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原创丨春风夜雨话亲情(散文)

发布者:千里兔 2023-2-27 14:07


春风夜雨话亲情

文/邱燕

今天泰山日出是几点?天安门前几点几分升国旗?济南的小鸟5:01第一声鸣叫,晨噪开始。黎光初透,黑白渐变,昼夜无缝对接。2022年5月3号,小区因为疫情封控第九天,照例不能出门。睁开眼,新的一天就算开始了。

2019年的这个季节,和大哥一起陪父母去北京探亲,看望期米望茶之年的二舅舅和舅母,参观毛主席纪念堂,了却多年夙愿,当然天安门前看升旗也是主要内容之一。升国旗的时间与北京地方日出时间相吻合,旭日东升,升起的是光明温暖,蕴含着中国人的《易》学智慧。易经的易就是变化的意思,一年365天,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中。网上查询了日出时间,本来打算是富富有余,可下了公交车,匆忙穿过地下通道时,就有很多人看完升旗仪式往回走了。其实,看过升旗仪式的人大多都知道,即便赶到现场,以我们几个人的海拔高度,也根本看不见。不说那些凌晨起就来占地方的高个子,光那些父亲背上的孩子,丈夫背上的妻子,男朋友怀抱里抱举的女子,就已密密林立,现场感受一下气氛还行,真看升旗,还是从电视上看。

我们依旧前行,跟随人流转到毛主席纪念堂前排队。参观队伍长龙摆尾,叠过来甩过去,倒也有秩序,庄严肃穆的地方,不见那些被贴标签的中年大妈。人群过万,无边无沿,我们融入了汪洋人海。广场上的大太阳在头顶上普照,幸好背着水,背着老家带来已切好的牛肉、煮鸡蛋、干粮。人群动起来了,安检处父亲不情愿地交出火机,我们每个人领一支菊花,顺次参观。

出了纪念堂不远处,看到有一拨外国游客,爸爸让哥哥前去跟外国人搭讪说话,借以考验哥哥的英语水平,哥哥笑笑,妈妈也笑笑。

参观故宫,需要抓紧从网上预约。天安门城楼下给父母留影,留下美好回忆。现在想来,幸亏当年去了北京,而今母亲已经偏瘫在床,父亲的脚力渐弱,再想去哪里逛逛,除非带着两个轮椅。

临行前一天,妈嘱咐大哥给舅舅买些肥城演马牛肉,少小离家的舅舅,这是他记忆里的家乡味;还有妈妈腌的椿芽咸菜、辣菜疙瘩干。妈说她娘家兄弟四个,三个哥一个弟弟,而今三个哥哥就剩下这一个了。二舅舅每年都给家里寄钱寄物,尤其是待我那不识字的大舅,侍兄如侍父。大舅去世后,二舅对我大妗子也是长嫂比母,比以前做得更多了,他们跟大舅虽是同母异父,都对大舅高看一眼,格外敬重。兄弟和睦,从来没有让人看出两样来过。

爸爸教育我们凡事要有预备,早做准备。从泰安出发,我们一家四口提前一个小时到泰安高铁站候车了。听妈给二舅通电话说和士锦和燕——邱二妮一起,听妈又叫我二妮,还是十分欢喜:谁还不是个宝啊!又因为这名字都属于我小侄女心慧多年了。

​爸爸说,2020年是他和我妈结婚60年纪念了,不是金婚,是钻石婚,一定得庆祝。妈又嗔怪爸酸事多,爸爸转脸问我该庆祝吧?我说一定大庆。

​北去高铁上,父母亲时而欣喜地盯着窗外看白云绿树浮光掠影交流感受,时而盯着面前微波不兴的水杯对谈,时而把头倚到靠背上陷入回忆:六十多年前,1958年来济南修卧虎山水库时坐的火车,哪像这个高铁,这么稳又干净明亮。

​最难风雨故人来。风夹着雨,又是风又是雨,一阵紧似一阵,下得这样酣畅,这样可贵。八十多岁的舅舅对着千里外的一拨亲人,谈兴这么好,从他的出生前的身世,到出生后襁褓中的娇娃,到两个姐姐加两个叔伯姐姐后的第一个男丁。大舅来了排行老五叫“五妮”,给他取名“六妮”。六妮是上学时的佼佼者。考上初中后,需要到离家五十多里外的肥城去上初中,17块钱的学费,我姥爷卖掉一头牛,得15块钱。毕业后考到济南化工学校,参加工作后留在化工学校任教。当年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按说已经工作的他不符合条件,学校负责人却让他报名试试,结果五千多人中选一个文化兵,选中了舅舅,当兵五年,一直在部队搞宣传,参加训练的时间累计不超过一个半月的时间。1964年转业到北京电视台,负责新闻工作。文化大革命一起,不知怎么当上了红卫兵书记,后去河南五七干校负责。

