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典的哲理故事20则,会带给你心灵的滋养

发布者:抹茶味 2023-4-21 10:06

天使的哭泣

从前,一个很恶很恶的农妇死了,她生前没做过一件善事。鬼把她抓去,扔在火海里。守护她的天使站在那儿,心想,我得想出她的一件善事,好去对上帝说话。她想呀想,终于回忆起来,就对上帝说:“她曾在菜园拔过一棵葱,施舍给一个女乞丐。”上帝说:“你就拿那棵葱到火海边去伸给她,让她抓住,拉她上来。如果能从火海里拉上来,就拉她到天堂上去。如果葱断了,那女人就只好留在火海里,仍然像现在一样。”天使跑到农妇那里,把一棵葱伸给她,对她说:“喂,女人,你抓住了,等我拉你上来。”她开始小心地拉她,已经差一点拉上来了,可是火海里别的罪人看见有人拉她,就都来抓她,想跟她一起上来。这女人是个很恶的人,她用脚踢他们,说:“人家在拉我,不是拉你们。那是我的葱,不是你们的。”她刚说完这句话,葱就断了。女人落进火海,直到今天还受着煎熬。天使没办法,只好哭着走了。

哲理点

俗话说,本性难易。旧心不改,仍旧落海应该悔过自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照亮别人

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在一所极普通的中专学校读书,成绩也很一般。毕业后,她到一家公司去应聘,韩国经理看了她的履历,没有表情地拒绝了她。女孩收回自己的材料,当她用手掌撑了一下椅子站起来时,觉得手被扎了一下。她看了看手掌,手掌上沁出了一颗红红的血珠,原来椅子上有一个钉子露出了头。她见桌子上有一条镇纸石,于是拿起来用它将钉子敲进去,然后转身离去。几分钟后,韩国经理派人将她追了回来,她被聘用了。

自私的人犹如槽里争食的猪狗,绝不会为他人做有益的事,其结果于己也没有好处。

哲理点

人自私等于自杀,而相反,关心别人也就等于关照自己。

比介绍信更重要的

美国著名企业家史密斯先生在报纸上刊出了一则广告,欲招聘一位年轻的男秘书。广告一刊出,立即招来了50多位应聘者。史密斯先生选中了一个空手而来的小伙子查理。

史密斯先生的助手不解地问:“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会选中一个连简单的介绍信都没有带来的小伙子?”

史密斯平心静气地解释说:“那你可错了。查理带来的东西可多呢——他进门先擦净皮鞋,进门后能轻轻关上门,表明他细致小心;他一进来便摘下帽子,并且很从容很敏捷地回答我的问话,表明他很有礼貌而且很聪明;我故意把一本书扔在地上,只有他捡了起来,并放回桌上,而其他人都毫不在意地踩了过去;他不像别人那样使劲地往里挤而是耐心地排队等待;同他谈话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他整洁的衣着,干干净净的头发和指甲。难道你认为这还不够吗?在我看来,这是一份最有说服力的介绍信。”

哲理点

形象是一份最有说服力的介绍信。注意整理好自己的形象,用好这份介绍信。

人生与收获

一个虔诚的信徒向上帝求教,怎样的人生才会有丰硕的收获?上帝取来两个背篓,把其中的一个交给他,朝前一指,前面出现了一条路。上帝说:“人生就好比这条路。”

上帝说完,带着他的信徒朝前走去,只见路旁闪烁着各种各样的瑰宝。信徒见了,一个一个几乎全捡进了自己的背篓。而上帝呢,只把其中一颗最璀璨夺目的钻石放进了自己的背篓。

这个信徒很快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因为越往前走,瑰宝就越多,而且还更具有魅力和价值。信徒毫不迟疑地将背篓里的宝贝全倒了出来,又把那些新发现的宝贝全捡了进去。结果没走几步,他的背篓又被装满了。

就这样,他一路上不停地倒了又捡,捡了又倒,等到他走到路的另一头,背篓里竟然空无一物。他太累了,只想轻轻松松地赶路,瑰宝已经对他失去了吸引力。而上帝呢,这个时候他的背篓里已经装满了他精心挑拣过的瑰宝,它们全是路边那些珍宝中的极品。

