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为第一要事,奠定人生大格局

发布者:大好河山 2021-11-12 23:53 原作者: 向贤彪来自: 中国纪检监察报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闵子骞的人,敬恭孔子的学问,前去拜孔子为师。刚去时,他的脸色干枯蜡黄,一副憔悴的样子。过了一段时间,脸色红润起来,人也越来越精神。

孔子觉得奇怪,便问起原因,闵子骞说:拜老师之前,看到达官贵人锦衣玉食、宝马香车,而自己却生活清苦,心里不是滋味。现在,受了老师的教化,懂得的道理多了,那些华丽的东西再也不能动我的心了,因而心情平和,气血就好了。

古人主张修身,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的功能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是修除个体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使自己成为意志坚定、心灵纯洁、道德超拔的“君子”。

对于个人来说,修身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对于一个家族来讲,修身也是兴家之道。晚清重臣曾国藩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还是一位严于修身的典范。

曾国藩出生于湘中普通的耕读家庭,其祖父曾玉屏虽不是文化人,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是位私塾秀才。曾国藩幼从父学,自小就受到先辈的道德教化。

据曾国藩《大界墓表》载,曾玉屏年少时好游玩,性情懒惰,“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长辈们讥讽他浮薄,将成为“败家子”。后来,曾玉屏幡然悔悟,“立起自责”、“终身未明而起”,苦心打理自己的家业,遂成为一位有德的长者。

曾玉屏还总结了一套治家的方法,曾国藩的治家八字“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就是继承其祖父经验而来。由于祖父、父亲的言传身教,曾国藩把“坚持、勤奋、隐忍、慎独”作为自己修身的标准,从一介布衣到中兴名臣,使曾氏家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如曾纪泽、曾广钧、曾昭抡、曾宝荪、曾宪植等有突出成就的竟多达240余人,堪称中国家族史之奇观。

古人修身,不仅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而且有具体的操作方法。

孔子的学生曾子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说他每天要用三件事来要求和检讨自己:为人办事尽心尽力了吗?与朋友交往守信用了吗?老师的教导去实践了吗?每天常问自己,常找差距,督促自己做得更好。

从前有一种“功过格”,在一张纸上画上许多格子,有的是三百六十格,一年用的,每天一格;也有一种是三十格,每月一张,一天一格;更有的是每天一张,上面有十二格,每个时辰一格。每天做完事情之后,睡觉之前,要静坐思过,有做错的地方,用笔墨在格中点一个墨点;如果做了好事,则用朱笔在格中点一个红点。这样天天反省,久久为功,逐渐达至“修身力行”的圣贤之境。

这种修身方式一直延续到近代。曾国藩坚持每天写日记,对自己一天的言行举止进行反省。当代人对古人修身的方法也是认同的。彭德怀曾经说过,古人修身讲究“吾日三省吾身”,我们现在工作忙,做不到每天反省一次,那一周反省一次总可以吧!焦裕禄在实践中总结了每天“过电影”的方法,即每天晚上把自己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过一遍,有错误及时纠正。这种自觉的修养意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一个懂得自省的人,能够使自己的优点得到发扬,缺点得到及时纠正,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强大、更自信,人生目标也会更加明确。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修身的过程也是一个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古人修身,讲求“慎独”和“慎微”。“慎独”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中庸》专门以此为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就是说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律,也能遵从道德规范,不做有违道德信念和原则的事。

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离职时,僚属们在深更半夜用小船给他送了一批礼品。叶存仁既不想私藏暗吞,又不愿生推硬挡,就写了一首诗,巧妙地加以拒绝:“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其中,“不畏人知畏己知”集中体现了这位巡抚的人生操守,可视为古人慎独的一个范例。

慎独是一种应有的觉悟,也是修养的功夫,要不断加强自律,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越轨、不逾矩,方能称得上真君子、奇丈夫。

ldquo;慎独”与“慎微”是紧密相连的。在许多情况下,一些人对大问题、大事情比较重视,也能够谨慎从事;而对自以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放纵马虎,不大慎重。

然而,正像《后汉书》上说的“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历史上,以小失大的例子举不胜举。

楚晋鄢陵之战时,楚将子反口渴了,侍从给他送上一碗酒,子反明知战时不可饮酒,也曾表示拒饮,但经不住酒香的诱惑,喝了一碗,就控制不住了,以致楚军败绩,楚王砍了他的脑袋。正可谓不慎其微,不慎其独,遗恨无穷,可悲可叹!

