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里的心理潜规则,你懂吗?

发布者:槿风 2024-6-10 08:18

朋友,是人生路上的一场双向奔赴。我们之所以愿意和某些人成为朋友,是因为彼此能够互相成就,在人生赛道上一起加速。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看到一些友情的虚与委蛇、相互利用。

前不久,一条“十年友谊不抵一张试卷”的热搜引发了大家对友情的深思。

在某次高考中,一位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好友为了鼓励她,特意带她去吃烤肉。在结账时,朋友主动买了单,并告诉对方“你努力了就好,不用在意这些”。

这件事很快发酵为热搜,网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有人觉得这位朋友非常豁达大气,也有人觉得她的行为有些虚伪。

一时间,关于友情的讨论再次登上热搜。有网友说:“只要我需要帮助,这位朋友就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也有网友表示:“我和我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从来不会考虑这么多。只是在最后,我们都会因为对方的一句话而破防大哭。”

不过,也有一些网友对此表示质疑:“为什么你们在谈论友情的时候,总是把重点放在‘付出’和‘回报’上面呢?”

其实,这种将友情置于功利性考量的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偏见。任何健康的关系都不该被物质化,友情同样如此。

友情里的“潜规则”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在我们的人生中,拥有好朋友是件非常重要且幸福的事。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说过:“人类是处在社会性的动物,只有依据群体才能生存下去。”可以说,友情是我们融入社会、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听到一些关于朋友之间矛盾重重的故事。有时候,这些矛盾甚至会发展到双方大动干戈、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为什么我们的友情经常会面临危机呢?

其原因在于,很多人在处理友情问题时,缺乏基本的社交智慧。他们认为,只要把心中所想一股脑儿地倒给朋友,就能够赢得对方的尊重和喜爱。但事实上,这种在友情中不加保留、全盘托出的举动,往往只会让对方感到压力山大。

正如一句古语所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想要处理好友情关系,我们就需要学会把握其中的分寸感。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向朋友敞开心扉的同时,保持适当的自我边界。

有些人在处理友情问题时,还容易陷入“友谊的原罪感”。他们认为,自己既然把对方当成了朋友,那就必须要为对方做些什么、让对方满意。于是,他们不断地为朋友付出,却从来没能想过要为自己着想。

对此,心理学家给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论断:如果一个人一直在为朋友付出,却从未收到过等价的回报,那么他很可能是在“亲密关系的陷阱”中迷失了自我。

所谓“亲密关系的陷阱”,是指那些在友情中不自觉地放弃个人界限、过度依赖他人的人。他们在友情中表现得过于敏感、过分在意对方的看法,以至于很难保持一段健康的人际关系。

友情中的“有效沟通”

如果说友情是一段双向奔赴的旅程,那么有效沟通就是维系这段关系的“燃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沟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交技能。对于友情而言,更是如此。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我们才能够了解朋友的想法,解决彼此间的矛盾。

两位心理学家首次提出了“同理心”的概念。他们认为,同理心是指一种能力,即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感受他人的情绪。

通俗来说,拥有同理心的人,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感受,也更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在友情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当我们和朋友发生争执时,如果能够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体会一下对方的感受,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说,当你发现你的朋友最近对你冷淡时,你可以试着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在这段时间里做了什么让对方不开心的事情?如果是的话,那么及时道歉,并承诺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是缓解矛盾的最好方法。

要想在友情中实现有效沟通,我们还需要学会倾听。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说话的机会,却常常忽视了聆听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人际交往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真诚地聆听他人。在他看来,要想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先学会倾听。

在友情中,这一点同样适用。如果我们能够真诚地倾听朋友的心声,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用“赛马”的眼光看待友情

在人生的赛道上,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可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领跑者”,有些人则可能只是路边的“陪跑员”。

对于友情而言也是如此。在我们的人生赛道上,会有各种各样的“朋友”出现。有些人会与我们并肩前行,共同面对挑战;有些人则可能只是匆匆过客,留下一段淡淡的足迹。

对于后者,我们不必太过伤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终究只能与少数人走得很远。所以,如果某个朋友已经不再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开始拖累我们前进的步伐,那么放手也是一种选择。

诗人约翰·多恩曾经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友情。在人生的赛道上,没有谁可以独自前行。我们都需要朋友的陪伴和支持。

在面对友情问题时,我们需要用一种宽容且理性的心态来看待这些问题。如果某个朋友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与他保持距离;如果朋友间出现了矛盾,那么我们也可以尝试着进行沟通与化解。

推荐阅读
  • 同一个国家,友谊多还是嫉妒多?