哲理点

“看到了吧,孩子,”上帝对他的信徒说,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善于选择,那样你才会有最大限度的收获。”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谁都熟知《伊索寓言》中那个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著名寓言。

这里要讲的是伊索的一个不太著名的寓言:狐狸凭着自己的聪明,钻进树洞,把牧羊藏在树洞里的面包和肉吃了个精光,但是等它要钻出来的时候,由于肚子胀得太大,再也钻不出那个狭小的树洞了,结果成了自投罗网的猎物。

希腊人的道德讽刺故事,到了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里,却变成了宗教训谕故事:狐狸为了钻过一个小洞进入葡萄园,不得不斋戒三天直到瘦得能够钻进去。它进入葡萄园以后大吃大喝,变得大腹便便,结果怎么也出不来了。为了安然离去,它不得不斋戒三天,饿到与进来时一样瘦。离开时它悻悻地说:“美妙的葡萄园,你的葡萄是如此硕大,又如此甘甜,但是你却给了我什么?怎么进来怎么离去!”

哲理点

不难发现,犹太智者把上述两个伊索寓言结合了起来,用于阐明一个比伊索寓言更为深刻的真理:尘世是一座美妙的葡萄园,但是无论自作聪明的人怎样积攒财富(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最终都将“怎么进来怎么离去”,用中国人的说法,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一滴与一生

日本明治初期,京都曹源寺有一位高僧,名叫仪山。有一天,仪山大师准备洗澡。他发现浴池里面的水烧得太烫,就唤来了一个刚来不久的小和尚,吩咐说:“水太烫了,提一些冷水加进去。”附近就有一只水桶,小和尚提起来后发现桶底还有一点水,便随手把水倒掉了。

“你干什么?”仪山大师厉声喝道。

那个小和尚被仪山大师的声音吓坏了,他愣在那里想了一会儿,不明白仪山大师为什么突然大发雷霆,便没有回答。

当小和尚打算去提水时,仪山大师又大喝了一声:“你把水倒到哪里去了?”

“真蠢!一滴水也是珍贵无比的,岂可浪费?你为什么不用它浇树?”

虽然小和尚一连挨了两次训,但心里却充满了悟道的欣喜。他认识到:原来,一滴水也是值得珍惜的。

从此,这个小和尚就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滴水”。后来,他在仪山大师的教诲和熏陶下,终于成为在日本佛教界与仪山大师齐名的高僧。

晚年时,滴水大师写了这样一句话:“曹源一滴七十余年,受用无尽盖地盖天。”

哲理点

有的时候,一件小事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注重小事就是注重自己的人生。

注重小事

洛克菲勒是美国一个拥有十亿美元资产的巨富。他成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从他一丝不苟地降低成本和减少开支的小事,就足以看到他的成功。

有一次,洛克菲勒在美孚石油公司的一个包装出口石油的工厂里发现,封装每只油罐都要用40滴焊料。他经过多次试验证明:用38滴焊料封装一只油罐,偶尔会漏油;用39滴焊料封装一只油罐,既可以节约一滴焊料,又可以完全杜绝漏油的情况。于是,封装一只油罐都用39滴焊料,便成为美孚公司的统一标准。可见,洛克菲勒的管理之严格,就连一滴焊料也不放过。

见微知著,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注重事物的一点一滴!不肯放过支出的一毫一厘!简言之,从小事做起。巨富核算到点滴毫厘,正是巨富之所以成为巨富的一个重要原因。

哲理点

万里长城是一砖一石砌成的,汪洋大海是一点一滴汇成的。无论是修炼品德,还是经营财富,要成就非凡事业,都得从一点一滴的平凡小事做起。

邂逅财富

德米尔是西班牙一个小市民,有一次他买了十张足球彩票,其中一张让他中了巨奖,奖金7000万美元。一夜暴富的他喜出望外,马上辞去了推销员的工作,开始挥金如土,过奢侈豪华、荒淫无度的生活,今天看球赛,明天观牛斗,吃饱喝足了,就去嫖妓。他还大言不惭地对别人讲:“曾跟一万个女人睡过觉,还一甩手扔给一个修女300万美金。”……十年后,德米尔变得一无所有,债台高筑,最后,因铤而走险入室抢劫被打入大牢。

