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60年来薪火相传与时偕行

发布者:十日谈 2023-4-1 22:06

“向雷锋同志学习”——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60年来,成为“雷锋传人”是一代代“雷锋班”最光荣的使命。60年来,中国人以雷锋的名义持续书写“春天般温暖”的故事。“学雷锋”在更多人的薪火相传中,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产生超越国界的影响。

寻访雷锋:打开认识中国的大门

今年3月5日,是孟加拉国留学生吴迪成立江西财经大学雷锋国际志愿者队2周年的日子。春节过后,他开启了“寻访雷锋”之旅,从江西到辽宁,去探究雷锋精神长盛不衰的原因。

辽宁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也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在抚顺的雷锋纪念馆,吴迪细看与雷锋相关的种种细节,用薄的毛巾、掉毛的牙刷、补了又补的袜子、磨破的旧衣服……一件件旧物,无言地诉说着雷锋平凡朴素又朝气蓬勃的青春。

孟加拉国留学生吴迪在抚顺雷锋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日记中的名言,镌刻在纪念馆的展板上。

吴迪发现,雷锋和自己一样,也是“异乡人”——1958年,雷锋从家乡湖南来到辽宁鞍山,成为推土机手,1960年参加人民解放军,1962年8月因公牺牲于抚顺。

身在异乡的雷锋,把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当亲人,参加建筑工地的义务劳动、投入抗洪救灾、担任小学课外辅导员……他尽力去帮一个又一个人,因为“多帮助人民做点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我知道答案了!”在与雷锋“近距离”的接触中,吴迪真正理解了“为什么中国老师建议我用‘雷锋’来命名我们的志愿者团队”。

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让吴迪相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让他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雷锋主题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疫情初期,我的祖国面临困难。中国政府给孟加拉国送去了防护用品,有洗手液、口罩,还有检测包,中国还派出医疗队与我们分享防疫经验。”吴迪回忆,那时自己身在中国,却觉得祖国很近。

“在发生疫情的寒假里,原本已回家的老师们又回到学校照顾我们。那时候,我感到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他说。

深受感动的吴迪决定做点什么,他主动承担起帮学校外出采买、组织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进而创立了江西财经大学雷锋国际志愿者队,至今已有十几个国家的青年慕名参加。

“雷锋代表了我一直追寻的那种价值观。”吴迪认为,雷锋的魅力在于,一个平凡人用不平凡的努力为世界带来了温暖与希望。他说,雷锋精神体现的大爱、忘我、进取,是人类共通的正能量,也是打开认识中国大门的钥匙。

成为雷锋:最光荣的使命

“雷锋!”“到!”

每天晚点名,“雷锋班”全体官兵齐声应答。60年,两万多天,从未改变。

雷锋牺牲后,他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

60年来,先后有200多名青年战士加入“雷锋班”。他们以“雷锋传人”自我期许,把传承雷锋精神视作最光荣的使命。

2月11日,现任“雷锋班”战士(前排)和部分历任“雷锋班”班长在营房内合影。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020年入伍的蒋佳恒是“离雷锋最近的人”——在“雷锋班”宿舍,他住在雷锋床铺的上铺。60年来,连队不知移防了多少次,但雷锋的床铺始终保留着。

24岁的蒋佳恒,在完成驾驶训练和运输任务之余,还参与照顾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

“到世界上最危险的任务区,竭尽所能帮助当地民众,这是我们作为雷锋传人应该做的。”副班长叶子贵说。2020年,在执行赴马里维和任务期间,叶子贵积极展开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还帮助建立中国维和部队营区雷锋精神展馆。

岁月如梭,“雷锋班”的故事,始终延续着助人为乐、雪中送炭、无私奉献的初心,从未改变。

时代变迁,离开雷锋的日子里,千千万万的“雷锋”涌现出来。

在雷锋曾工作过的鞍钢,有一位“当代雷锋”——1958年出生的郭明义,用自己近20万元的工资收入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他发起成立的爱心团队汇聚了200多万名志愿者。他还倡议组织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

“人死不能复生,捐献遗体和器官,可以挽救那些等待器官移植救命的患者,可以帮助医疗研究机构提高医疗水平。”长期参与公益的郭明义说,许多人都有爱心,只要有人去组织,就会唤醒蕴藏在人们心中的雷锋精神。

以雷锋的名义:续写时代新篇

“雷锋叔叔早!”每天清晨,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小学的孩子们,都会向教学楼前的雷锋塑像敬礼问好。

这所小学原名抚顺市建设街小学,雷锋从1960年10月起担任这所学校的大队辅导员,直至牺牲。

为了纪念可亲可敬的雷锋叔叔,建设街小学在20世纪70年代更名为雷锋小学。

走进干净敞亮的校园,雷锋元素扑面而来。雷锋雕塑、学雷锋展室、续写雷锋日记展板、“写给雷锋叔叔的悄悄话”信箱……孩子们的开学第一课,要听辅导员讲雷锋的故事。

当年,雷锋叔叔留给学生们的“针线包、储蓄盒、节约箱”,也有了新时代的新样貌——针线包成了“小雷锋心灵驿站”,储蓄盒变为“小雷锋道德银行”,节约箱成为“小雷锋爱心超市”。

