里是这个意思嘛,他偏要那样理解,真让我无语!”“我是做好不得好呀!他不仅不记我的恩,反而把我作为仇人对着干,我劝其上山他下水,我叫其下水他上山!”……这种种的吐槽,对当事人来说,充满着委屈与无奈,但对听者来说,却不一定引起共情,而是相反地认为当事人是活该的遭罪。因为,在听者的心目中,当事人肯定也有问题,至少工作方法简单,不注意与沟通方的互相换位,只有“我说你听”“我讲你通”“我令你行”的简单粗暴,人家不与领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一对夫妻化解争吵的做法,倒是很能给人启示。丈夫对妻子的唠叨已有一段时间的不爽,但他并没有与妻子当面锣对面鼓地针锋相对,而是揪准妻子厨房炒菜的时机予以换位式地指出。丈夫站在妻子的旁边,一会儿说要少放些油,一会儿说火太大了,一会儿说要加点水,一会儿说盐放少了,一会儿说要放点味精……针对丈夫的这一表现,妻子忍无可忍,大喊道:“烦不烦呀,你给我站开,我知道怎么做,用不着你指手画脚。”丈夫听罢,狡黠而冷静地说道:“我只是想让你明白,我开车时,你在副驾位一直唠叨,我那时的感觉也和你现在的感觉一样呀。”丈夫这句看似不经心的话,却直抵妻子的心田。从此之后,妻子对丈夫的行为不再指指点点,夫妻双方既互相尊重、互相鼓励,又各得其所、各安其好。

一个人与一位盲人的故事,也给人意味深长的启迪。说的是,有个人请一位盲人朋友吃饭,吃的很晚,一直吃到天黑。饭局结束,盲人和朋友道别后准备起身要走,朋友喊住他,给他点了一盏灯笼,请其拿着。盲人很生气,埋怨道:“我本来就看不见,你还给我一个灯笼,你是不是在嘲笑我呀?”朋友笑着回他:“就是因为你看不见,我很在乎你,才给你点个灯笼,你看不见,别人通过灯笼却能看得见你,这样你在黑夜里走就不会有别人撞到你了。”朋友这番设身处地的举动与言语,让这位盲人感动不已,并连忙不好意思地道歉:“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错怪你了,对不起呀!以后你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定当肝脑涂地。”

这世界,既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人和人从来就是有区别的,要么人种不同,要么起点不同,要么成长环境不同,要么接受的教育不一样,要么经历和见识有别,要么先天禀赋有异,对同一件事的认知也就绝对不尽相同。与这样的世界相处,最好的办法,就是尊重、尊重、再尊重,认识、认识、再认识,领会、领会、再领会,理解、理解、再理解,求大同,存小异,找准结合点,求出公约数,画出同心圆,求得最大的共识,赢得最大的支持。而所有这些,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就是要通过换位来获取。

所以,与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就要注意身份的换位。父母遇见子女,就多想想子女对父母的期盼,子女遇见父母,就多想想父母的一片好心;丈夫遇见妻子,就要想到妻子需要丈夫的爱怜,妻子遇见丈夫,就要想到丈夫最需要妻子的包容;老板遇见员工,就多想想如何提高员工的薪酬,员工遇见老板,就多想想如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领导遇见部下,就多想想如何让部下获得进步,部下遇见领导,就多想想怎样才让领导更放心、更赏识;师傅遇见徒弟,就多想想徒弟怎样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徒弟遇见师傅,就想想如何让师傅对自己更信任……身份不同、角色不一,其心理轨迹和关注点就必有区别,只有把握准了,与不同身份者相处,就会和风四溢。注意不同身份的置换,也有利于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始终知道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我又该如何做好谁。

所以,与不同处境的人打交道,就要注意处境的换位。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里,看看别人的生活,你才能看到人间百态,理解他人的难处。生而为人,谁都有软肋,谁都有缺点,谁都有不好提及的难堪,谁都有不愿意被刨根问底的隐私,要注意不随便去戳别人的痛处,不说刀刀见血的话语。他人伤心时不随意追问,他人脆弱时不随意小瞧,他人痛苦时不随意评价,他人失败时不随意指责,他人窘迫时不随意耻笑。通过处境的换位,做到既不错位越位,又不麻木不仁,对方成功你高兴,对方有喜你捧场,对方不幸你抚慰,对方有错你点醒,对方有难你帮忙,对方残缺你接纳,争作对方雨中的伞,多为对方遮遮风、挡挡雨。

所以,与不同立场的人相处,就要注意立场的换位。一个人立场不同,他捍卫的利益也就不同,世上很多矛盾,也往往由此而产生。你有一个女儿,多半希望婆家多给彩礼;你有一个儿子,多半期望亲家别要太多。你是员工,多半觉得老板抠门;你是老板,多半担心员工敷衍。你是顾客,多半认为商家暴利,你是商人,多半觉得顾客挑剔。这种对立的类比,听起来扎心,却道破了“位置决定思维,屁股决定脑袋”的人性。一个人如果总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到的全是利益得失,也永远得不出满意的结论。只有适时换到对方的立场来掂量掂量,许多纠结便不是纠结,许多疙瘩不再是疙瘩,许多问题也不再是问题,就既能理解别人的心思,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既包容着他人,也成全着自己。