舅舅穆昭山和夏之平、朱继峰几位干将搭乘飞机穿梭于全国各地,天天开“飞行会议”,于1978年1月1号,创办了新闻联播节目,这在中央电视台内部是公认的。后来调到国家广电部,负责各级电视台的审批。舅舅风趣地对我和哥哥说:恁二舅年轻时候也是很二、很二百五的,干什么事情,一定要干到底的!舅妈总是在笑舅舅又在讲那点革命家史,不断地提醒舅舅,这是家人之间的谈话。两位老人思路清晰,用数据说话,记忆力惊人的精准,谈话犹如书面语言一般干净,没有丝毫语病。舅妈是名流之后,谦逊谦和。他们是我们面前的两尊佛。这个暮春的夜晚,风携着大雨起劲地扑窗,顺窗泄下,甚是淋漓痛快。为送我们去宾馆,舅妈叫了四种车,等网约车等了两三个小时。留给我们5个小时的时间,让亲人之间,作这样的长谈,一定是天意。

哥哥说,舅舅这个年龄,如此健谈,说起当年的故事,你看他有多么自豪!

【作者简介】邱燕(女),祖籍山东泰安肥城,早年从事教育,热爱文字,酷爱读书,笔耕不辍,业余创办九如诗社,陆续在各大报刊、各大知名网络平台发表作品数百篇;2018年主编红色经典专著《沂蒙精神·中国梦》;2020年获中国十大新锐诗人称号。现居济南,任山东省人文艺术研究院秘书长,《神州》杂志山东版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上一篇:亲情(散文)

下一篇:年糕飘香

推荐阅读
  • 震惊情感爆款文章:《亲情的牵挂,是跨越山海,也斩不断的线》

    震惊情感爆款文章:《亲情的牵挂,是跨越山海,也斩不断的线》

    长大以后,才明白,父母和家就像天边的星辰,无论走多远,总会在遥远的夜空静静陪着你。不管是咫尺还是万里,那根细细的、温热的、藏在骨子里的牵挂,从未断过。一生很短,...

    07-19

  • 情感爆文:《子欲养而亲不待,亲情的痛无法弥补》

    情感爆文:《子欲养而亲不待,亲情的痛无法弥补》

    人到中年,越发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六个字的厚重。翻翻老相册,爸妈年轻的模样还在眼前,回过神,镜中的自己,两鬓已有了霜色。时间,真是个不留情面的魔法师。小时候,...

    07-19

  • 散文:亲情之念

    散文:亲情之念

    薄暮冥冥,幽思悄起,念及亲情,心中缱绻。往昔岁月,如丝缕缠绕于心间,难以释怀。忆幼时,亲长之爱,宛如暖阳照拂。祖父之怀,宽厚而温暖,其笑声朗朗,似能驱散世间一切...

    07-19

  • “宝藏亲情主题治愈文章,快来了解!”

    “宝藏亲情主题治愈文章,快来了解!”

    亲情,是一种像炉火一样的情感,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家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亲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纽带,它不像爱情那般炽热,也不像友情可能会随着时间和距离而变淡。亲...

    07-19

  • 头条情感文章《亲情裂痕的守护》

    头条情感文章《亲情裂痕的守护》

    医院消毒水的气味刺得人鼻腔发酸,姐姐攥着缴费单的手微微发抖,弟弟却突然伸手拦住她:“这钱不能全由你出。母亲重病住院后,姐弟俩第一次起了争执。姐姐把存折拍在桌上,...

    07-19

  • 胞妹省亲情难尽

    胞妹省亲情难尽

    题记:2025年6月17日周二《陕西交通》副刊登载作家丁晨一篇散文《胞妹省亲情难尽》。现全文编发,以飨读者。胞妹省亲情难尽文|丁 晨1978年的一个傍晚,秋风卷着落叶,秋雨...

    07-19

  • 亲情:岁月里永不褪色的眷恋

    亲情:岁月里永不褪色的眷恋

    曾以为,亲情是平淡日子里的寻常相伴;长大后才惊觉,它是生命长河中最深沉的羁绊。就像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线,悄无声息地贯穿人生,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始终扯不断,理还乱。...

    07-19

  • 情感爆款文章:《亲情的牵挂,是跨越山海,也斩不断的线》

    情感爆款文章:《亲情的牵挂,是跨越山海,也斩不断的线》

    谁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只看地图和路程?隔着千里,一通电话、一条微信,亲情的那根“线”依然紧紧相连。有人说,家是世界上唯一不用讲条件的地方。确实如此,亲情,总能在...

    07-19

  • 春阳淡影

    春阳淡影

    又一个春天来了,乌蒙深处的山野,草树萌发,如果时间回流,父母亲应该在开始春天的劳作了吧。云影滤下淡淡的春阳,梦为远别,清明前后我的脑海总是浮现一些小时候母亲对我...

    07-19

  • 《重生文》推荐:别等失去才懂珍惜!亲情逆袭的重生比爽文更戳心

    《重生文》推荐:别等失去才懂珍惜!亲情逆袭的重生比爽文更戳心

    导读谁没在深夜里懊悔过?要是当初对爸妈、妻子、儿女好点,要是没错过那个重要的人,要是能早点明白家庭比面子重要…… 重生文就像给了人生一次 “重启键”。给各位看官老...

    07-18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