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哲理文章,短篇哲理文章
首页 哲理文章
哲理文章
  • 注意脚下

    有一句话是“注意脚下”。 这句话源自古时候那些以旅人为顾客的商家。这些商家会通过观察旅人的鞋子,由鞋子上的脏污、受损程度来判断对方是不是因为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或对方在旅途中遭遇了什么。 通过观察一个 ...

    哲理文章   2021-11-13 01:12

  • 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书怎么读?有两个说法值得推荐。一是清末文人孙宝瑄说的,他在《忘山庐日记》中说:书无新旧、无雅俗,就看你的眼光。以新眼读旧书,旧书皆新;反过来,以旧眼读新书,新书皆旧。 林語堂说的更有趣:只读极上流的, ...

    哲理文章   2021-11-13 01:12

  • 读书四境

    读书就跟吃饭一样,会经历4个阶段: 第一阶段闻说。好友间常会交流吃货心得,你向我推荐一道菜,我向你推荐一个饭馆,唇齿翻飞间,饭菜还未摆到人面前,人已隐隐地闻到饭菜的香味。读书与之相似,旧友重逢,免不了 ...

    哲理文章   2021-11-13 01:12

  • 豪华保险柜

    我投入几乎所有的财产,制作了一个无比豪华的大保险柜。或许有人会说我是一个傻子。用同样的钱,有人会买一辆汽车,把成倍的时间耗费在上班路上并为此自鸣得意;也有人吊儿郎当却戴着镶钻的高级手表。人嘛,一旦有了 ...

    哲理文章   2021-11-13 01:12

  • 养生无道

    大概因为上了点年纪,凡碰到讲养生的文章和资料我都会看一看,也有老同学、老朋友发来这方面的资料供我参考。看来看去,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养生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道”,而明白这一点即是养生之道。 一般都说老年 ...

    哲理文章   2021-11-13 01:12

  • 不再试图强行改变别人,你会快乐许多

    1 一天中,我家的晚餐最难做。只有两个人的家庭,作为大厨的我却必须缜密思考。 要么做两个人都爱吃的东西,要么就根据两人口味各做一份。我时常盛出爱人的面条,转头给酸菜豆腐锅熄了火,或者拌好一盘自己的沙拉, ...

    哲理文章   2021-11-13 01:12

  • 料子太少

    格林先生想给自己做一套体面的礼服。他去市场买了一块高档布料,然后匆匆走进一家裁缝店。 裁缝接过布料,量了量,然后摇了摇头,说:“这的确是一块高档布料,可是很遗憾,我无法给您做这套礼服!” “为什么?” ...

    哲理文章   2021-11-13 01:11

  • 活着的灯光

    我们终将成为母亲或父亲,准备留给后人怎样的形象 我曾经纠结于一个问题,一盏灯对于一个盲人的意义,或者说,一个看不见任何事物的人,是否还需要一盏灯的陪伴?一个俏皮的歇后语给了我答案:瞎子点灯,白费蜡。但 ...

    哲理文章   2021-11-13 01:11

  • 心灵鸡汤不再灵

    知道的不要全说,听到的也不要全信 人们越来越厌倦心灵鸡汤。不是心灵鸡汤不好喝,而是内容太空泛、片面乃至有毒。鲁迅有一段话是讽刺这类心灵鸡汤生产者的:“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 ...

    哲理文章   2021-11-13 01:11

  • 看京剧如何叫好

    京剧的叫好,并没有一定之规。最早的时候,看戏本不必叫好,但后来叫好的人多了,慢慢就成了一种习惯。到了现在,好像看京剧不叫好,就显得有点外行。会叫好的戏迷,在剧场总有点优越感。很多人不叫好,不代表不爱戏 ...

    哲理文章   2021-11-13 01:11

  • 目的颤抖和稀缺占用

    小时候课本里面有个故事,是欧阳修写的《卖油翁》。就是讲一个射箭的人很骄傲,遇到一个卖油翁,卖油翁在油瓶口放了一个铜钱,然后一勺油倒下去,油从钱孔中穿过,一点都没有溅到铜钱上。射箭的人很惊讶,卖油翁说了 ...

    哲理文章   2021-11-13 01:11

  • 奉橘与送梨

    东晋时,有人在橘子成熟时,选了三百枚,送给远方的朋友,并附了一封简短的信:“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写信人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羲之。 世事真是如此巧合,王献之亦有《送梨帖》:“今送梨三百。晚雪 ...

    哲理文章   2021-11-13 01:11

  • 美国“医闹”

    在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很多医院里都能看到这样的警告:不要对医务人员使用暴力,这是一种犯罪! 我在得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牙科实习期间,就遇到了美国“医闹”。 一个炎热的午后,一名患者来医院进行初诊。他办 ...

    哲理文章   2021-11-13 01:11

  • 女学生的紫围巾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穿著朴素,从来不为自己添置高价的服装,但他十分注意仪表,总是穿得很整洁。他对衣着的配色尤为重视,常常把色彩学中的原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记得抗战期间父亲在遵义的浙江大学教授艺术欣赏 ...

    哲理文章   2021-11-13 01:11

  • 皇家父子

    有一种父亲,是赵佶式父亲,关键时刻让儿子顶包。 赵佶就是宋徽宗,一个不适合当皇帝的艺术家与鉴赏家。金兵第一次大军南下,他想逃到南方去,但京城怎么办?于是他把皇位让给太子赵桓。太子也不是傻子啊,不从,哭 ...

    哲理文章   2021-11-13 01:11

哲理文章:本栏目收录的大量经典哲理文章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
哲理文章精彩推荐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