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逍遥子,来源:老子道德经(LZDDJ-1)
忘年者,不忧自乐;忘言者,不辩自明;忘物者,不求自得。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jié)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相濡以沫,不如各自逍遥;赞美非议,不如混同于道。
有时候,记住是一种负累,忘记才是一种解脱。
人生在世,学会善忘,为心灵减负,就是人间清福。
01
忘年
《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人生不长,没有人可以逃过时间。
最好的年龄,就是当下;最好的心态,就是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暮年对《易经》尤为钟情。
为了给《易经》做注解,他废寝忘食,反复钻研。
春秋时,书都写在竹简上,再用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
因为常常翻看,牛皮绳都磨断了好几次。
有人问:“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年过半百的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同是变老的路上,有人老气横秋,有人老当益壮;有人浑浑噩噩,有人万丈光芒。
时间就像手里的一把沙,握得越紧,流逝得越快。
放心把年龄交给天命,才能把精彩留给自己。
岁月无情,人心不老;心态积极向上,才是真正年轻。
02
忘言
《道德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智慧的人惜字如金,深思熟虑之后,才会适时表达。
浅薄的人口无遮拦,说得越多,越容易被人看穿底细。
从前,有三个好朋友,结伴登山。
他们爬上山顶,极目远望,第一个人说:“好山好水,都很好。”
第二个人,引经据典:“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第三个人,看着山河壮美,怔怔发呆,感动地落下泪来。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心有所得,不在于话说多少,而在于领悟多少。
了然于胸的人,往往默默不语;一知半解的人,才爱侃侃而谈。
《庄子·外物》:“荃(quán)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得意忘言,是删繁就简的智慧,是心照不宣的境界。
语言是表达内心的工具,也是禁锢心灵的枷锁。
话说多,不如少,解开枷锁,心得喜悦。
03
忘物
《庄子·让王》:“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修养心志的人,会忘掉形骸;保全性命的人,会忘掉利益;致力修道的人,会忘掉心机。
楚王派人请庄子出山,做楚国的丞相。
庄子问使者:“听说楚王的宗庙里,供奉着一只神龟。”
“你说它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头摆尾,还是愿意变成被供奉的尸骸。”
使者说:“它更愿意在烂泥里活着。”
庄子说:“请回去吧,我将继续在烂泥里自由地活着。”
如果庄子为了名利,入朝做官,世上就少了一位智者,多了一个俗人。
如果为了身体的享受,忘了内心的修行,圣贤也会沦落为凡夫。
《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筑巢,一枝可以容身;鼹鼠饮水,喝饱就会停止。
物欲,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欲壑难填,却是一场悲剧的开始。
人能用物,非物用人,放下贪欲,才能知足常乐。
▽
古诗云:“行禅与坐忘,同归无异路。”
佛言参禅,道言坐忘,忘不是糊涂,而是一种修行。
忘年者,不忧自乐;忘言者,不辩自明;忘物者,不求自得。
人生善舍,是清欢,人生善忘,是清福。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