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一位军官写给父亲的文章,太感人了!

发布者:倪天 2024-3-14 16:23

来源:东南前哨

有一组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种人最应感恩——“父亲”。

——题记

在医院里度过的父亲节

一直以来,我对父亲节都不算太关注,就是一年365天中普普通通的一天,记起了就给爸打个电话。但今天早上,我却早早买回来一束鲜花放在病床前,并在卡片上工整写下"父亲节快乐!祝老爸早日康复,健康平安!"

前几天,也就是6月14日晚,父亲做完木工回来,正吃饭时,手上的筷子突然掉地,右手没力,右脚动不了,话也讲不清楚。我妈预感"不好了",赶忙叫来姐夫和妹夫,把父亲送到县人民医院。医生看后,只说了县里没有条件手术,赶紧送大医院,并帮忙联系了南昌大学附属二院的医生。这样,家人开车连夜送到南昌,到医院时已是15日凌晨1点半。急诊医生检查后,初步诊断为脑梗,并让留院观察。由于意识不清,躺在病床的父亲很烦躁,又说一些不明不白的话,还经常把手脚上的监测仪器弄掉。我爸弄掉一次,我妈就默默夹好一次,一夜都没合眼。我们姐弟四人都没在身边,姐姐和妹妹在西藏,哥哥在温州。我在福州,也只能打电话安慰,叫妈不要担心,自己有高血压,也要注意休息,我这边请好假就赶过去。一整晚都没有睡意,心里一直想着父亲的情况。

父亲是江西玉山县人,家里9兄妹排行第六,经常吃不饱,15岁就跟着大伯出来做木工。在江西金溪县湖山村我外公家做木工时认识了我妈,并结婚生儿育女,也住我妈家,算是入赘吧。父亲今年64岁,出来近50年,回玉山的次数估计不到50次,爷爷奶奶去世后,就更少回去了。父亲木工手艺不错,虽不能雕梁画栋,但雕刻一些花鸟鱼虫之类的,栩栩如生,人又忠厚,话不多,脾气好但有点倔,我至今没有看过他发火的样子,外公外婆都很喜欢。特别是非常节俭,家里剩饭剩菜,他都要吃完,绝不倒掉,估计是小时候经常饿肚子的缘故。由于手艺好,拜师学艺的比较多,父亲带了好几个徒弟,至今过年时,还有些徒弟带着全家来拜年,叫我爸妈"师傅,师娘"的,虽然听上去有些过时,但很真诚、很亲切。

作者的父母

小学前,爸妈就一起到浙江瑞安一带打工,每年基本就回来一两次,每次回来都给我们姐弟四个带好多东西,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种像BB机一样的电子表,挂在腰间特别带劲,惹得别的小孩满是羡慕。但我和爸妈,尤其是爸爸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就是过年那段时间在一起,年后爸妈又出去了,基本一年后才能见面。但那时还小,只知道爸妈回来,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就很知足了。

我们姐弟4人的日常开销还是挺大的,仅学费就是一个大问题,虽然打工收入比种田好些,但单靠做木工供四人还是有些吃力。父亲除了做木工,还做一些小工,就是工地"搬砖的"——担沙子、挑水泥等重体力活,为的就是多赚钱,让我们有学上。初中以前的生活,虽然爸妈不在身边,但日子过得不比别家差。初一年级时,全家搬到隔壁的对塘村,住在不到二十平米的木头房,我妈留在家里,爸一个人在外打工。两年后,建了村里第一栋两层楼。村里人都说,我们家的楼房都是靠父亲一把斧头"盖"起来的。这话不假,没有父亲,真不知道日子怎么过。

(湖山村)

慢慢的,我们都长大了。2003年,我考上长沙的一所军校,那时爸妈很高兴,特别是爸带着我跑前跑后,办理入学入伍手续,还在县城摆了一桌,那天第一次,当着大家的面说了一些话,不长,大意就是,"我是外来户,大家来捧场,算是看得起!",话虽不多,但意思大家都明白了。老爸还带我到军校报到,记得到长沙已经很晚了,学校又在比较偏的洪山桥边上。报到后,才发现学校招待所住满了,我又出不去,还好校车可以送家长回到火车站。上车临别时,爸欲言又止,只是隔着车窗一个劲的挥手,意思让我赶紧回队里去。直到车子消失了,也没有听到一句"叮嘱"。当时没有手机,也不知那晚他住哪。后来问他,他都说"住的挺好"。

(对塘村)

后来,姐姐,哥哥都成家了,妈就带着妹妹到瑞安,与爸在一起打工。我在军校上学,虽然懂事成熟了许多,但和爸的交流还是一样的少,每一到两周与爸妈通电话,末了一句"我爸呢?","他睡了,今天做一天的事,累了","哦,那你们照顾自己啊,让爸的烟酒少一点","你爸的脾气,越老越倔,我说他能听进去吗,你自己去说","好,下次跟他讲"。印象中,我有讲过几次,但他总是说,"我身体很好啊,能吃能睡能做事,抽点烟喝点酒不碍事",我也不好反驳。

