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偶然有一天,翻开手机通讯录,发现有些朋友好几年没有联系了。
但是,当你想起他们时,心头总会有一股暖流涌动。那些曾经一起经历过的岁月,依然让你难忘。
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有一种陪伴,不在身边,却在心间。”
是啊,有些人,虽然不时常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也不活跃在你的通讯录里,但他们一直在你的生命里。
01
不删除,是对过去的温柔存档
在生命中,总有一些人,虽不常联系,但每每想起,都会让你感到心头温暖。
曾经,我去旅行时,导游为了好带队,将一个湘妹和我划分在同一小组。
我本性格内向,不愿与陌生人搭伴,但碍于面子,还是默认了。
刚开始,我独来独往,只有在集合的时候,才关照一下,看湘妹有没有归队。
直到有一次,大巴在山路上颠来颠去,直颠得我想吐。正窘迫间,湘妹递过来一副晕车贴、塑料袋和几张纸,随后还递上了一瓶水。
我心中那道防线,慢慢瓦解。但还是很少和她说话。
一天,湘妹正吃饭间,忽然满头大汗,看起来很不舒服。原来,湘妹由于水土不服,胃病犯了。
情急之下,我顶着烈日炎炎,搭车去找药店,给湘妹买了胃药。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友谊的增进,就在于触动到了对方内心的某个点。
对我来说,这是举手之劳。可湘妹是个感性的人,病好后,她给了我一个感激的抱抱。
之后的旅途中,我们之间虽然没有情同姐妹,但一直默默地互相照顾。
分手时,湘妹眼里流露出的不舍和感激,让我心里也暖暖的。
也许,我们都在对方无言的关照中,感受到了一丝光。
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的微信一直静静地躺在对方的通讯录里。
茫茫人海中,相逢皆是缘,何必曾相识。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存在的意义,不是能陪你走多远,而是让你想起这个世界时,能感受到一份温暖。
不删除,是对那场相遇的温柔存档。

02
不联系,不代表“我不在”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成年人的友谊,不是互相捆绑、形影不离,而是各自随意、彼此在意。真正的朋友,虽然不常联系,但在你遇到困难时,随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我上初中时,家离学校太远,只能每周背着馒头在学校住宿。
刚开始,我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同学来往,经常独来独往。
有一天,同班同学侠侠向我伸出了友谊的手,我感激之余,和侠侠成了好朋友。
交往一段时间后,我搬到了侠侠家里去住。比起学校的条件,我终于每天能够吃上一口热饭,住宿也比学校条件好得多。
我们经常一起讨论学习,诉说女孩子的心事,一起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
谁承想,我们也像许许多多的同学那样,毕业后相夫教子,疲于奔波,联系越来越少。
只是从偶尔的朋友圈点赞中,感受到对方的存在。
但那个小小的赞,依然让人心里很暖。
若干年后,我的婚姻遭到变故,流落街头、欲哭无泪。
无助之际,在朋友圈发泄了一下情绪。
没想到,不到五分钟,侠侠打来电话:“来我这里住吧,反正我一个人。”
我孤零零的灵魂,又有了着落。
她的援手相助,虽然不能拯救风中凌乱的我,但足以抚慰我受伤的心灵。
几年后,我的生活再次步入正轨,工作、家庭忙得一塌糊涂。
我们之间又像以前一样,时刻关注,很少联系。
但,我们心中始终惦念着彼此。
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好的友情,无关乎利益和需求,只是一种精神的契合,和灵魂的交流。
那些一起走过的路,说过的傻话,都是我们记忆里珍贵的宝藏。
如今联系少了,不是感情淡了,只是生活的琐碎让我们无暇顾及。
但只要你需要,我随时都在。

03
不打扰,是高级的尊重
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成年人舒服的相处方式,是彼此尊重对方的生活,不相忘,也不随便打扰。”
是的,当我们学会了尊重对方的时间和空间时,那便是高级的相处方式。
我有一位老领导,不仅引领我成长,对我的帮助,更是让我难忘。
身为助理,虽然我的工作从没让她失望,但我的家庭生活给工作造成的影响,也让我内心惭愧。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我每天都要提前十分钟溜岗,去接孩子。
刚开始,我经常会耍小聪明,每快到下班就假装外出有事,实则提前溜岗。
后来有几次,领导总是在快下班时,特意给我安排一些外出的活,给我提供机会。
这让我心里有些虚,也有些惭愧。
就在我思想斗争要不要向领导摊牌时,领导却善解人意地让我调研大家的生活实际情况。
还特意提出,结合员工要兼顾家庭和工作的特殊性,给大家统一调整上下班时间。
我不胜感激,心里也认定了这个好领导。
后来有一次,她母亲住院,她却出差在外地。而我恰好有时间,就主动帮她照顾母亲。
一来二去,我们的关系就像姐妹一样了。
后来工作调动,我们分开了。
刚开始还联系几次,但每次大家都忙,慢慢就尊重对方,互不打扰了。
而我们彼此之间心意相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有句话说:“尊重不是被动地保持距离,而是主动地保持空间。”
有时候,不打扰,不代表不怀念,也不代表对过往的否认。
相反,不打扰,是对对方的生活习惯和处事理念保持尊重。
一段好的关系,只有让彼此有足够的呼吸空间,友谊才能地久天长。
鲁迅先生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人这一生,遇到过的人不计其数,但真正能够成为至交的,不过尔尔。
但这尔尔知己,足以慰藉红尘中疲惫的你。
真正的友谊,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也不会因为距离而疏远。
也许,不在身边,却在心间,才是一段友情温暖绵长的样子。
作者简介:微笑的弧度,陕西西安人。15年私企行政人事部管理经验;三七读书会投稿作者,擅长文学类书籍拆解。
END
一审 | 赵怡云
二审 | 薛竹影
三审 | 焦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