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前央视主持人李小萌近日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一则寻人启事,让一个消失多年的名字重回公众视野——韦仁龙,那个曾跪在继父坟前痛哭的广西孤儿。一时间,无数网友加入这场跨越十二年的寻找,只为确认那个靠捡垃圾攒学费的少年是否安好。
几乎同时,一位“挖煤博士”的论文致谢刷屏网络:他12岁下煤窑,从专科生一路逆袭为博士,在致谢中平静叙述着“绑钢筋”“铺沥青”“扛炸药”的过往,一笔一血、一字一泪,触动了太多人的心弦。
而此前,广西那位用扁担挑行李离校的“扁担女孩”刘燕,因为无意间闯入网友镜头,也引发了大众共鸣和共情。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他们的故事直抵人心,他们努力的样子也再次诠释了人生的意义。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可能遇到各种困难,但活着不该被苦难定义,而是要努力超越苦难。
当韦仁龙把捡来的空白纸装订成练习本,当挖煤博士在实验室通宵工作后直接去工地搬砖,当刘燕挑起扁担只是不想让妈妈那么辛苦,他们已经证明了他们释放出强大坚韧的精神力量。
在“躺平”“内卷”撕裂社会的当下,这一束束来自普通人灵魂深处的光,无疑也照亮了很多人的路。当命运发给你一手烂牌时,读书仍是最公平的向上的台阶。
谁的人生都不能被定义,谁的奋斗都不会被遮蔽。守护心中的希望,走好脚下的道路,就一定不会被打倒,这实际上也是对命运最有力的反击。
当然,也要警惕将励志简化为“苦难美学”,甚至刻板化为“唯有寒门出贵子”的神话。我们被他们的故事触动,是希望更多仍在奋斗的贫弱者能够被看见、被善待、被托举。
无论如何,苦难中开出的花,最能映照出人性的坚韧与社会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