就这样,这笔巨额彩票使一个人由穷人一跃成了富翁,又从富翁跌回了穷光蛋。更可悲的是,7000万美元竟买断了他的自由。

哲理点

如此看来,财富也是一柄双刃剑,它能扶你步上康庄大道,也能把你甩入万丈深渊,关键在于你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它。

习惯是粒种子

美国的孔德·德·布芬,年轻时智力平平,生性懒惰,却有的是财富。人们都认为他最终是个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然而他不想碌碌无为,虚度一生,而是想致力于科学研究。起初,人们都以为他的话是句玩笑,是痴人说梦,因为单凭他爱睡懒觉的习惯,就让人看不起他。

布芬也为睡懒觉浪费时间而苦恼过。他也知道,要想成功,必须改掉这个习惯,但是习惯是一种顽症,要想根治它,谈何容易?为了让自己早起,他要佣人约瑟夫在早上6点钟以前把他叫醒,并把他弄起来,然后就奖给他一个克郎;然而,当约瑟夫叫他时,他却装起病来,还假装生气来让约瑟夫不要打扰他睡觉。等他起床发现已11点时,大为恼火,狠狠地训斥了约瑟夫一顿。于是,约瑟夫铁下心来要挣那一个克郎,再也不怕主人的威胁,也不管他可怜巴巴的哀求,硬是一次又一次地强迫他6点钟起床。

有一次,布芬赖在床上怎么也不肯起来,约瑟夫就端来一盆冷水泼进他的被窝里,这种办法很有成效。种种努力之后,布芬终于克服了睡懒觉的习惯。

在以后的40多年的时间里,布芬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不间断,久而久之,他养成了习惯,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完成了伟大的著作《自然史的变迁》。他不仅在自然史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创作颇丰,成了一个著名的作家。

哲理点

人应当成为习惯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塞内加尔作家菩德吉说:“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一粒种子,播种一个良好的习惯,你将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

战胜自我

参加过大西南剿匪的父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父亲端着枪刚从一座巨大岩石后拐出来,迎面撞上一个也端着枪的土匪。两人相距只有五六步,同时将枪口指住对方的胸膛,然后一动不动了。如此近的距离,不管谁先开枪,打死对方的同时,自己也肯定被对方打死,动起手来只能是同归于尽,要想保住性命,就需有一方投降。

双方对峙着,枪口对着枪口,目光对着目光,意志对着意志。其实总共只对峙了十几秒钟,可父亲感到那么的漫长,那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对时光的流逝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

父亲不知道他已咬破了自己的下嘴唇,两条血溪濡湿了下巴。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支撑着:必须有一方投降,但投降的绝不是我!

父亲眼睁睁看着那个土匪的精神垮掉——先是脸煞白,面部痉挛,接着是大汗淋漓,最后是双手的握肌失能——枪掉到了地上。土匪“扑通”跪下去,连喊“饶命”。父亲努力控制着自己,才没有晕厥过去。他清楚地明白,他是最终的胜利者。

哲理点

人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决定其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只有踩着烟囱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级一级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有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哲理点

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只有把自己当作一面镜子,时时省察,才有可能战胜自己。

感悟幸福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谈论什么是幸福。

穷人说:“我现在很幸福。”

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穿着,轻蔑地说:“这怎么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

一把大火把富人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奴仆们各奔东西。一夜间,富人沦为乞丐。炎热的夏天,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大碗清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

乞丐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

哲理点

所谓幸福,其实是一种观念的东西,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人之幸福,全在于心能感悟幸福。不少人摆脱了贫困,天天酒足饭饱,但并未感到幸福,因为,幸福需要你自己去发现,去体验。

那些总是抱怨自己不幸的人,不要用沉重的欲望迷惑自己,不要总是看到你还不曾拥有的东西,而要静下心来,放下心灵的负担,仔细品味你已拥有的一切,学会欣赏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拥有,你就不难发现,自己竟会从自慰中得到收获,原来幸福之神对每一个人都不刻薄。

