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正能量

发布者:明湖映柳 2024-4-8 20:19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4月8日,非洲布隆迪当地时间早晨5点,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早早起床,6点就开始正式工作,忙着检查指导示范中心种子基地的花期调节工作。打开行程计划,工作安排到了18点,忙碌、充实、这是杨华德的工作常态。

杨华德是四川内江人,现任威远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13年10月,被选为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援非高级农业专家;2015年至今,作为第三批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带领农业专家组成员,为当地实现粮食安全、农民减贫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杨华德也因此入选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杨华德在检查示范村水稻结实情况(受访者供图)

讲述学农初衷

农技员帮家里实现水稻丰收

北京时间13点30分,记者联系上在布隆迪的杨华德时,他正在基地忙碌。听说记者来自家乡内江,他爽快地将普通话切换成了四川话。

1964年,杨华德出生于内江市隆昌市双凤镇一个乡村,父母都是农民。他还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村里的水稻产量很低,当时的隆昌县农业局就派了一个农技员到村里驻点,解决水稻生产中的问题,当年实现产量翻番。杨华德家里放稻谷的柜子,往年收获的粮食只占其一半的空间;那年,柜子被装满了,粮食还有剩。这件事也让杨华德萌生了学农的想法。

因为家中贫穷,初中时,杨华德辍学了一年。在校长的鼓励下,他重返校园,一路高歌猛进,考上了研究生。“当我看到布隆迪的孩子挨饿失学的时候,感同身受,真心想帮帮他们。”用杨华德的话来说,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伞。

解决产量问题

推广新品种 改良栽培技术

布隆迪位于非洲中东部,总人口1200多万,可用耕地面积只有130多万公顷,90%的人口是农民,属于典型的农业国。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技术落后等,布隆迪的农产品不能自给自足,长期面临粮食安全的问题。

初到布隆迪,专家组调研后发现,布隆迪山区沼泽地水稻平均产量只有1.8吨/公顷,即使是平原区,水稻产量也只有2.8吨/公顷,因为缺乏效益,很多土地荒芜。

2016年4月,专家组在林格四村试种7个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其中,超级稻“Y两优900”最高产量达到13.86吨/公顷,不仅打破了布隆迪水稻高产的纪录,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当地的潜力,收获前后引来周边大量民众参观,在当地引起轰动。

除了超级稻,专家组还在当地推广了四川杂交水稻品种——“川香优506”,品质优、抗性好、产量高,每公顷的产量可达9吨—10吨。

“我们不仅仅是解决了品种的问题,还解决了他们栽培技术的问题,包括旱育秧、科学施肥、规范化栽培、抗稻瘟病等。”杨华德总结道。

培养本土专家

学生致富增收后 带领村民脱贫

专家组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于是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他们还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对当地农民的技术培训上。

杨华德传授插秧技术(受访者供图)

杨华德和记者分享了两个学生的故事,一个名叫恩达伊克基,一个名叫艾力斯特。

2016年,杨华德在调研的过程中认识了义务当翻译的恩达伊克基,见这个90后小伙子聪慧好学,遂将其选定为第一个青年农民带头人,随组学技术、学管理,提高他的水稻种植技术和综合能力。之后,小伙子通过技术致富,建了砖房、娶了新娘,并作为当地技术负责人配合中国农业专家组带领示范村村民全体脱贫。为了感谢杨华德,恩达伊克基将第一个孩子的中间名字取为Yang。

相比起恩达伊克基,学生艾力斯特家境更加贫寒。在杨华德的带领下,他掌握了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勤学苦干,两年时间内解决了全家的吃饭问题,失学的兄弟姐妹也回到了学校,还修建了自己的新房。从2020年开始,他被专家组派驻锡比托克省驻点指导该省杂交水稻发展。像这样的本土农业技术骨干,专家组一共培养了70位。

坚定理想信念

申请延迟退休 继续完成援助目标

按照政策,每年专家组成员都可以回国休假,可是,这8年杨华德只回国了4次。2018年3月—2021年9月,因为疫情和工作,他有3年多未回家,甚至还缺席了独子的婚礼。

