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友谊的桥梁

发布者:星辉斑斓 2025-11-20 13:00

第十二届陆军国际学员周期间,外军学员体验中方学员自主设计的机器人。薛飞扬/摄

从克什米尔的雪山到华北平原,从直布罗陀海岸到长江南岸……近日,来自14个国家的年轻学员齐聚陆军工程大学,参加第十二届陆军国际学员周活动,开启了一场跨越山海的对话与交流。

作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模拟联合国环节从活动之初就备受期待。来自不同国家的军校学员组成一个微缩的“地球村”,围绕“确立全球陆军院校学员AI使用规范”这一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曾参与维和任务的阿塞拜疆学员加姆萨尔·尤西福夫对“共同使命”有着切身体会,他在分享任务经历时说道:“我们虽来自不同国家,但守护和平的使命是相通的。”中外学员混编模拟连连长梁偲轶也同样表示,“我们或许来自不同国度,但肩扛着同样的责任与担当。”

活动中,各国学员经过充分讨论,共同拟定出一份兼具实践性、约束力与前瞻性的AI使用规范国际倡议。这次思想的交锋也有效提升了学员们的议事能力,帮助他们学会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探讨共同关注的国际问题。

国际学员周期间,在该校机器人俱乐部成果展示区内,水陆两用无人机、城市排雷机器人等陆军工程大学学员自主研发的成果依次陈列,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摩洛哥学员阿尤布·埃尔哈利菲在体验体感格斗机器人后,对其精准的响应能力赞叹不已。

“这些设计直指实战需求,你们是在直面未来战场。”他忍不住称赞道,“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我们就是要将其转化为可控、可靠的战斗力。”

塞尔维亚学员内马尼亚·约万诺维奇则对人道主义扫雷训练场印象深刻,在这里,黄沙与模拟雷区构成了逼真的训练环境,学员们可以身着防护服开展模拟扫雷作业。场边,带队军官德拉贡·特里夫科维奇上校与中国搜排爆专家就自制简易爆炸装置的处置难题展开深入交流,专家的系统讲解让德拉贡收获满满。

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促使各国学员深入交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此同时,在训练场上,各国学员还一同并肩作战,彼此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在系列实战化竞赛项目中,射击比赛率先打响。泰国学员节沙达·讪哈西手持95-1式自动步枪凝神瞄准,随着最后一发子弹命中靶心,计分屏显示出5发48环的优秀成绩。

“多亏了蒋班长的指导!”赛后,节沙达充满感激地说,“他注意到我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步枪,手把手地帮我调整动作,让我很快掌握了射击要领。”

节沙达感谢的蒋烨阳是模拟连四班班长。比赛中,他带领班组成员参加“陆战精英”领导力挑战赛,展现出清晰的指挥思路与合理分工能力。

这项赛事围绕“适应未来战争的初级指挥军官能力素质培养”主题,要求混编班组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完成隐蔽搜索、越障渗透、战场救护、近战歼敌、无人侦打等实战化课目,锤炼学员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指挥与协同能力。在了解了每名班员的专业背景和战术特点后,蒋烨阳有条不紊地指挥,安排反应敏捷的泰国学员负责侧翼警戒,让有医学背景的巴基斯坦学员主导战场救护,选派技术扎实的越南学员操作无人机侦察。

知人善任的指挥分工,让班组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始终保持着高效运转。最终,他们凭借出色的团队协作和战术执行力,在挑战赛中拔得头筹。赛后越南学员黎武明峰深有感触地说:“当不同国家的军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战,装备的差异、训练体系的不同,都不再是障碍。”

像这样的协同配合场景,在本届国际学员周中比比皆是。射击比赛时,学员黄明致主动为队友讲解弹道特性,帮助调整瞄准姿势;战伤救护环节,学员王博注意到塞尔维亚学员内马尼亚对战场包扎程序不熟悉,便调整安排他去负责制作简易担架;当阿塞拜疆学员法里德在隐蔽搜索中因不熟悉地形而有所迟疑时,学员何能及时示意他调整位置。

混合编组的模式,让身着各国军装的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清晰指令、充分信任和及时补位对达成战术协同的重要性。参与赛事组织的教员邹一德说:“这次同场竞技让这些未来的军官们对‘协同’有了超越课堂的深刻理解,这正是领导力挑战赛的意义所在。”

走下紧张的赛场,年轻的未来军官们围绕各国文化生活展开轻松的交流。在中国文化体验区内,巴基斯坦学员瓦利德屏息凝神,在志愿者王坤泽的指导下尝试学写毛笔字,一个略显稚拙的“和”字逐渐成型。

“‘和’,不仅是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更代表着和谐、和睦与和平。”王坤泽的解释让瓦利德若有所思。当最后一笔落下,瓦利德脸上露出笑容。他放下笔,转身紧紧握住王坤泽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你是我真正的老师!”

不同形式的文化展示活动,让外方学员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韩国学员在品尝过大红袍后赞不绝口,还仔细询问冲泡技巧,并特意拍摄了茶叶品牌,打算带回国与亲友分享。在中医体验区,巴西学员则对把脉诊断连连称奇,赞叹“这简直是中方的神秘力量”,又现学现用,为同伴按压穴位缓解疲劳。

为了促进学员间的深入交流,陆军工程大学还精心筹备了一系列特色活动。草坪音乐节上,吉他声伴着《兄弟》的旋律响起,各国学员同唱一首歌。篝火晚会现场,大家围坐畅谈,友谊在欢声笑语中不断升温。

从硝烟弥漫的赛场比拼到欢乐多彩的赛后活动,一次次交流互动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军人们紧紧相连,建立起了一座跨越山海的友谊桥梁。正如一名外方学员说的那样:“我们带着好奇而来,带着理解而归;带着陌生而来,带着友谊而归。”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肖力铭 张奕然 高润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1月20日 06版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