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爱叫亲情
文/王忠祥
“亲情”二字,轻时如羽,仿佛一吹就散;重时似山,任谁也拆不散这羁绊。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过不惑之年。望着逐年攀升的岁数,偶有恐慌掠过心头。于我这即将奔五的人而言,愈发懂得亲情与陪伴原是世间最该珍惜与攥紧的至宝。
亲情是世间斩不断的血脉,是跨越时空的永恒纽带。血缘是刻进DNA的密码,而亲情,正是破译后最温柔的回应。于我们七零、八零后而言,父母身体康健、子女平安顺遂、家族兴旺和睦,大抵就是人生至幸了。
儿子自小学五年级住校,初中、高中到如今的大学,整整十年光阴都在校园里度过。细想起来,能与他朝夕相伴的日子,不过是他懵懂无知的幼年。今年暑期,他从千里之外的湖南归来,我和妻子尽可能地抽出时间给予陪伴,望着那个已然比我高出半头的少年,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光阴似箭”。陪他闲聊琐事,陪他一起进餐,陪他追剧观影,陪他探讨困惑,每一个寻常瞬间,都是亲情馈赠的幸福与温馨。
亲情从不会因距离疏远,更不会被时光冲淡。2019年国庆假期,我陪母亲去了趟南京,彼时弟弟、弟媳在南京工作与生活。弟弟放下所有的工作,推掉所有的应酬,全程驱车陪伴。从长江大桥的壮阔到石塘竹林的清幽,从总统府的厚重到夫子庙的喧闹,从秦淮河的夜影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凝重,从玄武湖的波光到老门东的古韵,从雨花台的肃穆到南京眼的灵动,从牛首山的禅意到中山陵的巍峨……纵然沿途风光无限,终究抵不过手足同游母子相依的浓浓亲情。
南京之行,最是美食不负人。弟弟带着我们一路寻味,港菜的精致、江菜的鲜醇、浙菜的清雅、台湾菜的温润、新疆菜的浓郁、日本料理的细腻,一一尝遍;蟹黄包的腴香、灌汤包的多汁、荞面糯米包的软糯、鸭血粉丝汤的醇厚、盐焗鸭的咸香、大闸蟹的膏满黄肥,还有日本清酒的甘冽、大乌苏的劲爽、雨花茶的清幽,舌尖上的盛宴轮番登场。可纵有满桌珍馐、杯中美酒,终究抵不过我们母子围坐一桌,共享这一餐一饭的温馨场景。那样的时刻,食物的香气里裹着亲情的暖,每一口滋味都浸着团圆的甜,亲情相聚虽然短暂,但相聚的幸福时光永驻心间。
老话说:“人行千里有个家,人活八十有个妈。”妈在,家便在,我们便永远是被牵挂的孩子。姐弟三人中,我离母亲最近,也就多了些陪伴。每个周末去母亲家,说是看望,实则是去蹭饭。母亲年轻时厨艺绝佳,村里谁家但凡有个红白喜事,定要邀请母亲掌勺。如今母亲做菜,时常不是盐放多了,就是忘了添加某种佐料,可那熟悉的味道里,永远藏着独属于妈妈的味道,任时光如何冲刷,都不会消散。母亲知我喜欢喝凉啤酒,每次我回家,她总会提前把啤酒放进冰箱冷藏,嘴里却不停念叨着“喝凉啤酒伤胃,对身体不好”。
盼时光能走得慢些,让我能用满腔的爱与关怀,回报母亲倾尽一生给予我的温暖与守护,陪她细数过往,安享岁月静好的晚年。也愿一奶同胞的姐姐、弟弟,家家和睦,事事如意,岁岁平安;更愿我的儿子,学有所成,前程似锦,不负韶华。
世间的爱有千万种,唯有亲情,藏在每一顿热饭里,藏在每一句絮叨里,藏在无数个等待的黄昏里。它不像爱情那般炽热如火,也不似友情那般纯粹如泉,却像冬日里的炉火,静静燃烧,温暖着我们走过朝朝暮暮、岁岁年年。
世间有一种爱,叫亲情。
插图摄影/于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