登山的发现

有位叫蒙克夫·基德的登山家,在不带氧气的情况下,多次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并且最终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他的这一壮举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想不靠氧气瓶登上6000米以上的峰顶,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蒙克夫为了实现这一夙愿不断摸索,最终他发现了无氧登山的奥秘。他认为无氧登山运动的最大障碍是欲望,因为在山顶上,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使你感觉到需要更多的氧气。作为无氧登山运动员,要想登上峰顶,就必须学会消除杂念。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为了登上峰巅,为了使四肢获得更多的氧,必须学会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哲理点

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登过山,更没有在极度缺氧的环境里停留过,然而,我们或多或少地在贫困里支撑过,在金钱始终不甚宽裕的日子里生活过。你是否发现,我们的心中一旦充满欲望,就会无力向上,沉溺于享乐时更是如此。根据蒙克夫发现的道理,这样的人在生活和事业上是登不上顶峰的。

经 验

有一年,一个登山队要攀登一座雪峰,想把足迹留在峰顶上。于是,这个登山队开始了登山前的准备,食物、药品及其他登山器材都准备齐了。这时,有一位专家提醒说,别忘了多带几根钢针,因为在高寒的雪山上面,燃气炉的喷嘴极易堵塞,需要用钢针疏通。一位老登山队员负责携带钢针,但是,他并没有听从专家的忠告,而是凭着经验只带了一根,他认为有一根钢针已经足够了。

遗憾的是,这支登山队再也没有能把脚印留在山顶上,登山队员一个也没有回来,问题就出在钢针上。那根钢针在使用时,不慎崩断了,由于仅仅只带了一根钢针,燃气炉无法使用,队员们断了饮食,最后全部陷入了绝境。

哲理点

对人生而言,经验确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笃信自己的经验,对他人的劝告不加以选择地一概拒绝,完全凭自己的经验办事,有时非但不能把事情办成功,反而会把事情办得更糟,甚至会因此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许多事情上,我们失败的原因常常只有两种一种是因为经验不足,而另一种则是因为经验过多。

拥有经验而又懂得如何利用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忘却怨恨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与朋友吉伯、马沙一同出外旅游。三人行经一处山谷时,马沙一不小心失足滑落,眼看就要掉入深谷,机敏的吉伯拼命拉住他的衣襟,将他救起。为了永远记住这一救命之恩,马沙在附近的大石头上用刀镌刻下一行大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马沙一命。

三人继续旅行数日,来到一条河旁,吉伯和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控制住自己,没有还手。他一口气跑到沙滩上,用力在沙滩上写下一行大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不寻常的旅行结束了。有一天,阿里不解地问马沙:“你为什么要把救你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打你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很平静地回答:“我将永远感激并记住吉伯救过我的命。至于他打我的事,我想让它随沙子的流动逐渐忘得一干二净。”

哲理点

牢记别人给予你的恩惠,把它刻在石头上,也刻在心里,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激励你去帮助别人;刻意地忘掉你对别人的怨恨,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从你的生活中忘掉,你将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仇恨袋

这是大学毕业临走时前来为我们送行的老师给我们讲的一则故事。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梅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梅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梅格力斯恼羞成怒,抄起一碗口粗的木棍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

正在这时候,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梅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讲完后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即将走上社会,难免与别人产生误会、摩擦甚至仇恨,但别忘了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你就会少一分阻碍,多一分成功的机会。否则,你将永远被挡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直至被打倒。”

哲理点

给别人一些宽容,等于多了一分成功的机遇,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来彼此沟通。

宽 容

16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科普勒年轻尚未出名时,曾经写过一本小册子,被当时已久负盛名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现。当时,第谷正在布拉格进行天文学的研究,繁忙当中,他向尚无名气又素不相识的科普勒发出了邀请,请他和自己一起共同研究天文学。

科普勒得此消息后当然非常高兴,立刻携妻带女星夜兼程前往布拉格。谁知好事多磨,他刚走到半路便病倒了,结果穷得身无分文。第谷得知后给他寄去了钱,才使他一家来到布拉格。但由于妻子的缘故,他和第谷产生了误会,又因为自己没有马上受到国王的接见,便认为是第谷使的坏,很不冷静地给第谷写了封信,毫无缘由地谩骂了第谷,并不辞而别。

