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为第一要事,奠定人生大格局

发布者:大好河山 2021-11-12 23:53 原作者: 向贤彪来自: 中国纪检监察报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闵子骞的人,敬恭孔子的学问,前去拜孔子为师。刚去时,他的脸色干枯蜡黄,一副憔悴的样子。过了一段时间,脸色红润起来,人也越来越精神。

孔子觉得奇怪,便问起原因,闵子骞说:拜老师之前,看到达官贵人锦衣玉食、宝马香车,而自己却生活清苦,心里不是滋味。现在,受了老师的教化,懂得的道理多了,那些华丽的东西再也不能动我的心了,因而心情平和,气血就好了。

古人主张修身,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的功能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是修除个体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使自己成为意志坚定、心灵纯洁、道德超拔的“君子”。

对于个人来说,修身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对于一个家族来讲,修身也是兴家之道。晚清重臣曾国藩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还是一位严于修身的典范。

曾国藩出生于湘中普通的耕读家庭,其祖父曾玉屏虽不是文化人,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是位私塾秀才。曾国藩幼从父学,自小就受到先辈的道德教化。

据曾国藩《大界墓表》载,曾玉屏年少时好游玩,性情懒惰,“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长辈们讥讽他浮薄,将成为“败家子”。后来,曾玉屏幡然悔悟,“立起自责”、“终身未明而起”,苦心打理自己的家业,遂成为一位有德的长者。

曾玉屏还总结了一套治家的方法,曾国藩的治家八字“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就是继承其祖父经验而来。由于祖父、父亲的言传身教,曾国藩把“坚持、勤奋、隐忍、慎独”作为自己修身的标准,从一介布衣到中兴名臣,使曾氏家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如曾纪泽、曾广钧、曾昭抡、曾宝荪、曾宪植等有突出成就的竟多达240余人,堪称中国家族史之奇观。

古人修身,不仅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而且有具体的操作方法。

孔子的学生曾子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说他每天要用三件事来要求和检讨自己:为人办事尽心尽力了吗?与朋友交往守信用了吗?老师的教导去实践了吗?每天常问自己,常找差距,督促自己做得更好。

从前有一种“功过格”,在一张纸上画上许多格子,有的是三百六十格,一年用的,每天一格;也有一种是三十格,每月一张,一天一格;更有的是每天一张,上面有十二格,每个时辰一格。每天做完事情之后,睡觉之前,要静坐思过,有做错的地方,用笔墨在格中点一个墨点;如果做了好事,则用朱笔在格中点一个红点。这样天天反省,久久为功,逐渐达至“修身力行”的圣贤之境。

这种修身方式一直延续到近代。曾国藩坚持每天写日记,对自己一天的言行举止进行反省。当代人对古人修身的方法也是认同的。彭德怀曾经说过,古人修身讲究“吾日三省吾身”,我们现在工作忙,做不到每天反省一次,那一周反省一次总可以吧!焦裕禄在实践中总结了每天“过电影”的方法,即每天晚上把自己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过一遍,有错误及时纠正。这种自觉的修养意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一个懂得自省的人,能够使自己的优点得到发扬,缺点得到及时纠正,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强大、更自信,人生目标也会更加明确。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修身的过程也是一个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古人修身,讲求“慎独”和“慎微”。“慎独”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中庸》专门以此为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就是说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律,也能遵从道德规范,不做有违道德信念和原则的事。

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离职时,僚属们在深更半夜用小船给他送了一批礼品。叶存仁既不想私藏暗吞,又不愿生推硬挡,就写了一首诗,巧妙地加以拒绝:“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其中,“不畏人知畏己知”集中体现了这位巡抚的人生操守,可视为古人慎独的一个范例。

慎独是一种应有的觉悟,也是修养的功夫,要不断加强自律,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越轨、不逾矩,方能称得上真君子、奇丈夫。

ldquo;慎独”与“慎微”是紧密相连的。在许多情况下,一些人对大问题、大事情比较重视,也能够谨慎从事;而对自以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放纵马虎,不大慎重。

然而,正像《后汉书》上说的“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历史上,以小失大的例子举不胜举。

楚晋鄢陵之战时,楚将子反口渴了,侍从给他送上一碗酒,子反明知战时不可饮酒,也曾表示拒饮,但经不住酒香的诱惑,喝了一碗,就控制不住了,以致楚军败绩,楚王砍了他的脑袋。正可谓不慎其微,不慎其独,遗恨无穷,可悲可叹!

