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散文:三姐和三姐夫(下)

发布者:虹云 2024-8-24 18:26

文|图 小良子

前面说过,我的三姐心灵手巧,可惜小时候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大姐和二姐相继出嫁,家里缺少劳力,年年都是缺粮户,三姐小学毕业就辍学回家挣工分。

三姐从小就有经济头脑,又口齿伶俐,过日子会精打细算。

出嫁前,每天除了在生产队劳动为家里挣工分,还利用一切休息时间搞副业挣钱,摘金银花、割野麻,挖各种药材,只要能卖钱的,她都愿意干。

不但自己有了买布料钱,像自己买双袜子、买个手帕或小镜子、买针头线脑学做针线,都不用向父母开口要,而且她还经常把自己搞副业挣的私房钱,拿出来给家里买盐和煤油,贴补家用。

母亲说,你三姐以后肯定不会受穷,虽挣不了什么大钱,可手头的零花钱不会缺,她会想方设法自己挣钱呢!

结婚后,三姐和三姐夫两个勤劳能干的人,把小家经营得丰衣足食。但三姐和姐夫不满足小富即贵的生活,他们要趁着年轻力壮努力拼搏一把,给三个女儿创造更好的生活。

在三个女儿都开始入学读书后,仅有的几亩责任田三姐夫一个人都不够种,三姐觉得在责任田里劳作只能维持吃穿不愁,要想达到小康生活就要另寻出路。

她寻思着要搞副业挣钱。于是,凭着自学的裁缝技术,在镇上租房开了一家裁缝店,为别人裁剪加工衣服,一开始生意还不错,三姐加班加点忙得废寝忘食。

特别是一进入腊月,大人小孩做过年新衣服的特别多,就是晚上不睡觉也加工不完,往往累的腰酸背疼,还挣不了几个加工费。后来,镇上又增加了几家裁缝店铺,竞争更加激烈,挣得就更少了。

三姐关了店铺,并没有放弃挣钱的心思。而是寻找新的商机。八十年代末,她又和别人合伙做粮食生意,在全县各乡镇跑着收粮食,赚差价。做生意有赚有赔,即便走运小赚一笔,也是挣个辛苦钱。

九十年代初,三姐的大女儿已成年,招了上门女婿,有了孙子要带,三姐就没再跑生意,在家和姐夫一起专心照顾孙子孙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南下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走出家门,到广州深圳打工淘金。大外甥女和女婿把两个孩子交给父母,也随着南下打工潮到了深圳打工。外甥女一开始也是换了多份工作,进过工厂,做过酒店,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份财务总监的工作,算是站稳了脚跟。

三姐、三姐夫和孙子孙女像大多数家庭一样成了留守一族,每年过年时一家人才能团聚。直到小孙女考上大学,三姐和三姐夫也完成了照顾孙辈的任务,两个人也都迈入了老年人的行列,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减退。

特别是三姐夫,最明显的变化是听力大不如前,别人小声说话他根本听不见。但他还是不知疲倦地种地,在附近打临工挣钱,大女儿担心他累坏了身体,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强行把老两口接到深圳一起生活。

初来深圳,女儿休假带他们到处游玩,开始还觉得新鲜,玩了一个周,三姐夫就吵着要回老家。说这不挣一分钱,还一直花钱,这不是坐吃山空吗?

女儿知道他们闲不住,早在自己工作的地方给老两口盘了一家日杂小店,这下三姐夫有活干,能挣钱,再不吵着要回家了。大女儿一家,小女儿一家都在深圳,可谓儿孙绕膝,其乐融融。

上了年纪的人,总是忘不不了自己的家乡。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在深圳一呆就是六年,孙子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孙子媳妇同时在深圳打工的商南人。

三姐和三姐夫一旦决定要告老还乡,大女儿也拗不过他们,只好办理了提前退休,拖家带口回到家乡另找事情做。

大概是2015年,大女儿已经在县城买好了三室一厅的大房子,装修好了就等着入住。2016年孙子媳妇娶进门,第二年,有了重孙女,三姐和三姐夫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四世同堂的生活。

三姐和三姐夫在城里还是住不惯。孩子们住城里,他俩还是留守老家,女儿或孙子隔三差五把老两口接到城里,只多住一晚就要回去,不放心地里的庄稼、菜园里的菜、还有喂的鸡和狗。

三姐夫虽然耳朵有点背,但身体还很硬朗,又把前几年让给别人种的地收回来自己种,谁劝也不听,越干越有劲。

三姐夫身体素质好,从年轻到老年很少生病,一辈子没住过医院,一年到头都很少感冒,有过头疼脑热的扛扛就过去了。

老话说,明天和意外不知那个先来。2019年的5月下旬,一向刚强的三姐夫和邻居因为门口的道路争了几句,就此病到了,高烧不退,在老家诊所吃药打针都不管事,病情越来越重,大女儿赶紧把他送到县医院。