《列子》记载,詹何在回答楚庄王关于修身与治国的关系时说:“我从未听说过君王自身修养得好而国家混乱不治的,也从未听说过君王自身昏乱而国家治理得好的。所以,君王治国,根本在于修身!”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修身也关乎个人的品性和形象,会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家庭的兴盛。可以说修身既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础,更是我们谋事创业的前提。因此,要把修身作为第一要事,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严于修身来纠偏正向,固本培元。

修身为第一要事,要始终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始终坚守道德高地,始终不以“无人知晓”而放纵自己,不以“小节无碍”而开脱自己,不以“下不为例”而原谅自己,方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进入“自由与道德融合”的人生之境。

推荐阅读
  • 央视金句良言:戳心窝子的生活哲理,让你笑着流泪

    央视金句良言:戳心窝子的生活哲理,让你笑着流泪

    这年头,谁还没点焦虑啊,生活节奏快得跟上了发条似的,想慢下来都难,央视的金句,说白了,就是给大家伙儿的心灵按了个暂停键,不是啥高深的道理,就是些实在嗑儿,听着舒...

    09-16

  • 10个人生哲理金句,句句破防,字字入心每天至少读一次

    10个人生哲理金句,句句破防,字字入心每天至少读一次

    来时一身轻,去时两袖风,人生不过是一场体验,得失不过是一场游戏。看开了是智慧,放下了是解脱,珍惜了是幸福。人生没有什么不能放下,执着于一念,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

    09-16

  • 16句哲理句子,深刻又有内涵,简洁又有力量

    16句哲理句子,深刻又有内涵,简洁又有力量

    三观不合,聊两句就心梗——上周六,我在小区楼下劝闺蜜别借钱给前男友,她一句“你不懂爱情”把我噎到原地升天。那一刻我懂了,人和人之间真不是靠时间就能磨平沟的,磨到...

    09-12

  • 10句简单却高明的人生哲理

    10句简单却高明的人生哲理

    01知识越多越好,心事越少越好。02人生确实是自作自受的过程,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百分之百的后果。03唯有积累解决问题的智慧与经验,时间才能赋予我们从容。否...

    09-12

  • 20个醍醐灌顶的人生哲理

    20个醍醐灌顶的人生哲理

    1. 了解真实的自己:人最大的无知就是不了解自己。要时常反思,清楚自己的优点、缺点、喜好和能力边界,才能找准人生方向。比如,很多人盲目跟风选择职业,却没考虑自身是...

    09-07

  • 看完满血复活!这 25 句 “能量哲理句”,帮你扛过所有难走的路

    看完满血复活!这 25 句 “能量哲理句”,帮你扛过所有难走的路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我们一起讨论和分享有趣的事物。真正有力量的句子,从来不是喊 “加油” 的口号,而是藏着生活哲理的 “清醒剂”:它能帮你...

    09-04

  • 四个哲理笑话,道尽生活真谛

    四个哲理笑话,道尽生活真谛

    生活有时候就像一团乱麻,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别担心,几个小小的哲理笑话,就能帮我们拨开迷雾,看清生活的要点。笑话一:乌龟与兔子的新故事这一天,兔子又要和乌龟赛跑...

    09-01

  • 今年最走红的一句话:让无数人顿悟的生活哲理

    今年最走红的一句话:让无数人顿悟的生活哲理

    文/郑面人生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我们常常在人生的道路上奔波忙碌,被无尽的烦恼和焦虑所困扰。而今年,有一句话悄然走红,宛如一道光照进了人们的内心,让无数人...

    08-31

  • 10句人生哲理金句,醍醐灌顶,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10句人生哲理金句,醍醐灌顶,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小伙伴们,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头条号小编,今天想跟大家聊点儿走心的。人生嘛,磕磕绊绊总难免,迷茫的时候,不妨停下来看看这些经典的人生哲理金句,也许就能给你带来意...

    08-28

  • 10个人生哲理金句点亮心灵,句句经典受用一生

    10个人生哲理金句点亮心灵,句句经典受用一生

    10个人生哲理金句点亮心灵,句句经典受用一生“好人就该被枪指着?”——这句弹幕刷屏的愤怒,恰恰戳中了文章里最冷的那句:善良若无锋芒,便是软弱。为什么你明明没做错,...

    08-26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