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细品方知回甘
一,王维曾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年方懂此中真意。生活像半盏温茶,初尝微苦,细品才觉喉底泛甜。那些年轻时横冲直撞的棱角,终被岁月打磨成圆润的光。

二,苏东坡在黄州煮"东坡肉"时写道:"人间有味是清欢"。五十岁后才明白,真正的盛宴不在玉盘珍馐,而在粗茶淡饭里品出的从容。老友围炉夜话的暖意,胜过万千浮华。
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抬头见南山。今人总抱怨没有桃花源,却忘了推开阳台窗棂,自有清风明月不收费。中年人的雅致,是把寻常日子过成诗。

四,白居易晚年整理诗稿,将讽喻诗置于卷首。人至暮年当如老树删繁就简,减去三分执念,留下七分本真。衣柜里少件时装不打紧,心里多寸天地才要紧。
五,陆游八十四岁仍"夜阑卧听风吹雨"。生命的热度不在年轮多少,而在心头是否还跳动着未冷的火苗。见过位退休教师,七十岁开始学油画,画坏百张宣纸后,笔下牡丹终见风骨。

六,张岱在《陶庵梦忆》里写:"人无癖不可与交"。中年人该有些无关功利的痴迷,或是养几盆倔强的兰,或是收集斑驳的老邮票。这些微小的执着,是灵魂的透气窗。
七,季羡林先生九十岁仍坚持"三上"读书法。智慧如同老酒,越沉淀越醇厚。某日见公园长椅上,银发老者捧着《庄子》与少年论道,夕阳为他们镀上金边。

八,沈复在《浮生六记》里记录芸娘制荷花茶。生活的艺术在于把琐碎酿成风雅,如邻居阿姨总把剩菜做成插花,阳台上排着萝卜雕的小灯笼。
九,丰子恺画里总有个微胖的中年人,在战火纷飞中逗猫、听蝉。当下即是圆满,不必等什么良辰吉日。昨日见小区门卫老李,守着三尺岗亭练毛笔字,笔下"知足"二字力透纸背。

十,杨绛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皱纹里藏着年轮,白发中蓄着月光。菜市场遇见的阿婆,用养老金买活鱼放生,篮子里水光粼粼映着她慈祥的眉目。
十一,汪曾祺晚年写:"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间。"幸福原是细微处的触手可及——晨起时老伴温好的那杯淡茶,孙儿用橡皮泥捏的歪扭寿桃,旧书里突然飘出的银杏书签。

十二,木心临终前写下:"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中年如秋,该学会与岁月和解。就像小区里那棵老槐树,伤痕累累的树干上,年年抽出新枝,开着同样的白花。
人生如四季更迭,春华秋实各有其美。中年之后的光阴,恰似陈年普洱,初泡平淡,再泡回甘,待到三泡过后,方显岁月沉淀的本味。

智慧小懒猫原创。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愿我的文字带给您一丝温暖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