毕业后,我分到福建省军区的一个海防连队,一年也就差不多回家一次。每逢过年回家,还给他带点福建的烟酒。直到2009年,我爸在瑞安出了一次严重交通事故,听医生说当时非常危险,万幸的是抢救及时,从鬼门关给拉回来了。出院时,父亲头一次说,"估计以后要戒烟了"。只是时间一长,偶尔也抽根过过嘴瘾,我们也睁只眼闭只眼。

从那次车祸后,爸妈就再也没有出去打工,当然我们子女也极力反对,同时因为肺部受伤,一直都严格控制烟和酒。爸妈就在家里,帮忙带我哥的小孩上学,我们四姐弟每人出钱给他们养老。但是爸还是闲不住,身体好得差不多时,又拿起斧子、锯子、刨子,这里修修,那里补补,邻居有个什么木工的活,他都很乐意帮忙,日子比较平静。但妈妈总是唠叨,"爸一到夏天,稍微干点活,就汗出很多,晚上有时手脚抽筋,身体远没有以前好了"。我们也知道,年纪也大了,又出过车祸,身体肯定不如从前,但一直也没有什么大毛病,就没有太在意。

去年,我们隔壁镇搞古村建设,需要修复老宅,特别需要会木工的。有一包工头慕名找到我爸,叫帮他干活,说就是修修补补,比较轻松,待遇不错。我爸心动了,说"年纪也不大,啥事就不干,只做个'干爸爸',徒增儿女负担",并说服我妈,"出去干点活,补贴点家用"。我们作为子女,虽不是很赞同,但也没有坚决反对,想着就木工的活,不像挑泥担沙那么强的体力劳动,就当是锻炼身体,随他去做了。这样,我爸又重操旧业,每日早出晚归,一切都显得比较充实而安宁!我也想着,今年暑假让爸妈一起来福州住住。

谁知竟发生了这样的事!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我也想,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有没有尽到一个儿子的义务,为什么不带爸妈每年体检一下,为什么妈说那么多次爸腿脚抽筋而不带爸到医院检查下,为什么平时没有多买点补品,为什么……还有太多的"为什么",或许为时已晚,人已经病倒了;又或许为时不晚,等爸病好了,一定要多陪伴!唯有多些"常陪伴",方能少点"为什么",我自我安慰道。

这些天,老爸稍微好转,但意识还不是很清楚,有时儿女都不认识。每次我姐视频时,都会反复问:"爸,知道我是谁吗?"有时,爸好像知道,很努力地想说出来,仿佛名字就在嘴边,嗫嚅着,但就是说不出来,我姐急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老爸好不容易说出来,却是另一个人的名字。看着老爸受折磨的样子,我有时不高兴,嘴上说,"爸都认识,不要再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了",但是心里也打问号,"爸爸,您真的不认识了吗?我是你的儿子啊",心也一阵酸酸的。

昨天,"军职在线"公众号里"梦说心语"栏目讲了一个故事,题目是"21次与4次",说的是:年老的父亲问了儿子4次,那只鸟是什么?儿子虽然4次回答是麻雀,但一次比一次不耐烦。最后父亲拿出一个笔记本叫儿子念其中一段,里面记录着,儿子三岁时,曾21次问父亲同样的问题,父亲21次回答"那是一只麻雀",并每回答一次都拥抱儿子一下,一点也不觉得烦,心里还想着儿子真可爱。故事最后讲,"21 与 4 之间的差距,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爱。当父母老了,请记得,要更爱他们,像小时候他们爱你一样"。

是啊,假如爱有长度,儿女对父母的爱,比起父母对儿女来说,相差了多少?或许,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把父母对子女的爱当成理所当然,而少有人能把同等的爱回报给父母。

作为军人,我们有我们爱的表达方式。虽说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我想也不是绝对对立的,为国尽忠是大孝,军人必须义无反顾!但平时多关心父母,多回一趟家,多打一个电话,多陪一次体检,等等,都是在尽孝!父母要求并不多,有时就是"常回家看看"而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不能等,行孝需及时!

Father's Day

父亲节快乐

今天是父亲节,也是我和爸爸过的第一个父亲节,虽然在医院,但陪伴是最大的安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管你走多远、在哪里,请回头看看那个像山一样,默默的坚定站在你身后的"大男孩"吧,大声说一句"老爸,节日快乐"

祝天下所有军人的爸爸

父亲节快乐!

也祝所有的军人爸爸

父亲节快乐!有一组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种人最应感恩——“父亲”。

——题记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