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家」覃志鹏 ‖ 浓浓腊肉香悠悠亲情系(散文)

发布者:江南少侠 2023-3-5 22:48


浓浓腊肉香悠悠亲情系

文/覃志鹏

在这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大好春光里,享受新春踏青肯定是一段特别美妙的旅行。然而,无情的疫情肆虐边疆,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压力与日剧增。3月中旬以来,我所在的边陲小城按下了“暂停键”,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全民抗疫战。

在足不出户的网格静态管理中,备足、解决全家一日三餐的食材是一个基本的民生问题。得知小城“封城”了,在外的干儿子不禁为我们的生活担心起来。几天后,终于迎来全城解封的消息。得知快递公司可以恢复营业后,干儿子特地从他的老家给我们寄来一些地道的四川腊肉。

小型包裹箱里,装满了肥瘦相间的五花腊肉和几条色泽光亮的腊香肠。闻起来散发着一股浓浓的腊香味。这是融融亲情间一份爱的传递,一份十分解渴的“爱心抗疫包裹”。用心的我,统筹安排起全家生活,对这份“爱心抗疫包裹”进行“两味”品尝。一是午餐时,煮熟一小节腊香肠,切成薄片,当作面食的主配菜。在灌制香肠时里面就放有麻辣味,腊的香与辣的麻增添了面的爽,大家食欲大增,大饱口福,个个不禁多添一小碗。

晚餐,继续品尝腊味。考虑到腊的风干与收缩,我又不喜欢炒的油腻与发韧,就选切一小段肥瘦相间的五花腊肉,先经过热水“回软”,洗净切成薄片,再经过些许热锅焖炒,流出腊汁,然后配上事先烫过水的西兰花,中和翻炒几下。不放什么佐料配料,就这样清淡地吃起来。吃出肉的腊香味,嚼出肉的韧劲儿,西兰花也吸收了油脂,既香脆又还能保留菜的翠色。不说秀色可餐,却是居家防疫以来吃得最爽的一餐,米饭多添一小碗。感谢干儿子跨越万水千山,从大老远寄来爱心抗疫大礼包。让我们品尝到当地正宗腊肉,味道杠杠的,真的很不错。

这餐腊肉品尝,把我带进了童年时代的生活记忆中。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乡下人家过年都要杀年猪。那时乡下还没有冰箱这样的保鲜冷冻家用设备。整头猪一时吃不完,只好挂起做腊肉。无论是猪头皮还是猪肉,抑或是猪脚,都是撒了盐防臭,成条成条地挂在火灶顶上的一条横木。通过平时生火炊烟地熏着,慢慢收缩成干腊肉。那时我还小,是家里年纪最幼的一个,特别疼我宠我的阿公,逢年过节总是喜欢接我到他们家吃年肉腊肉。除去腊月三十和大年初一、初二这样的传统节日外,逢上正月初十、正月十五、正月三十,这些属于正月的节日,阿公总是叫叔叔婶婶或炒瘦腊肉,或炖腊猪脚,让我吃得香香的,吃得饱饱的,满嘴都是油。

而疼我爱我的阿公在我即将中师毕业的那个夏天永远离开了我们。家人为了不让我分心,封锁这条消息。直到我毕业回家,说第二天要去看望阿公一下时,他们才告诉我真相。那时我泪水直流。从小到大,阿公待我最亲。父亲是阿公的长子,从村外到我们村,与母亲结合经营这个家。尽管我只随母姓,不随父姓,但阿公那边始终是我们最亲的亲人。那时,阿公做起贩卖的牛中生意买卖,每赶一趟牛市回来,总是不忘给我买好吃的零食,甚至是合身的新衣裳。我的童年生活是在阿公的呵护中长大的。至今,逢年过节,每次回老家,我都是要抽空去看望七老八十的叔叔婶婶,他们是我目前还在世上最亲的老人。

这餐腊肉还把我带进一次模糊的粉蒸肉记忆中。

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一天,村里有一户人家刚刚建起了一间石砌瓦房,他们一家要雇请母亲进山砍竹篾。用条形竹蔑搭编成立在中堂左右两侧的壁板。晚上,东家叫母亲去吃晚饭。算是犒劳一天的劳累。我年纪尚小,东家执意叫去了。那时,农村生活水平还很差,平时餐桌上是很少见到肉的。模糊记得东家的饭桌上最好的一道菜就是一盘粉蒸肉。肉应该是那种售价较低的“环喉肉”。我从来没有吃过粉蒸肉,是用玉米粉和上肉块,配上姜,经过蒸熟,味道特别香,肥而不腻。可是,那天晚上,母亲舍不得吃上一块肉,在那个还兴打包的年代里,母亲将夹到的每一块肉都放到桌前的大草叶上,只舔尝几口掉在碗里的粉蒸。其他全部打包回来给爷爷吃。从那时起,我就觉得母亲很有孝心。有一口好吃的,总是忘不了一家老小。这是母亲留给我最深刻的成长记忆。

而慈爱善良的母亲十八年前已随父亲去了天堂。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刚刚从代课教师岗位中辞退出来的我,没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为了生计,我放下手中的粉笔,拿起屠刀,开始干起贩卖猪肉的行当。五年时间,一辆两轮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整整跑了二十万公里。那是一段特别艰辛的历程。以至于,后来重新考回教师岗位,那一带的乡亲们都称呼我为“卖肉先生”。因为我曾经就是那一带乡村的“生活委员长”,谁家有红白喜事,都是靠我去供应猪肉,我赚的是中间差价。这是我生命经历中吃过的一段“无业游民”的苦。