第谷是个脾气极不好的人,容易激动恼怒,但对于科普勒的举动,他出奇地平静。他太喜欢这个年轻人,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富有才华,是极有发展前途的,便对秘书说:“请立刻代我写信给科普勒,把原委都告诉他,说我和国王都是欢迎他的。”

第谷的胸怀感动了科普勒,他惭愧地第二次来到布拉格和第谷合作。不久,第谷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临终前,第谷将自己所有的资料和观察星辰的科学底稿都毫无保留地给了科普勒,科普勒后来根据这些资料和底稿整理出了著名的《路德福天文表》。

哲理点

误解、谩骂、忘恩负义,都不去计较,并在临终之前将一份最珍贵的信任托付给他人,这种宽容是一片宽广而浩瀚的海,包容了一切,也化解了一切,裹挟着别人跟随着他一起浩浩荡荡向前奔涌。这种宽容让人钦佩。

滋养灵魂

一个银行老板和一个有些文化的人打赌,要是那人能够住在一间房子里,老是看书,不出门,不和人来往,这样一直住满15年,他就愿意输给那人200万卢布。那人答应了,于是一场为期15年的赌赛就进行了。他们立了合约,由银行老板在后园搭起一间房子,房子门户封闭,只开了一个窗,饮食用品都从这个窗口送进去。那人需要什么东西,只要写张纸条放在窗口,银行老板就会派人给他料理。那人就这样在屋子里静静地读书,从窗口递着条子要各种书看。起初,他要的都是娱乐性很强的书籍;接着,他阅读古今文学作品;往后,他读历史、传记、自然科学,读逻辑,读哲学。而经过相当时间以后,他需要的书的范围变得很不固定,有时上午要一本文学书,下午要一本自然科学书,各种类型的书籍常常交叉阅读。

这个故事的结尾是,15年限期将满的时候,银行老板破产了。他深夜里摸进后花园的小屋,准备杀掉那个即将赢得赌赛的人,希望不必支付那笔巨款。但是,却发现那人在期限马上就要届满的时候留下了字条,说他经过15年的苦读深思,悟破了人生的道理,已经不愿领取巨款,因此决定一走了之,以毁弃那个协定。这使那位银行老板大感惭愧。

哲理点

15年中,文化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其灵魂得到了滋养与净化,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心 境

苏格拉底还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间房子里,连转个身都很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每天仍然很快乐。

哲理点

快乐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修养——知足常乐。

人生最好的教育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勤奋工作,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他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

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这个青年邀请这位也是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很简单,几个盘子都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只小笼包子,他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他签合同。

第二天,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席间,外商轻声问这个青年:“你受过什么教育?”他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父亲去世后,母亲辛辛苦苦供我上大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行。”一旁的老板站起来激动地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

哲理点

一位外商非常赞赏中国人勤俭质朴的美德,这表明这种美德是超越国界的。我们民族传统的美德,雕琢着一辈又一辈人的心灵,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人格。从一位打工仔成为小公司的主管到老板,他的魅力就在于高尚的人格——在父母熏陶下养成的传统美德,他赢得了上司与员工的赞许,赢得了外商老板的信任。这小事向人们昭示:高尚的人格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它的价值远远胜过一时的金钱与地位。

李嘉诚和一枚硬币

某天早上,李嘉诚去停车场取车,从口袋里拿车钥匙时,不小心丢了一枚2元硬币。这枚硬币刚好滚到另一辆车的车轮底下,只要车子开动,那硬币便会掉进路边的水沟。于是他蹲下身去,试着把硬币拾起来。

这时,一个看管车场的印度籍服务生钻到车下,帮他将硬币拾起来。李嘉诚收起硬币,从腰包掏出100元赏给那个印度服务生。那服务生不明白李嘉诚为何要这样做,李嘉诚说:“如果我不拾回这个2元硬币,车子一开它就会掉进水沟,便在世上消失了它的价值。现在我拾回它,它便可继续有它的用途。我另外给你100元,这些钱也是有用的,它们的价值都不会消失。”

哲理点

2元与100元固然有其价值,但它是有限的,而珍惜2元钱所付出的精神价值却是无限的。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