    同一个国家,友谊多还是嫉妒多?

    当2025年全运会的网球赛场上,吴易昺与商竣程、朱琳与高鑫妤隔网相对,这些“国家德比”如同一面双面镜,既映照出同胞之谊的温暖光芒,也折射出竞争带来的微妙暗影。这不禁...

    11-24

  • 国民闺女孙楚泊,现在最火的,除了她的笛子,还有那首《朋友》

    国民闺女孙楚泊,现在最火的,除了她的笛子,还有那首《朋友》

    谁能想到,孙楚泊这位曾登上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的“国家队”青年演奏家,如今最火的“剧场”竟是公园一角。她拖着简易音响、支起折叠谱架,从《扬鞭催马运粮忙》到《我...

    11-24

  • “友情借条”遇危机 对簿公堂化干戈

    “友情借条”遇危机 对簿公堂化干戈

    “当初真是好心借钱帮他,没想到现在要回来这么难!”一次次的催要无果,让昔日友情渐渐蒙上一层阴影。出借人冯先生怀着复杂的心情走进了旬阳市法院神河法庭。但未曾想到,...

    11-23

  • 文化架通途 友谊永绵长——中德文化交流展走进德国特里尔

    文化架通途 友谊永绵长——中德文化交流展走进德国特里尔

    新华社德国特里尔11月22日电(记者车云龙)中德文化交流展日前在马克思故里——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举办。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伟华、特里尔市市长沃尔夫拉姆·莱贝、...

    11-23

  • 异性之间有“纯友谊”吗?5个女人道出了实情,完全颠覆三观

    异性之间有“纯友谊”吗?5个女人道出了实情,完全颠覆三观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性别角色和社交形式的转变,异性之间的友谊逐渐成为一个引发思考的话题。我们常常看到身边的朋友与异性同伴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但这些关系的背后,却...

    11-23

  • 友情:岁月的沉淀

    友情:岁月的沉淀

    友情:岁月沉淀的珍宝,心灵永恒的灯塔在喧嚣浮躁的生活节奏中,友情像一缕温暖写的阳光,穿透心灵的阴霾,给予我们无尽的力量。它不只是岁月的沉淀,更是心灵深处最纯粹、...

    11-23

  • 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友谊”?暧昧与友谊的界限是什么

    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友谊”?暧昧与友谊的界限是什么

    你也许问过:“男女之间,暧昧与友谊,到底隔着什么?”一句解释不清,一眼就能看懂,像雾一样朦胧,像线一样细薄,像火一样易燃。所谓界限,不是写在嘴上,而是藏在态度里...

    11-23

  • 人过40,友情早已“筛”过:真正的朋友,只留这一种

    人过40,友情早已“筛”过:真正的朋友,只留这一种

    老张的手机通讯录,从年轻时的上千个号码,删减到如今不足三十人。这个周末,只有两个未接来电能让他立即回拨——一个是妻子,另一个是认识二十年的老赵。人到中年才懂:真...

    11-22

  • 成年人的友情“退场”,无声却震撼

    成年人的友情“退场”,无声却震撼

    从无话不谈到相忘江湖:那些悄然逝去的情谊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曾经和你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的好友,不知从何时起,你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聊天也变得尴尬又生硬,直到...

    11-22

  • 亲情和友情哪个重要

    亲情和友情哪个重要

    亲情和友情都非常重要,它们在人生中扮演着不同但又不可或缺的角色,很难简单地评判哪个更重要,以下从不同角度为你分析:亲情的重要性 • 与生俱来的情感纽带:亲情是基于...

    11-22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