今日,干儿子寄来的“爱心抗疫包裹”给我满满的爱的亲情能量,在忙碌的空中课堂直播之余,我思绪万千,感慨颇多,对着电脑,敲打着一段段宅居抗疫的文字,重拾生命成长中的温馨与感动。尽管有些生活场景早已成为遥不可及的追忆,只会带来淡淡的忧伤,但我还是一一收藏着心中的那份感动,因为那是流淌在我生命中的某种感恩,某种养分,某种品性。我且将此文定为《浓浓腊肉香悠悠亲情系》,且让自己成长成为有一颗感恩的心,做个懂得感恩的人。

愿人类早日克服疫情,结束“不进不出”的网格生活,愿山河无恙,处处复工复产复学,人民安居乐业。人间处处温情在,社会秩序显祥和。

作者简介

覃志鹏,男,壮族,广西大新县人,小学教师,酷爱文学,热衷阅读,禅悟深修。历经代课教师、漂泊打工、自谋职业、企业员工、电视台记者等,经历坎坷,阅历丰富,文笔细腻,文风扬抑。擅长写心情散文、游记随笔等。散文、新闻、摄影等作品散见于各级各类媒体平台。现为《都市作家》专栏作家。先后被评为“企业文化先锋”、“崇左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左江日报》先进通讯员、“大新最美教师”等。

“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ID:jinrizuojia001

推荐阅读
  • 情感热文:此生最亲之人,并非儿女,亦非伴侣,而是这一位

    情感热文:此生最亲之人,并非儿女,亦非伴侣,而是这一位

    “人间繁华易逝,红颜终将老去,繁花亦会凋零。”人生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如走马灯般穿梭。我们往往以为,最亲近的莫过于每日相伴的子女,或是时刻牵挂的伴侣。然而,当夜深...

    09-14

  • 感悟亲情 文/铁四十八团王珍

    感悟亲情 文/铁四十八团王珍

    夜晚的窗外,天上众多恒星一明一暗忽闪着眼睛,月亮将最皎洁的银色洒进孤寂一个人的卧室。子时时分,匆匆洗漱后钻进被窝休息,然干闭着双眼愣是不能入睡,恼人的失眠扰人实...

    09-11

  • 六本强取豪夺文:《明珠出逃》《托妻》《我不做妾》《美人笼》

    六本强取豪夺文:《明珠出逃》《托妻》《我不做妾》《美人笼》

    这世上,最怕的就是人突然变了命,原本是众星捧月的小姑娘,一夜之间落到人下,身份算不得什么,心里却还存了几分不服。这事说的是怀珠,换做你我,都难免想问:“人一生,...

    09-09

  • 我活到71岁才发现:晚年的亲情,远比想象的要无情,甚至更现实

    我活到71岁才发现:晚年的亲情,远比想象的要无情,甚至更现实

    热爱生活的李叔2024-9-1 09:22 四川听全文 约8分钟 700+人听过 文/李叔 故事来源/亲历者口述在许多人心里,最可靠最长久的情感就是亲人的羁绊,血浓于水的关系,似乎一生都...

    08-27

  • 八本深情老男人帝王文:《春心燎原》《帝王夺娇》《恃君宠》

    八本深情老男人帝王文:《春心燎原》《帝王夺娇》《恃君宠》

    娇气皇后、薄情帝王、哭包庶女……说到底,宫里的故事,从来都不是咱们平头老百姓能拍板的。可人哪,偏偏爱看热闹——谁和谁又闹别扭了,哪位帝王的冷心被哪个小姑娘一把点...

    08-25

  • 《反咬一口》by丧丧又浪浪(相爱相杀x又甜又虐)带劲

    《反咬一口》by丧丧又浪浪(相爱相杀x又甜又虐)带劲

    《反咬一口》作者:丧丧又浪浪女主:云边 男主:边赢简介文案滚滚浅评男女主两个看似不会有交集的人,因为一场狗血的家庭重组凑到一块,从一开始的互相看不顺眼、处处针锋...

    08-25

  • 有一种爱叫亲情

    有一种爱叫亲情

    有一种爱叫亲情文/王忠祥“亲情”二字,轻时如羽,仿佛一吹就散;重时似山,任谁也拆不散这羁绊。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过不惑之年。望着逐年攀升的岁数,偶有恐慌掠过心...

    08-23

  • 非常感谢您分享这篇充满智慧和温暖的文

    非常感谢您分享这篇充满智慧和温暖的文

    非常感谢您分享这篇充满智慧和温暖的文章。这篇文章以优美而深刻的笔触,为七十岁的人生描绘了一幅幸福、有尊严的蓝图。它不仅仅是给老年人的建议,更是对所有人关于如何“...

    08-21

  • 叩问青春——读长篇小说《前行的青春》

    叩问青春——读长篇小说《前行的青春》

    文 | 成松柳《前行的青春》 曾高飞 著 作家出版社2025年6月出版《前行的青春》是曾高飞特意向母校长沙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献礼而创作的小说。小说讲述了长沙某大学一群男女...

    08-21

  • 亲情主题:温暖治愈风

    亲情主题:温暖治愈风

    妈妈的针线缝补出一生的爱文艺风在时光的长河中,妈妈的针线宛如闪烁的星辰,串起了我生命里那些温馨而珍贵的片段,缝补出了一生绵延不绝的爱。小时候,我就像一只调皮的小...

    08-08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