住了两天,县医院也查不出来是什么病,持续高烧,浑身抽搐,昏迷不醒,县医院建议转院西安大医院,结果令人绝望的是,在西安大医院住了一个周,也没查出什么病因,医生含糊地说,是什么血液中毒,已无力回天。

5月28号,几个女儿只得含泪把老父亲又拉回商南医院,看着浑身插满管子,被各种检查折磨的奄奄一息,一阵抽搐发作,要两三个人按着头和手脚,自从昏迷后再没有清醒过。

大女儿实在受不了老父亲遭这样的罪,征得母亲和家族长辈的同意,29号把老父亲送回老家。

时隔一天,5月30号的晚上,三姐夫平静地走完了他68年的人生路。

纵观三姐夫的一生,是年少时穷困潦倒无依无靠,是中年时的夫妻恩爱同心同德,是老年时的儿孙绕膝老有所为。

总之,三姐夫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一生,是努力奋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先苦后甜的一生。

推荐阅读
  • 情感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情感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人生如草,情深如晖。白居易的诗句轻轻落在心头,仿佛是一场细雨拂过时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是这浅浅几个字,道尽了人世间至深的温柔,也道出了我们终生所...

    10-27

  • 文字间藏亲情矛盾,质朴文唤醒爱与反思

    文字间藏亲情矛盾,质朴文唤醒爱与反思

    公交站台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年轻人匆匆赶来,手里拿着没吃完的早餐,一边看手机一边等车。旁边的老人欲言又止,最后只是轻声说:“孩子,别着急,注意安全。”...

    10-23

  • 亲情错过还能重来吗?我想朔回时光,再次深情把你们守望

    亲情错过还能重来吗?我想朔回时光,再次深情把你们守望

    文/新芽初露“人生在世,唯父母与岁月不可辜负。”风吹落叶,带不走过往的温柔;夜色微凉,却总有思念燃烧心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以肆意挥霍陪...

    10-22

  • 胡守明诗词【五绝三首·风雨亲情乡味浓】

    胡守明诗词【五绝三首·风雨亲情乡味浓】

    题记 : 今天10月9日,在安阳冷雨中去看大姐。外甥女非要请舅舅我吃饭,反复问舅舅想吃啥,我屡辞不了,只好从命,就说吃点安阳特色菜吧。外甥女遂开车拉着我和两姐一妹,直...

    10-20

  • 祁宇婷:让亲情温暖阳光

    祁宇婷:让亲情温暖阳光

    让亲情温暖阳光文/祁宇婷每逢学期结束,总难逃病痛的侵扰,这个学期亦是如此。身体的虚弱,让心情也变得格外敏感,多愁善感的情绪如潮水般涌来。那些温暖的往昔常在脑海中...

    10-18

  • 《等个人来》,融合有爱!海峡隔不断血脉亲情

    《等个人来》,融合有爱!海峡隔不断血脉亲情

    《等个人来》微短剧在海内外引发共鸣。(微短剧截图)中秋时节,一部名为《等个人来》的微短剧悄然跨越地理边界,在海内外引发共鸣。这部由两岸及海外团队共同创作的作品,...

    10-13

  • 情感爆文:那些直抵灵魂深处的温暖与感动

    情感爆文:那些直抵灵魂深处的温暖与感动

    在信息如洪流般奔涌的今日头条世界里,情感类文章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每一篇爆款情感文,都似一把细腻的钥匙,轻轻开启我们情感的大门,触动那根最...

    10-11

  • 3本治愈幼崽亲情小说

    3本治愈幼崽亲情小说

    宝子们看过来!今天分享几本超好看的治愈亲情小说,每本都有它的精彩之处!喜欢亲情题材的,千万别错过!第 1 本【在各个世界当咸鱼二代】作者:蛛于简介:余千绑定了一个...

    10-11

  • 亲情竟成慢性毒药?

    亲情竟成慢性毒药?

    文︱陆弃你以为家是避风港?醒醒吧,有时候,家才是最毒的监狱。“你弟结婚还差20万,全家就指望你了!”“30岁还不结婚,我们的脸往哪搁?”“这份工作多稳定,你那个梦想...

    10-07

  • 十本极品都市后宫文,纵横花丛,恣意人生

    十本极品都市后宫文,纵横花丛,恣意人生

    1、 姬叉的《肆虐韩娱》168.74万字安正勋身为韩国安家长房次子,重生回到2000年。凭借前世记忆与家族助力,他顺利踏入韩国顶尖学府首尔大学。大学时光里,与金泰熙的邂逅成...

    10-07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