抚顺雷锋小学副校长、大队辅导员徐蛟介绍,“小雷锋心灵驿站”是孩子们缝补情感的地方。“当孩子们有小情绪、小烦恼,就把它们写成给雷锋叔叔的悄悄话,投进信箱里。学校会定期邀请雷锋班的战士以雷锋身份与孩子们谈心。”

辽宁的“雷锋号”客运班车。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不仅是雷锋学校,在中国,雷锋车厢、雷锋车队、雷锋派出所……以“雷锋”为名的单位和团体众多。雷锋所代表的奉献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历久弥新的集体记忆。

“遇事不推,处事不等,接待不冷”,2022年,“铁警雷锋服务站”在南京南站成立。不久后,它便迎来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异常繁忙的春运。

在旅客看来,这个服务站,让那些“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急难小事有了解决的地方,为这场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回家之旅带来了温暖。

60年间,学雷锋活动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社会风尚。时至今日,学雷锋活动也在不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

每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还有另一个名字——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截至2021年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14岁至35岁的注册志愿者已超过9000万人。目前,中国注册志愿者已逾2.3亿人。

不断涌现的一批又一批雷锋式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为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变革注入不竭动力。

推荐阅读
  • 一篇感动的文章,希望所有人都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一篇感动的文章,希望所有人都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邱砚第一次觉得天要塌,是在妹妹邱念咳着咳着,突然栽倒在饭桌旁的那个傍晚。彼时他刚从镇上的修车铺下班,蓝布工装袖口还沾着黑亮的机油,指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油污,怀里却...

    09-11

  • 今日头条情感文章:暖心又催泪!这些人间真情,戳中内心软肋

    今日头条情感文章:暖心又催泪!这些人间真情,戳中内心软肋

    原文/逐梦前行在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今日头条,总有一些情感爆文似重锤,狠狠敲击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不禁泪洒人间。今天,就带大家走进那些令人心碎却又无比温暖...

    08-31

  • 深夜催泪文章

    深夜催泪文章

    某个城市的角落里,男孩总会提前半小时等在公交站,手里攥着一瓶温好的牛奶。女孩晚自习结束从校门出来,总能看见他靠在路灯杆上,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个沉默的守护者。“又...

    08-27

  • 一条催人泪下的情感文章:一碗人间烟火,伴盏岁月沉浮

    一条催人泪下的情感文章:一碗人间烟火,伴盏岁月沉浮

    夏天的河南街头,总能遇见动人的生活画面:一位白发老人推着小车,在橘色的路灯下默默地煮着热面。炉火轻跳,空气里满是烟火气息。这份安静和纯粹,没什么轰动,却直击人心...

    08-25

  • 文章精彩感人

    文章精彩感人

    **前言**婚姻的崩塌,有时并非源于激烈的争吵或背叛,而是始于一方彻底的沉默。当一个女人不再抱怨、不再期待,甚至不再看你一眼时,这段关系早已走向终点。这背后隐藏着怎...

    08-22

  • 一篇感人的文章,中年人的,梦想与坚守,

    一篇感人的文章,中年人的,梦想与坚守,

    晨光里的约定凌晨四点半的老城区,巷口的路灯还亮着昏黄的光。王建国蹲在早餐车后揉面,面团在他掌心反复翻转,带着规律的“砰砰”声。妻子刘梅正往保温桶里码包子,指尖被...

    08-02

  • 读书,守一份纯粹

    读书,守一份纯粹

    文丨张安然 图丨网络前些日子,一位年近六旬的农民工在北京西单逛书店时,恰巧赶上了陈行甲的新书分享会。因其着装打扮看起来与周围的环境有所悬殊,很快引起了《人民日报...

    07-31

  • 文章感人

    文章感人

    就在那一瞬间,时间仿佛静止了。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浓烟滚滚,空气中弥漫着焦糊的味道。厨房的火势迅速蔓延,屋内的住户在外焦急等待,却始终没有回应。危急时刻,平凡的身...

    07-14

  • 什么样的文章,让你感动到泪奔!

    什么样的文章,让你感动到泪奔!

    文/炎铭每个人心里,都藏着几次不为人知的泪奔时刻。有人说,眼泪,从不是脆弱的标志,而是心灵偷偷拂尘后的一片净土。尤其活到中年,日子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表面波澜...

    07-05

  • 这篇文章非常感人,生动地展现了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和互助的力量

    这篇文章非常感人,生动地展现了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和互助的力量

    这篇文章非常感人,它生动地展现了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和互助的力量。让我来帮你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几个关键点:她是整个事件的发起者。身处千里之外,面对父母的困境,她没...

    07-02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