所以,与不同想法的人相处,就要注意想法的换位。本应广为畅想,却碰见死钻牛角尖;本应意见一致,却碰见极力反对;本应集中注意,却碰见忽东忽西;本应具体具象,却碰见云里雾里;本应大局出发,却碰见死守一隅;本应着眼长远,却碰见眼前的短视……你的想法与他人为什么凑不到一块?到底是自己思维短了路,还是他人脑子有问题?如果只用自己的标尺去量别人的想法,你不仅难得其解,而且还会怒火中烧,把别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可一旦你做出了想法换位,你就会除了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想,还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忖思忖。有了这种换位,你就不会得出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好即坏的简单认知,也不会轻易地把不同想法者看成是不可接受的异类,而是愿意努力,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所以,与活法不同的人相处,就要注意活法的换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安静;有人想法复杂,有人想法单纯;有人重视交际,有人重视独处;有人在乎名利,有人在乎实在;有人看重物质,有人看重精神;有人崇尚形式,有人崇尚内容;有人总是利他,有人总是利己;有人追求外观,有人追求内在;有人活得入世,有人活得超然……能有多少种列举,就有多少种活法,更何况还有更多的人是活在不左也不右、不上也不下、不正也不反、不黑也不白、不亮也不暗的中间地带。遇到活法不同的人,不可简单地用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不可苟同去歧视、去排斥、去批判,而是要试着用活法的换位去体悟、去感受、去理解,做到看得惯、容得下、处得来,实现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

所以,与心情不同的人相处,就要注意心情的换位。遭遇不同,一个人的心情往往不同。碰见肯定、表扬、赞美、鼓励,心情多半振奋;碰见歧视、不公、欺负、背叛,心情多半愤慨;碰见欺骗、戏弄、辜负、怀疑,心情多半失望;碰见心爱的事物不再存活于世,心情多半悲痛……不同的心情,总有其不同的缘由,也总有其转化的规律。尤其是那些负面的、消极的、幽暗的情绪,遇见了,就要提醒自己,不要轻易去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不要针尖对麦芒和火上加油,而是要适时地开展心情的换位,找准频道、找准感觉,找对逻辑、找对话题,该同情的同情,该抚慰的抚慰,该开导的开导,实施有的放矢的交流。同时,还要管控好自己,不和愤怒对抗,不被悲观传导,不被消极污染,既让自己也引导着对方,心情始终朝着正向、积极、健康和阳光。

看来,与人交道,要获取理解与配合,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但弄清了对方的身份、处境、立场、想法、活法和心情,并与之进行适当的心理换位,所有看似复杂的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起来。有了如此的认识与境界,你的人生也必结一路的好人缘。

(此文原载于《文艺生活》2023年第9期)

本期音频朗读者:李钰,本名李玲娜,主任播音员,河南省新蔡县群文工作者,河南省青联委员,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常务理事,驻马店市青联常委,驻马店市朗诵协会会长。

石川,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湘评论》《湘江文艺》等报刊,著有随笔集《人生如字——谐音字趣谈》(人民出版社出版)。

推荐阅读
  • 一篇感人的文章,中年人的,梦想与坚守,

    一篇感人的文章,中年人的,梦想与坚守,

    晨光里的约定凌晨四点半的老城区,巷口的路灯还亮着昏黄的光。王建国蹲在早餐车后揉面,面团在他掌心反复翻转,带着规律的“砰砰”声。妻子刘梅正往保温桶里码包子,指尖被...

    08-02

  • 读书,守一份纯粹

    读书,守一份纯粹

    文丨张安然 图丨网络前些日子,一位年近六旬的农民工在北京西单逛书店时,恰巧赶上了陈行甲的新书分享会。因其着装打扮看起来与周围的环境有所悬殊,很快引起了《人民日报...

    07-31

  • 文章感人

    文章感人

    就在那一瞬间,时间仿佛静止了。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浓烟滚滚,空气中弥漫着焦糊的味道。厨房的火势迅速蔓延,屋内的住户在外焦急等待,却始终没有回应。危急时刻,平凡的身...

    07-14

  • 什么样的文章,让你感动到泪奔!

    什么样的文章,让你感动到泪奔!

    文/炎铭每个人心里,都藏着几次不为人知的泪奔时刻。有人说,眼泪,从不是脆弱的标志,而是心灵偷偷拂尘后的一片净土。尤其活到中年,日子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表面波澜...

    07-05

  • 这篇文章非常感人,生动地展现了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和互助的力量

    这篇文章非常感人,生动地展现了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和互助的力量

    这篇文章非常感人,它生动地展现了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和互助的力量。让我来帮你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几个关键点:她是整个事件的发起者。身处千里之外,面对父母的困境,她没...

    07-02

  • 这文章让人感动的流泪

    这文章让人感动的流泪

    近日,一篇由张晓磊于5月9日发表的爆款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讲述了一位35岁的“剩女”在与媒婆的对话中倾诉的心声:“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嫁不出去!我在长沙有车有房还有...

    06-12

  • 父母是什么?我是哭着看完,这篇文章,太感人了

    父母是什么?我是哭着看完,这篇文章,太感人了

    父母,是我们生命的赋予者、陪伴成长的守护者,也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依靠和支持。父母这个词里,蕴含着无私和深沉的爱。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从婴儿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

    06-02

  • 感动到泪奔,一个女儿和一个精神病母亲的故事!

    感动到泪奔,一个女儿和一个精神病母亲的故事!

    很久没有一气儿读完一篇长文,也很久没有被文字感动过了。但这篇文章做到了,确切地说,我被感动到泣不成声!一个女儿和一个精神病母亲的故事!这篇浸透血泪的自述,让我看...

    05-22

  • 感动人心的瞬间!

    感动人心的瞬间!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忙于追逐梦想,忽略了身边那些平凡却温暖的瞬间。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爱与感动的故事。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走在繁...

    05-17

  • 感人文章、珍惜每一刻,莫让亲情成追忆

    感人文章、珍惜每一刻,莫让亲情成追忆

    友友们大家来啦!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彩话题老规矩先点赞再看文!0102女人为了弟弟结婚,偷偷拿了老公存的50万给弟弟买房,还豪言不用还了,就当姐姐随的份子钱,老公母...

    05-17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