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 - 好文章创作和分享平台
首页 标签 宋朝
宋朝
  • 赵匡胤雄才大略,为什么他会被弟弟杀了而且没有什么防备呢? ...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随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当时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已经二十六岁了,他传位给弟弟而不是儿子的原因历来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赵匡胤是依据“金 ...

    2021-11-13 02:04

  • 被赵匡胤逼成学霸

    宋太祖赵匡胤喜欢微服私访。一天,他着便装来到武城庙前,看见庙前有一个卖炊饼的掌柜因为缺斤少两,与一个买饼的儒生发生了争吵。 儒生问掌柜:“你知道这秤,为啥由十三两变成了十六两?” 掌柜讥笑道:“我不知道 ...

    2021-11-13 01:58

  • “忧患”与“资治”:司马光与他的时代

    司马光于1019年出生,1086年去世,正值宋真宗晚年到哲宗即位初期,这一时段基本上是北宋王朝的前中期。宋代是社会经济、制度建设、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的时期;同时也是周边被挤压、内政因循求稳、面临严峻挑战的时期 ...

    2021-11-13 01:58

  • 蔡襄的“败笔”

    蔡襄是北宋名臣,以正直著称,因有感于陆羽的《茶经》中没有提到家乡福建的茶,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建茶,意图使之成为天下之最。对此,苏东坡和罗大经提出了批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北宋佞臣丁谓做福建路转运使时 ...

    2021-11-13 01:51

  • 德帅才资 ——司马光的人才观

    司马光把人分为四等。第一等人,德才兼备,而且两方面都非常出色,那就是“圣人”。第二等人,德行很好,才华相对弱些,这类人属于“君子”。第三等人,才华很优秀,但德行欠缺,这类人属于“小人”。第四等人,既无 ...

    2021-11-13 01:44

  • 人生难得好对手

    遇到好的朋友令人感恩、庆幸,遇到好的对手也如此。其实,对手也分两种。如果对手是个小人,那当然谨慎为妙。但如果对手是位君子,那么你开挂的人生就要开始了。不信的话,我们来看看古代那些彼此成全的对手们。 他 ...

    2021-11-13 01:42

  • 司马光的“诚信之道”

    北宋大儒司马光,字君实,人如其字,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司马光自我评价:“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其胸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无论是为官、治学还是处世,始终秉持诚信之道。 司马光晚年时 ...

    2021-11-13 01:40

  • 党争连连,大宋凉凉

    大宋重文轻武,话语权奇大的文官结党也是常见操作。因此,自北宋开国后就党争不断,但大多时候还是点到即止。哪怕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分成新旧两党,反对变法的旧党最惨也不过调职贬罢,司马光等旧党首脑还能拿着高薪 ...

    2021-11-13 01:36

  • 王安石的“三不足”

    王安石的时代,处于北宋神宗的熙宁、元丰年间,是一个好时代,社会经济正在持续发展,城市繁荣、人民富庶。但和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好时代”一样,北宋王朝却正在进入“衰世”。大家可能会说这不矛盾吗?一点都不 ...

    2021-11-13 01:33

  • 司马光的批评

    贞元四年(788 年)十二月的一天,唐德宗外出长安城打猎,偶然来到一个叫赵光奇的乡民家里。显然,这是一个展现领导亲民爱民作风的好机会。唐德宗和颜悦色地询问赵光奇:“百姓乐乎?”皇帝问老百姓还高兴吗?潜台词 ...

    2021-11-13 01:33

  • 都是“青天”,为啥命不同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有史记载的大小官吏多如天上的繁星,但有两个人被万民百姓颂扬为“青天”,甚至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根据他们流传的事迹加工改编而成的小说、戏剧、评书等数不胜数。他们就是北 ...

    2021-11-13 01:30

  • 宋太宗为何重用寇准

    寇准(962—1023年)是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相,他出身普通耕读人家,科举考试名次一般,却得到太宗赏识,不到30岁进入宋朝的中央领导集体。太宗对寇准的赏识、提拔,是一段开封政坛佳话。 太宗皇帝为什么会对寇准如 ...

    2021-11-13 01:30

  • 大宋第一疑案: 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晚,宋太祖赵匡胤(927-976)跟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喝了顿酒,几个小时后,身强体壮、无病无害的赵匡胤,突然暴毙宫中,五天后就被匆匆下葬,由此引发了千百年关于“斧声烛影”等有关赵 ...

    2021-11-13 01:30

  • 赵匡胤的用人之道

    宋太祖赵匡胤,在对官吏的褒贬擢降方面,有其独特的用人原则,概括起来为:忠于己者未必用,忤于己者未必不用;忠于职守者必用,失于职守者不用。 据史料,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后,便挥戈返京夺权。陈桥驿在陈桥门 ...

    2021-11-13 01:30

  • 我为什么这样写司马光

    我立志为司马光作传的最大動力来自时代——我们身处忧思与改革的年代。我们应当相对理性地于“实事”中,“求是”地认识司马光和他的时代。 司马光所处的时代,矛盾重重,改革声浪高涨。如何化解矛盾,让本朝长治久 ...

    2021-11-13 01:27

  • 『敢』字当头的北宋宰相

    陈尧佐(963-1044,字希元)是北宋仁宗朝的宰相。他为人宽厚,自奉简朴,清正爱民,去世后被谥“文惠”。然而,在宽厚仁爱的陈尧佐身上,却充满了“敢”字当头的气质。 宋真宗赵恒登基后,表示要广开言路,一再下诏 ...

    2021-11-13 01:26

  • 一门忠烈做降臣:历史上真实的“辕门斩子”

    戏曲《杨家将》中有一个广为传颂的名段——《辕门斩子》,说的是北宋时辽国犯境,摆下“天门阵”,杨家将奉命破敌,元帅杨延昭派其子杨宗保前去巡哨,不料却被穆柯寨女大王穆桂英擒住,招为夫婿。后杨宗保回营,杨延 ...

    2021-11-13 01:26

  • 赵匡胤去世后,为什么让弟弟继承皇位?看他儿子的下场就知道了 ...

    动荡的五代十国持续了77年之久。英勇神武的赵匡胤中断了这个乱糟糟的时期。可惜的是他的四个儿子都没有接过他手中打下的江山,最后是弟弟赵匡义继承皇位。整个北宋年间,除了一代皇帝赵匡胤,其他的皇帝都出自于兄弟 ...

    2021-11-13 01:15

  •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谈问题,上等人论格局

    不得不承认,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但划分等级的标准无关乎金钱、地位,而在于聪慧、善恶、心胸。 如果以处理事务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有三等人:下等人,专论是非对错;中等人,一心解决问题;上等人,格局决定成就。 ...

    2021-11-13 01:12

  • 笔如蒸饼,诗无菜气

    陆游《老学庵笔记》里讲到喝粥的好处:“平旦粥后就枕,粥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第一乐也。”接着又引用李端叔的诗句:“粥后复就枕,梦中还在家。”这就把食物和思乡联系在一起了。这说明胃是有记忆力的,胃舒服了 ...

    2021-11-13 01:11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