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是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慈善家,她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激励了无数人。

与病魔抗争,坚持自学
1955 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她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无法自理。医生甚至预言她活不过 27 岁。
虽然身体遭受巨大痛苦,但张海迪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她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进校园,便在家中以顽强的毅力自学。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之后又自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 16 万多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为了学好英语,她把家里的桌子、椅子、柜子、床等都贴上了英语标签,便于随时随地记忆。
钻研医术,服务乡亲
为了给乡亲们治病,张海迪在病床上开始自学针灸。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体会针感,最终掌握了针灸医术。她无偿为乡亲们治病一万多人次,为他们缓解病痛。有些疑难病症,她会查阅大量医学书籍,仔细研究治疗方案。很多被她治好的乡亲都对她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文学创作,鼓舞人心
张海迪热爱文学创作,她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书写文字。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她趴在床上,用手臂支撑着身体,用仅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敲击着键盘,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1983 年,她的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问世,这部作品以其真实的情感和坚韧的精神打动了无数读者,激励着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后来,她还创作了《生命的追问》《绝顶》等作品,成为人们心中的励志榜样。
投身公益,奉献社会
成名后的张海迪没有忘记那些和她一样身处困境的人,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她担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致力于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为残疾人争取更多的权益和机会。她四处奔走,呼吁社会关注残疾人群体,举办各种公益活动,筹集资金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教育支持等帮助。
张海迪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身残志坚”的含义,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励志典范,她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梦想和希望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