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重温跨越70年的感动

发布者:红叶红了 2023-6-2 23:37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那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片阵地烧红了。但是我们的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这一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

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把敌人死死地抱住,让身上的火,也要把敌人烧死。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的爱我们的祖国,你一定会爱上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951年4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上刊发了一篇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彼时,通讯作者魏巍刚从朝鲜战场归来。脚踏过被炮弹炸翻的阵地、手握过被鲜血染红的泥土,目睹过志愿军战士被子弹穿透身体的瞬间,魏巍将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用笔一一记录了下来,写就了这篇感人肺腑的《谁是最可爱的人》。70年,时光的烟尘让英雄走入历史深处,而这篇仅有三千余字的战地通讯却温暖了一个时代,成为了无数人的深刻记忆。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之际,国防在线“悦读”栏目推出特别策划,带您重温《谁是最可爱的人》,回望那段让人难以忘却的历史岁月。

▼作者简介


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本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42年创作长诗《黎明的风景》。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51年到1958年,魏巍前后三次奔赴抗美援朝前线,从《谁是最可爱的人》到《依依惜别的深情》,写下了大量通讯。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1952年,完成中篇小说《长空怒风》。1978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东方》。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内容介绍


在1950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2师担负穿插任务,他们成功地穿插到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切断了敌人的后路。南逃之敌为了夺回生路,拼命地向112师扑来。北援的敌人为了接应南逃的溃军,也疯狂地扑向112师。面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美军,112师承受了最大的战场压力,整个战场杀得天昏地暗。在以松骨峰战役为背景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里,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报道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揭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光照日月的崇高心灵,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的血肉情谊。


这部作品在当时一经发表,立刻便激起强烈的反响,它激励了朝鲜前线广大指战员的斗志,鼓舞了祖国人民支援前方的干劲。魏巍在谈到写作这篇作品的体会时说,“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他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的一个主题。献给最可爱的人,是一场战争中最光辉的语言,也是魏巍对志愿军战士们最崇高的致敬。

▼作品延伸

2020年9月,两颗弹头被列入河北省高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革命文物清单。在此之前,这两颗特殊的“文物”,曾经在李景湖的身体里呆过六十多年。直到家人带李景湖去医院体检时,这才知道李景湖的头部有一颗金属物,从各个角度来看,“像一颗子弹”。李景湖去世时,女儿李文新特意让工作人员留神弹头,但骨灰出来后才知道,除了头部的弹头,还有第二颗弹头出现在了父亲的腰部。“我们可能这才知道,我爸爸经受了这么多,他自己从来不跟任何人说”,李文新当场泪如雨下。

13岁参军的李景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也是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通讯科长”的原型。

离开战场的战士,往往会无所适从。在家人眼里,李景湖的精气神,似乎被永远留在枪林弹雨中。直到生命尽头,两颗弹头“咣当”落入托盘,这是这位老兵留给世界的最后声音。

(国防在线·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出品)

推荐阅读
  • 一篇感动的文章,希望所有人都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一篇感动的文章,希望所有人都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邱砚第一次觉得天要塌,是在妹妹邱念咳着咳着,突然栽倒在饭桌旁的那个傍晚。彼时他刚从镇上的修车铺下班,蓝布工装袖口还沾着黑亮的机油,指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油污,怀里却...

    09-11

  • 今日头条情感文章:暖心又催泪!这些人间真情,戳中内心软肋

    今日头条情感文章:暖心又催泪!这些人间真情,戳中内心软肋

    原文/逐梦前行在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今日头条,总有一些情感爆文似重锤,狠狠敲击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不禁泪洒人间。今天,就带大家走进那些令人心碎却又无比温暖...

    08-31

  • 深夜催泪文章

    深夜催泪文章

    某个城市的角落里,男孩总会提前半小时等在公交站,手里攥着一瓶温好的牛奶。女孩晚自习结束从校门出来,总能看见他靠在路灯杆上,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个沉默的守护者。“又...

    08-27

  • 一条催人泪下的情感文章:一碗人间烟火,伴盏岁月沉浮

    一条催人泪下的情感文章:一碗人间烟火,伴盏岁月沉浮

    夏天的河南街头,总能遇见动人的生活画面:一位白发老人推着小车,在橘色的路灯下默默地煮着热面。炉火轻跳,空气里满是烟火气息。这份安静和纯粹,没什么轰动,却直击人心...

    08-25

  • 文章精彩感人

    文章精彩感人

    **前言**婚姻的崩塌,有时并非源于激烈的争吵或背叛,而是始于一方彻底的沉默。当一个女人不再抱怨、不再期待,甚至不再看你一眼时,这段关系早已走向终点。这背后隐藏着怎...

    08-22

  • 一篇感人的文章,中年人的,梦想与坚守,

    一篇感人的文章,中年人的,梦想与坚守,

    晨光里的约定凌晨四点半的老城区,巷口的路灯还亮着昏黄的光。王建国蹲在早餐车后揉面,面团在他掌心反复翻转,带着规律的“砰砰”声。妻子刘梅正往保温桶里码包子,指尖被...

    08-02

  • 读书,守一份纯粹

    读书,守一份纯粹

    文丨张安然 图丨网络前些日子,一位年近六旬的农民工在北京西单逛书店时,恰巧赶上了陈行甲的新书分享会。因其着装打扮看起来与周围的环境有所悬殊,很快引起了《人民日报...

    07-31

  • 文章感人

    文章感人

    就在那一瞬间,时间仿佛静止了。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浓烟滚滚,空气中弥漫着焦糊的味道。厨房的火势迅速蔓延,屋内的住户在外焦急等待,却始终没有回应。危急时刻,平凡的身...

    07-14

  • 什么样的文章,让你感动到泪奔!

    什么样的文章,让你感动到泪奔!

    文/炎铭每个人心里,都藏着几次不为人知的泪奔时刻。有人说,眼泪,从不是脆弱的标志,而是心灵偷偷拂尘后的一片净土。尤其活到中年,日子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表面波澜...

    07-05

  • 这篇文章非常感人,生动地展现了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和互助的力量

    这篇文章非常感人,生动地展现了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和互助的力量

    这篇文章非常感人,它生动地展现了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和互助的力量。让我来帮你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几个关键点:她是整个事件的发起者。身处千里之外,面对父母的困境,她没...

    07-02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