《列子》记载,詹何在回答楚庄王关于修身与治国的关系时说:“我从未听说过君王自身修养得好而国家混乱不治的,也从未听说过君王自身昏乱而国家治理得好的。所以,君王治国,根本在于修身!”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修身也关乎个人的品性和形象,会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家庭的兴盛。可以说修身既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础,更是我们谋事创业的前提。因此,要把修身作为第一要事,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严于修身来纠偏正向,固本培元。

修身为第一要事,要始终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始终坚守道德高地,始终不以“无人知晓”而放纵自己,不以“小节无碍”而开脱自己,不以“下不为例”而原谅自己,方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进入“自由与道德融合”的人生之境。

推荐阅读
  • 人生十大哲理:领悟终身,受益一生

    人生十大哲理:领悟终身,受益一生

    在这纷繁复杂的人生旅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迷失方向,感到迷茫与困惑。然而,有一些人生哲理,如同明灯照亮前路,让我们领悟终身,受益一生。一、善良的心是人生的根基善...

    04-25

  • 人生十大哲理,读懂受益一生。

    人生十大哲理,读懂受益一生。

    01.无常是唯一的常态春天的花不会永远开在枝头,夏日的蝉鸣终会被秋风剪断。就像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与变化共处。...

    04-25

  • 人生十大哲理,读懂受益一生

    人生十大哲理,读懂受益一生

    人生如戏台上游,角色变换不停休。悲欢离合皆成戏,看淡名利心自悠。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人生,如一场绚烂而又匆匆的旅程,满载着未知的奇遇与...

    04-24

  • 人活一世,这10条人生哲理,越早懂越从容

    人活一世,这10条人生哲理,越早懂越从容

    01、生命的轨迹恰似潮汐的涨落,既无永恒的浪峰,亦不存在持久的低谷。得失是命运的馈赠,对待得失应坦然淡然,遵循规律,尽心耕耘后静候命运答案。02、昼夜的更替不会因你...

    04-24

  • 《人生感悟》 哲理散文

    《人生感悟》 哲理散文

    《人生感悟》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这偶然与必然间的历程,便是人生。所谓人有七情六欲。七情者,喜怒哀惧爱恶欲(喜怒哀惧悲恐惊);六欲者,食色名利权势。人生有限,...

    04-23

  • 我发现了:34条人生哲理

    我发现了:34条人生哲理

    你好,我是情感小幸运,是你情感的倾听者。无论你是开心、迷茫,还是失落,我都会在这里,陪你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1、努力克制自己的反驳,学会赞美和闭嘴。2、为...

    04-21

  • 今日10句人生及生活感悟的哲理句子,热爱生活,不负这一生

    今日10句人生及生活感悟的哲理句子,热爱生活,不负这一生

    1、人生征途,皆为赶路人,我们超越时光,也被岁月追赶。有人急于奔赴终点,有人醉心沿途风光。无需艳羡他人步调,找到自己的韵律,处处皆是风景。2、生活如水,平凡中自有...

    04-21

  • 顶级有品位的20句话,句句精辟,富有哲理,受益一生,记得收藏!

    顶级有品位的20句话,句句精辟,富有哲理,受益一生,记得收藏!

    一、认知觉醒:穿透表象的清醒1. “真正的成熟,是允许自己在清醒中平庸。”——接纳不完美的勇气,比盲目追逐“优秀”更接近生命的真相。2. “人终其一生都在与自己的认知...

    04-18

  • 这五段话太有哲理了

    这五段话太有哲理了

    01这一生,有人爱是福分,无人爱便自爱。漫漫人生路,能遇到一个与你相互扶持,相依相伴的人,无疑是人生至幸。但终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福分,失望也是常态,所以无人爱,...

    04-15

  • 70句令人醍醐灌顶的哲理诗词,句句清醒,带你走出人生困境!

    70句令人醍醐灌顶的哲理诗词,句句清醒,带你走出人生困境!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3.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白居易《初出城留别》4.黄金无足色...

    04-15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