回想起8年多的援助经历,杨华德坦言有苦也有累,生活中需要克服饮食不适应、卫生条件差、疾病防控压力大等困难,工作中没有节假日和周末,大多数时间都在出差,工作量是任务的数倍。

尽管如此,每到聘期结束时,他却一次次选择了留下来。他说,当看到在专家组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布隆迪人能吃饱饭、上好学、住进砖房,他发自内心感到骄傲和喜悦。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做事总想尽善尽美,所以想留在布隆迪完成援助目标,帮助当地人解决粮食问题和脱贫问题,他也坚信,实现目标的日子不远了。

杨华德作先进事迹报告(摄影:张生俊)

今年杨华德已60岁,本到了退休年龄,但他心系项目发展,提出申请延迟退休,第四次赴非援布。

入选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杨华德十分激动,他说:“我能幸运地当选,是国家对整个援非专家组工作的认可,成绩是台前幕后众多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推荐阅读
  • 感动,北京洪水救援中的感人故事:母子二人互让逃生机会

    感动,北京洪水救援中的感人故事:母子二人互让逃生机会

    阅读之前,麻烦用你发财的小手点点"爱心",创作不易,(落笔客)感谢大家的支持!每日更新更多优质内容在2025年7月31日的北京,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如同猛兽般席卷而来...

    08-01

  • 平凡英雄的感人故事

    平凡英雄的感人故事

    **《英雄绝境:杨靖宇的最后百日与不朽信仰》****“一个人,如何在零下20度的雪原中,仅靠草根棉絮支撑五天五夜?”** 这并非神话,而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用生命书写的真实史...

    08-01

  • 26岁小伙在工地打工时,与老板娘发生了一段故事,让他难以忘怀

    26岁小伙在工地打工时,与老板娘发生了一段故事,让他难以忘怀

    工地上,铁锹与水泥搅拌机的声音交织,催生出一曲生动的劳动交响。杨军抹去额头的汗珠,眼角不经意间捕捉到不远处那个身影的闪现。“小伙子,你手艺真的很不错。” 女人的...

    07-31

  • 爱、坚韧与善良的感人故事

    爱、坚韧与善良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爱、坚韧与善良的感人故事,令人动容。以下是对这个故事的总结与感悟,希望能更好地传达其中的温暖与力量。 在河南郑州,一个年轻的女生怀揣梦想,考取了河南...

    07-31

  • 今日头条爆文:【扎心催泪, 100个爱情短篇故事,感动你的心灵】

    今日头条爆文:【扎心催泪, 100个爱情短篇故事,感动你的心灵】

    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也是最痛苦的情感体验。它带来甜蜜的瞬间,也会让人心碎难忍。为了让你在孤独时找到共鸣,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情感力量,我们特别整理了“100个催泪爱情...

    07-28

  •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十大感人党史故事: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十大感人党史故事:

    半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经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徐解秀留下了。面对徐解秀的感谢,女红军说:“等革命...

    07-28

  • 广东小伙与东北三婚富婆的感人故事:真情无畏,共渡难关

    广东小伙与东北三婚富婆的感人故事:真情无畏,共渡难关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广东小伙与东北三婚富婆的爱情故事,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人们的心灵。这是一个关于跨越地域、跨越年龄、跨越世俗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在生活的重压下...

    07-27

  • DeepSeek分析:10大感人的故事,有你知道的吗

    DeepSeek分析:10大感人的故事,有你知道的吗

    下面‬10大‬故事‬涵盖了文学经典、真实事件、影视作品等多个维度,它们之所以“感人”,往往在于展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光辉、坚韧的爱、无私的牺牲或深刻的悲悯:这些...

    07-25

  • 几个催泪情感故事

    几个催泪情感故事

    情感如同一条细腻而深沉的河流,穿越着人们的心灵深处。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那些或悲伤、或温暖、或令人动容的瞬间,构成了我们丰富而真实的情感世界。本...

    07-23

  • 让抗战英烈故事直抵人心!这些历史值得更多人铭记

    让抗战英烈故事直抵人心!这些历史值得更多人铭记

    今天上午,由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办的“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首场复赛在山东滨州举行。赛场上,选手们深情讲述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的英烈事迹。而在赛场外,这些讲解员也分享...

    07-17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